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震
- 作品数:7 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哲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 形而上学与认识论的区分——克里普克先验偶然性与后天必然性思想解读被引量:2
- 2005年
- 克里普克通过对康德先验概念的追问指出存在先验偶然真理和后天必然真理,其直接后果是形而上学与认识论的区分的确立,克里普克据此修正摹状词理论,建构了指称因果论。克里普克所提出的独创性的新见解对传统理论的严重挑战富有启发意义。
- 李震蔡陈聪
- 关键词:克里普克摹状词理论
- 语言学的前理论与后理论探讨
- 2007年
- 人们相互之间如何达成正确理解是语言学转向后西方哲学的重大问题,戴维森从错误表达达成正确理解这一极端情况出发,从其内容与形式分析了理解所必需具备的核心环节:交流,而不是约定,直击了语言是语言共同体的约定的日常理解。这将有助于理论界进一步深入探讨语言的本质,推进语言学研究的发展。
- 李震
- 关键词:约定
- 论尼采的哲学思想文本背景重新勾勒的意义
- 2009年
- 尼采的"上帝死了"如今已经成为众人熟知的一个口号,为它重新勾勒出其所自出的文本的本来面目可以使我们理清这一口号的真实意义。这一勾勒着眼于"上帝死了"宣告出来的那个戏剧场景,澄清细节,指认出文本释义的界限。
- 李震
- 关键词:虚无主义疯子强力意志形而上学
- 历史唯物主义是一个成熟的描述理论——鲍德里亚《生产之镜》的论辩策略的批判性解读
- 2012年
- 鲍德里亚在《生产之镜》中从两方面质疑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普适性,甚至,它的适用性:一方面,历史唯物主义追求自身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理论,却只成为"描述的理论";另一方面,作为一种"描述的理论",它又不能够按照对象的自我理解来描述自然和前资本主义社会。以此,鲍德里亚确证象征比历史唯物主义更优。但是,象征面临的问题是作为描述的理论,它不可能避免对象的审美化。
- 李震
- 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审美化
- 浅析彻底解释证据的诸要素
- 2009年
- 戴维森的彻底解释是否可能的问题其实就是他所描述的证据与好意原则的结合是否足以用来给出意义的问题。而对于证据,戴维森所给予的条件是否足以使得它本身得以成立成为彻底解释的决定性环节之一。戴维森对证据提出非语义学性的这一基本要求。并由此引出证据的基本因素:解释者所认为的说话者的信念与明显事实。而这两个基本因素由于其相互依赖性面临着巨大的困难:恶循环与无限倒退。
- 李震
- 关键词:信念决策论
- 物质生命及其对《德意志意识形态》解读的意义
- 2018年
- 物质生活的生产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出发点是学界的共识,但"物质生活"的理论含义的晦暗与宽泛却遮蔽了马克思主义。应消除materiellen Lebens的含混,以"物质生命"为切入点理清《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第一与第四手稿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地基,以澄清马克思主义创立时如何克服黑格尔历史哲学的形而上学性与神秘性,并从逻辑上扬弃黑格尔作为理念的"生命"。这是马克思主义颠倒黑格尔的一个重要环节。
- 李震
- 关键词:生命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