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氧化氮
  • 4篇一氧化氮
  • 3篇一氧化氮合酶
  • 3篇子宫
  • 3篇子宫内膜
  • 3篇子宫内膜癌
  • 3篇内膜
  • 3篇内膜癌
  • 3篇宫内
  • 3篇宫内膜
  • 3篇宫内膜癌
  • 3篇合酶
  • 2篇血管
  • 2篇血小板
  • 2篇生殖
  • 2篇生殖道
  • 2篇肿瘤
  • 2篇子宫内膜癌组...
  • 2篇基因
  • 2篇癌组织

机构

  • 8篇中国人民解放...
  • 8篇中山医科大学...
  • 3篇石河子医学院
  • 2篇中山大学
  • 1篇石河子大学医...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石河子大学

作者

  • 14篇叶海燕
  • 8篇周忠江
  • 4篇沙孝珍
  • 4篇吴赛珠
  • 3篇孟素荣
  • 2篇陈勍
  • 2篇林仲秋
  • 2篇谭玉婷
  • 2篇冯华英
  • 2篇盛磊
  • 1篇刘伊丽
  • 1篇周可祥

传媒

  • 3篇第一军医大学...
  • 2篇石河子医学院...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国外医学(心...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新医学
  • 1篇国外医学(内...
  • 1篇医学与哲学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2
  • 5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片终止带器妊娠的14例分析
1997年
何永珍叶海燕王晓杰
关键词:终止妊娠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片药物流产
人类基因组计划之我见被引量:5
2000年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全人类一项宏伟的生物科学工程 ,它使人类从分子水平认识自我、认识生命、健康和疾病的本质 ;它极大地推动了DNA芯片技术、生物信息技术、生命科学工业的兴起与发展 ;开辟了后基因组时代的新纪元。生命科学研究的模式和层次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 ,同时它带给我们的影响也是史无前例的 ,我们面临严峻的挑战。我们要把握历史机遇和民族命运。
周忠江叶海燕
关键词:人类基因组计划DNA芯片生物信息技术
一氧化氮合酶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检测及意义
2001年
【目的】检测正常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癌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 (NOS)的活性比 ,探讨NOS与子宫内膜癌间的关系。【方法】NOS活性及蛋白含量均用美国BACKMAN公司的核酸及蛋白分析仪检测。【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含量显著增高 (P <0 0 1) ,而增生过长子宫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相比NOS含量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 ,随分化程度的降低 ,NOS含量增多 (P <0 0 0 1) ,与恶性程度呈正相关。【结论】一氧化氮合酶含量的增多可能是子宫内膜癌发生及生长过程中的一个值得注意的因素。子宫内膜癌组织中NOS增高可能是NO合成增多的原因之一。
叶海燕沙孝珍周忠江陈勍冯华英林仲秋谭玉婷
关键词:一氧化氮合酶子宫内膜癌子宫肿瘤
妇科门诊病人生殖道病原菌及耐药性调查——附143例报告
2001年
叶海燕沙孝珍盛磊周静
关键词:妇科疾病耐药性
子宫内膜癌组织一氧化氮及一氧化氮合酶的检测及其意义被引量:5
2001年
目的 检测子宫内膜癌、增生过长子宫内膜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一氧化氮(NO)的浓度及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活性,探讨NO及NOS与子宫内膜癌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2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NO、NOS测定并与对照组、正常组进行比较。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NO浓度及NOS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分化程度的降低,NOS活性增强(P<0.001),与恶性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NO浓度增高及NOS活性增强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癌发生及生长过程,与分化程度有关。子宫内膜癌组织中NOS活性增强是NO增多的重要原因之一。
叶海燕周忠江沙孝珍陈勍冯华英林仲秋谭玉婷
关键词:子宫内膜肿瘤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
生殖道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2001年
目的探讨生殖道炎症妇女生殖道分泌物菌群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方法将 14 3例患者的宫颈分泌物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分离培养。结果共分离出 118株菌株 ,其中白色念珠菌引起的感染最多 (31.36 % ) ,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 (15 .2 5 % )、绿脓杆菌 (11.80 % )、大肠杆菌 (7.6 3% )、B族溶血性链球菌 (4.2 4% )。同时药敏结果显示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林可霉素、先锋必及复达欣敏感 ,革兰阴性菌对丁胺卡那霉素、培氟沙星、复达欣等敏感性高。结论抗生素应用应依据细菌学指导选择敏感药物 ,在未获得明确病原菌之前 ,应根据感染的统计趋势选择广谱抗生素 。
叶海燕沙孝珍盛磊周静
关键词:女性细菌培养药敏试验
NO前体—左旋精氨酸相关肽对大鼠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及血浆NO、cGMP、PGI_2的影响被引量:11
1999年
目的 观察左旋精氨酸相关肽 (L -ArgX)对大鼠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及血浆一氧化氮 (NO)、环磷酸鸟苷 (cGMP)和前列环素 (PGI2 )的影响。方法  2 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 2组 ,分别灌服L -ArgX 6 1 4mg/kg·b w及对同体积空白对照液 ,每日 1次 ,共 8d。 8d后观察大鼠血小板聚集 (比浊法 )、血栓形成 (丝线法 )及血浆NO、cGMP、PGI2 浓度的变化 (分光光度法和放免法 )。结果L -ArgX可显著抑制大鼠血小板聚集率及血栓形成 ,使血浆NO、cGMP浓度升高 ,血浆PGI2 浓度有升高趋势 ,但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L -ArgX可抑制血小板聚集 ,其作用机制可能由一氧化氮 -环磷酸鸟苷代谢通路(NO -cGMPpathway)所介导 ,此外尚可能有其它作用机制参与。L -ArgX可视为一种NO前体 ,具有抗凝血作用。
周忠江叶海燕吴赛珠孟素荣
关键词: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
血管生长因子靶向基因治疗被引量:14
2002年
缺血性心脏病治疗一直是医学研究的重点课题,包括药物、冠脉搭桥和血管成形术等。本文在血管生成的生物学基础上综述了血管生长因子靶向基因治疗的基因转导的载体系统、投放系统。
周忠江叶海燕刘伊丽
关键词:缺血性心脏病血管生长因子基因治疗冠心病
精氨酰-谷氨酸二肽的抗血小板、抗凝活性和作用机制
2000年
目的 观察左旋精氨酰 谷氨酸二肽 (L Arg Glu)对大鼠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血液流变性、凝血纤溶系统及血浆NO、cGMP、PGI2 的影响。方法  2 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 ,分别灌服阿斯匹林 36mg·kg-1·d-1,Arg Glu 6 1.4mg·kg-1·d-1及同体积对照液 ,8d后检测血流变、凝血纤溶指标 ;2 4只SD大鼠随机分为 2组 ,处理相同 ,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活性 ,放免法测定血浆cGMP、PGI2 水平 ,分光光度法测定一氧化氮浓度 ;另 2 4只SD大鼠分为两组 ,处理相同 ,以颈总动脉 颈外静脉旁路模型观察血栓湿重。结果 L Arg Glu与对照组相比可明显降低全血表观黏度、还原黏度、红细胞压积和血浆黏度 ,延长血浆复钙时间、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 (P <0 0 5 ) ,可使大鼠血小板聚集活性降低 (ADP及AA诱导 ) ,血栓湿重降低 ,血浆NO和cGMP升高 ,PGI2 有升高趋势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rg Glu二肽有抗血栓、改善血液流变性、抑制血小板聚集活性 ,可视为一NO前体 ;其作用机制推测除可能由精氨酸 一氧化氮 环磷酸鸟苷酸代谢通路 (Arg NO cGMPpathway)所介导外 ,尚有其它作用机制参与。
周忠江叶海燕吴赛珠孟素荣
关键词:抗血小板活性抗凝活性
一氧化氮前体(左旋精氨酸相关肽对大鼠血液流变性、凝血纤溶系统影响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 观察左旋精氨酸相关肽(L-ArgX)对大鼠血液流变性及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 2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灌服乙酰水杨酸(ASA)36 mg/kg(b.w.、L-ArgX 61.4 mg/kg(b.w.及同体积空白对照液,每日1次,共8 d。观察大鼠血液流变性及凝血、纤溶系统相关指标的变化,并与ASA组对比。结果 L-ArgX可明显降低全血表观粘度、还原粘度、红细胞压积(HCT)和血浆粘度。L-ArgX还可延长血浆复钙时间、白陶士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原时间。结论L-ArgX可能通过L-Arg-NO(一氧化氮)代谢通路发挥抗血栓、改善血液流变性作用。
周忠江孟素荣吴赛珠周可祥叶海燕
关键词:血液流变性凝血纤溶系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