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晶

作品数:73 被引量:492H指数:14
供职机构: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2篇医药卫生
  • 6篇文化科学
  • 4篇经济管理
  • 4篇社会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3篇死亡率
  • 9篇死因
  • 9篇疾病负担
  • 6篇蛋白
  • 6篇寿命损失年
  • 5篇血管
  • 5篇死因顺位
  • 4篇血管病
  • 4篇医学院校
  • 4篇院校
  • 4篇伤残调整寿命...
  • 3篇心脏
  • 3篇医生
  • 3篇早死
  • 3篇死因监测
  • 3篇肿瘤
  • 3篇细胞
  • 3篇脑血
  • 3篇脑血管
  • 3篇脑血管病

机构

  • 39篇北京市疾病预...
  • 28篇首都医科大学
  • 10篇北京世纪坛医...
  • 9篇北京市预防医...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大庆油田总医...
  • 2篇北京大学
  • 2篇安康学院
  • 2篇北京市卫生局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卫生部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清华大学第一...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武警北京总队...
  • 1篇北京市卫生和...

作者

  • 72篇王晶
  • 30篇韦再华
  • 29篇苏健婷
  • 25篇杜婧
  • 23篇刘庆萍
  • 23篇王苹
  • 18篇高燕琳
  • 16篇李刚
  • 10篇方秋红
  • 8篇马迎民
  • 6篇邵雪梅
  • 4篇雷海潮
  • 3篇侯洁
  • 3篇张捷
  • 3篇蒋延文
  • 2篇庞莉
  • 2篇郑东庆
  • 2篇侯鑫磊
  • 2篇王晓燕
  • 2篇刘新亮

传媒

  • 14篇首都公共卫生
  • 8篇中华流行病学...
  • 4篇疾病监测
  • 3篇心肺血管病杂...
  • 2篇实用肿瘤学杂...
  • 2篇中国卫生经济
  • 2篇科技管理研究
  • 2篇实验技术与管...
  • 2篇中华医学科研...
  • 2篇中国医学创新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医学综述
  • 1篇现代护理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初级卫生...
  • 1篇中华医院管理...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北京社会科学

年份

  • 6篇2024
  • 4篇2023
  • 6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6篇2018
  • 5篇2017
  • 6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6篇2013
  • 7篇2012
  • 2篇2011
  • 8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4
  • 1篇1999
7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京市1965—1974年居民死因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 填补1965-1974年北京市居民死亡资料的历史空白,为其他地区死亡数据的补充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专家咨询了解北京市居民死亡资料保存情况,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采集北京市城区该期间死亡居民户个案信息。应用死亡率、死亡构成、死因顺位等指标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收集1965-1974年北京市城区10个派出所保存的死亡居民户个案信息11 668条。该时期北京市城区居民前十位死亡原因依次为心脏病、肿瘤、脑血管病、意外伤害、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神经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代谢类疾病,占全死因的84.19%。意外伤害占总死亡的13.22%,高于1964年与1975年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自杀占全部意外伤害死亡的54.47%,位居意外伤害死亡的首位。男性前三位死因分别为意外伤害、肿瘤和心脏病,女性为心脏病、肿瘤和脑血管病。结论 1965-1974年北京市城区居民死亡的主要疾病从传染病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过渡。受历史原因影响,意外伤害成为该时期影响人群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
韦再华谢学勤刘菲王苹王晶高燕琳苏健婷杜婧刘庆萍邓小虹
关键词:死因顺位自杀
中国村级公共卫生服务供给研究——以政策环境为视角被引量:12
2018年
以政策环境为研究视角,通过对中国村级公共卫生服务供给进行梳理,发现政策执行主体的责任意识得到强化,但也制约了政策实施效果;政策执行客体的满意度及获得感有所增强,但客体也影响了政策有效落地;政策外部环境得到改善,但政策普及任重而道远。为此,提出通过提升政策执行主体的履职能力、加强政策执行客体的认同感、优化政策的执行环境、改善政策的执行手段,以促进村级公共卫生服务供给不断优化。
王晶王晓燕
关键词:政策环境乡村医生
2010—2019年北京市居民疾病负担及变化趋势研究
2024年
目的了解2010—2019年北京市居民疾病负担及变化趋势。方法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数据库的标化早死寿命损失年(YLL)率、标化伤残寿命损失年(YLD)率、标化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率,应用连接点回归程序模型分析2010—2019年北京市居民疾病负担变化趋势,并计算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结果北京市居民标化DALY率从2010年的19178.17/10万下降至2019年的16900.73/10万(AAPC=-1.41%,P<0.001),2019年男性标化DALY率高于女性,均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伤害次之,传染病、母婴和营养疾病较低;疾病负担谱前10位为脑卒中、缺血性心脏病、肺癌、腰痛、与年龄有关的和其他听力损失、糖尿病、头痛、道路伤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颈部疼痛。与2010年相比,2019年在疾病负担前20位疾病中,骨关节炎、结肠和直肠癌、头痛和抑郁症的标化DALY率上升,而脑卒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缺血性心脏病、胃癌和道路伤害的标化DALY率下降超过20%。结论2010—2019年北京市居民疾病负担总体呈下降趋势,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等应作为疾病防控的重点疾病,采取针对性措施,提升居民健康水平。
苏健婷王晶刘庆萍杜婧王苹佟超韦再华
关键词:疾病负担伤残调整寿命年
医学院校临床科研信息化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从信息化项目的立项、项目的启动、项目的发展和成熟、项目的完成全过程,分析研究了风险管理在医学院校临床科研信息化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王晶邵雪梅龚树生
关键词:信息化项目风险管理项目生命周期
北京市2007-2020年60岁及以上户籍居民死亡率趋势及死亡谱特征分析
2024年
目的了解2007-2020年北京市≥60岁户籍居民死亡率趋势及死亡谱特征。方法死亡数据来源于北京市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计算分性别、年龄组、死亡原因的死亡率及构成比等指标,采用Joinpoint 4.3.1软件计算死亡率的变化趋势,并计算平均年变化百分比(AAPC)。结果2007-2020年北京市≥60岁户籍居民粗死亡率从27.62‰下降至23.55‰(AAPC=-1.18%,P<0.001),标化死亡率从25.39‰下降至19.85‰(AAPC=-1.68%,P<0.001)。前5位死因顺位依次为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前5位死因占总死亡的87.1%;呈下降趋势的为心脏病(AAPC=-1.08%,P=0.024)、脑血管病(AAPC=-3.79%,P<0.001)、恶性肿瘤(AAPC=-0.31%,P=0.006)、呼吸系统疾病(AAPC=-5.56%,P=0.007),呈上升趋势的为损伤中毒(AAPC=1.54%,P=0.001),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的死亡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AAPC=-1.46%,P=0.054)。结论2007-2020年北京市≥60岁户籍居民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等应作为老年人防控的重点,采取针对性措施,提升老年人口健康水平。
苏健婷王晶杜婧王苹刘庆萍李刚李刚
关键词:死亡率死亡谱老年人
2015年北京市居民死因分析被引量:32
2016年
目的了解2015年北京市户籍居民死因及其特征,为评价北京市居民死亡风险,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北京市2015年死因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包括死亡率、构成比等。结果2015年北京市居民的粗死亡率为6.42‰;前五位死因分别为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以及损伤和中毒,共占全部死亡的86.43%;不同年龄组死因顺位有差异。结论恶性肿瘤已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重要原因。应针对不同的年龄、性别等特点,对损伤、中毒采取不同的策略与措施,以减少伤害的发生。
王晶
关键词:死因死因顺位死亡率
死亡监测数据完整性评估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7年
死亡监测是疾病预防与控制的重要工作之一,死亡数据完整性是各项健康指标和相关政策制定的基础。死亡监测系统漏报现象普遍存在,现对监测系统完整性评估方法进行研究,为进一步评估死亡监测系统完整性提供依据。
刘庆萍韦再华高燕琳王苹王晶苏健婷杜婧谢春艳李刚
关键词:死因监测完整性死亡率
北京市与世界各国期望寿命对比分析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对比分析北京市和世界各国的期望寿命及变化趋势。方法利用2013-2015年北京市户籍居民死亡登记资料,分析期望寿命并与2015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2015年北京市户籍居民期望寿命为81.95岁,男性79.81岁,女性84.16岁;2013-2015年平均增长0.15岁。2015年北京市期望寿命高于社会人口指数较高的国家和地区(79.3岁),高于全球高收入国家和地区(80.8岁),仅低于世界上13个国家和地区的水平。结论2015年北京市户籍居民期望寿命较高,增长缓慢,且不同区的期望寿命及其增长速度有较大差异。
苏健婷李刚王苹杜婧王晶刘庆萍高燕琳韦再华
2015年北京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分析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分析2015年北京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的人群特征,为制订有效的防病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15年北京市户籍居民死亡监测数据分析恶性肿瘤死亡情况,对疾病的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及构成比进行描述。结果 2015年北京市户籍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76.12/10万,男性高于女性。恶性肿瘤死亡首位病因为肺癌,其次为结直肠癌、肝癌、胃癌和胰腺癌,共占恶性肿瘤死亡的72.75%。不同性别、年龄、地区的人群中恶性肿瘤死因顺位存在差异。结论肺癌、结直肠和肛门癌与肝癌是影响北京市居民健康的重要原因。应根据其人群分布特点制定相应的健康管理措施,减少恶性肿瘤对人群健康的危害。
王苹王晶李刚韦再华高燕琳苏健婷杜婧刘庆萍
关键词:恶性肿瘤死亡率死因顺位
2013年北京市肺癌死亡情况及其疾病负担研究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分析肺癌对北京市居民造成的疾病负担。方法收集2013年北京市肺癌死亡数据,运用早死所致的健康生命损失年(years of life lost with premature death,YLL)、残疾所致的健康生命损失年(years of lived with disability,YLD)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 adjust life year,DALY)对肺癌疾病负担进行测量、分析。结果 2013年北京市肺癌死亡率为50.92/10万,中标率为34.80/10万,世标率为36.89/10万。中标率每10万人口肺癌YLL、YLD、DALY分别为616.78、149.85和766.63;75岁以上组疾病负担最重。生态涵养发展区标化每10万人DALY最高。结论 YLL是造成北京市居民肺癌疾病负担的主要因素;男性以及55岁以上中老年群体是重点防治人群。
王晶
关键词:肺癌死亡率疾病负担伤残调整寿命年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