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玉兰

作品数:1 被引量:12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盐岩
  • 1篇碳酸
  • 1篇碳酸盐
  • 1篇碳酸盐岩
  • 1篇潜流
  • 1篇构造-层序
  • 1篇奥陶系
  • 1篇奥陶系碳酸盐...
  • 1篇残留型
  • 1篇层序
  • 1篇层序界面

机构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化石油...
  • 1篇中国石化

作者

  • 1篇尤东华
  • 1篇钱一雄
  • 1篇沈向存
  • 1篇刘忠宝
  • 1篇施奇
  • 1篇吴仕强
  • 1篇沙旭光
  • 1篇李慧莉
  • 1篇夏永涛
  • 1篇李玉兰

传媒

  • 1篇地学前缘

年份

  • 1篇2013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塔里木盆地塔中西部加里东中、晚期构造-层序结构与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体分布被引量:12
2013年
不同级序层序界面与构造不整合面对碳酸盐岩储层发育与分布起主要控制作用。通过对塔中西部加里东中、晚期不整合面、晚奥陶世台缘结构、奥陶系碳酸盐岩Ⅲ-Ⅳ级以上层序与岩性段划分、32口区探井储层发育特征及11口探井碳酸盐岩及其少量缝洞充填物的碳氧、锶同位素的综合研究,提出了奥陶系碳酸盐岩多类型储集体发育的地质模式。其中,加里东中、晚期第一幕(T47)构造导致了台缘向台内发育顶部削截,发育高位体系和强烈的表生岩溶作用,后期为上超的海侵体系,构成了一个构造-岩性复合转换面。第二幕(T27)总体为海侵上超(角度)淹没不整合,局部高处有小规模剥蚀。中、上奥陶统台缘带向台内由垂向加积向进积作用增强,台缘带大的坡角有利于残厚较大的一间房组与良里塔格组发育与分布。塔中西北部奥陶系碳酸盐岩Ⅲ级以上高频层序和沉积旋回特征较为相似。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中方解石与其围岩的碳氧、锶同位素有较强的继承性,鹰山组灰岩或云(灰)岩及缝洞方解石中的δ13CPDB和δ18OPDB负偏变化较明显,与不同构造部位中的地层剥蚀强度或岩溶强度成正比。与良里塔格组灰岩与缝洞方解石中低锶特征不同,鹰山组中锶同位素87Sr/86Sr相对较高,受壳源锶影响相对较大,反映了其与良里塔格组沉积环境不同且其岩溶作用更广泛。鹰山组储集体发育主要受控于构造挤压断层相关褶皱控制下的地层(剥蚀)-不整合面分布,构成了继承性构造带、断层上盘等地貌高的"抬升剥蚀-潜流带残留型-强烈的多期岩溶叠加改造型"岩溶模式和构造带间或断裂下盘带等其他部位"抬升剥蚀-淋滤与潜流带分带不明显(局部充填)平缓弱改造型"的岩溶模式。
钱一雄沙旭光李慧莉沈向存李玉兰夏永涛刘忠宝尤东华吴仕强施奇
关键词:层序界面奥陶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