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声向量血流成像在评估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应用超声向量血流成像(V-Flow)技术观察糖尿病患者及正常人颈动脉壁剪切力(WSS)分布特征,定量分析不同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颈动脉WSS的差异。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6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确诊的糖尿病患者44例,对44例糖尿病患者(88支血管)和15例正常人(30支血管)进行常规颈动脉超声检查及V-Flow成像,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将糖尿病患者分为内-中膜厚度(IMT)正常组、IMT增厚组和斑块组;观察糖尿病患者与正常人颈动脉不同部位WSS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糖尿病患者各组间WSS的变化特点。结果本研究中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分叉处和中段WSS(包括WSS最大值和WSS平均值)均小于正常对照组颈总动脉对应部位WSS(P=0.001、0.003),同时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组颈总动脉分叉处WSS均明显小于颈总动脉中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糖尿病患者中颈总动脉分叉处WSS的大小随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增加而变化(P=0.018、0.043),斑块组最高[WSS最大值(2.58±0.69)Pa;WSS平均值(0.86±0.25)Pa],IMT增厚组次之[(2.37±0.69)Pa;(0.77±0.35)Pa],IMT正常组最低[(2.13±0.52)Pa;(0.69±0.20)Pa],颈总动脉中段W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分叉处和中段WSS较正常人颈总动脉对应部位降低,随着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增加而变化。超声向量血流成像V-Flow技术对评估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具有一定价值。
- 周易王珊尹立雪曹旭
- 关键词: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检查
- 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估肾衰血透患者冠脉血流和心功能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 探讨肾衰血透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和心功能改变的特点。方法 用经胸冠脉血流显像技术、多普勒组织显像 (DTI)技术、常规M超声和二尖瓣口血流频谱法对比观察了 2 3例血透组及 2 8例正常对照组冠脉血流显像和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结果 血透组较对照组冠脉血流显示明显丰富 ,冠脉前降支和后降支的收缩期和舒张期血流峰速均明显增高 (P <0 .0 5 ) ;反映舒张功能的指标在血透组异常 :二尖瓣口血流频谱E/A <1,二尖瓣环运动频谱e/a <1;前降支和后降支峰速与左室壁厚度比值、收缩功能指标EF值和二尖瓣环收缩期峰速s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二尖瓣口血流频谱及二尖瓣环运动频谱在血透组对舒张功能异常检出率分别为 74%及 90 % ,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肾衰血透患者冠脉血流明显丰富 ,有舒张功能异常 ,且早于收缩功能异常 ;二尖瓣环运动频谱较二尖瓣口血流频谱更能敏感地反映左室舒张功能 。
- 李春梅王莉尹立雪程力剑李爽王珊
- 关键词:冠脉血流频谱肾衰血透患者二尖瓣环运动
- 瓣环组织运动位移评价扩张型心肌病左室纵向收缩功能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二尖瓣环、主动脉瓣环组织运动位移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室纵向收缩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07月至2014年12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入院治疗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共38例,正常对照组46例,均实施常规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采集并储存左室心尖四腔、三腔、二腔心切面3个完整心动周期实时灰阶超声图像。采用Q-Lab图像工作站测量二尖瓣环后室间隔、侧壁及二者瓣环连线中点最大位移,二尖瓣环前室间隔、后壁及二者瓣环连线中点最大位移,二尖瓣环前壁、下壁及二者瓣环连线中点最大位移,主动脉瓣环无冠瓣、右冠瓣及二者瓣环连线中点最大位移,应用双平面Simpson’s法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分析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和正常对照组二尖瓣环、主动脉瓣环位移变化,及其与左室LVEF值之间的关系。结果 1)扩张型心肌病组较正常对照组二尖瓣环后室间隔、侧壁及二者瓣环连线中点最大位移,二尖瓣环前室间隔、后壁及二者瓣环连线中点最大位移,二尖瓣环前壁、下壁及二者瓣环连线中点最大位移,主动脉瓣环无冠瓣、右冠瓣及二者瓣环连线中点最大位移及左室LVEF值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正常对照组中,二尖瓣环所有位点位移、主动脉瓣环右冠瓣位移及右冠瓣和无冠瓣连线中点位移与左室LVEF值呈明显正相关(P<0.01);主动脉瓣环无冠瓣位移与左室LVEF值呈正相关(P<0.05)。扩张型心肌病组中,大多数二尖瓣环位移和主动脉瓣环位移与左室LVEF值呈正相关(P<0.05),仅二尖瓣环后壁、前室间隔、主动脉瓣无冠瓣位移与左室LVEF值无相关性(P>0.05)。结论二尖瓣环、主动脉瓣环组织运动位移能够快速、客观反映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室心肌纵向收缩功能,可成为超声评价左室纵向收缩功能的一种新方法。
- 王珊李春梅孔洪李文华
-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瓣环左室收缩功能
- 心脏起搏动态三维心室超声组织多普勒速度与灰阶解剖融合成像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建立动态三维组织多普勒超声显像及其与动态三维灰阶解剖超声图像融合成像的方法,并揭示窦性心律和心脏起搏状态下心室壁心肌电机械兴奋起始点及其传播类型的准确时空变化过程.方法采用经胸和经食道超声对13例心脏起搏患者和2例窦性心律患者进行检查,通过旋转扫描以3°间隔分别获取窦性心律、DDD起搏和VVI起搏状态下时间顺序的心室二维灰阶、组织多普勒速度图像;采用Four sightTM技术对所采集的超声灰阶和多普勒频移信号三维数据行匹配、储存、传输和插值滤波,并最终完成可视化的心室动态三维组织多普勒速度显像、动态三维灰阶解剖结构显像及其融合成像.结果建立的可视化动态三维组织多普勒和灰阶解剖融合成像方式能准确显示窦性心律、DDD起搏和VVI起搏状态下心室壁心肌整体和局部心肌电机械兴奋所导致的较高速度起始点,及其传播的时空变化过程;动态三维组织多普勒和灰阶解剖融合显像图像可以任意角度旋转和切割以显示心室壁不同层面的由心肌电机械兴奋导致的心肌运动速度变化及其分布;同时动态三维灰阶解剖成像清晰显示了作为起搏位置参考点的起搏电极位置、形态和走行方向,该起搏电极位置与动态三维组织多普勒和灰阶解剖融合成像的速度起始点位置一致;窦性心律和心脏起搏状态下心室壁心肌电机械兴奋起始点及其传播类型的时空变化类型和过程完全不同;该技术同时能够实现图像的在线距离、面积和容积测量.结论建立了稳定可靠的动态三维心脏组织多普勒显像、动态三维灰阶解剖显像及其融合成像方法;所建立的动态三维图像具有较高的时空分辨率,能够应用于准确显示窦性心律和心脏起搏状态下心室壁心肌电机械兴奋起始点及其传播类型的时空变化过程,将有助于更为精确的心脏电生理介入诊断和�
- 尹立雪陆兆龄 李春梅李爽王珊左明良
- 关键词:心室组织多普勒窦性心律心脏起搏肌电超声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高血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节段收缩功能被引量:13
- 2012年
- 目的采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高血压肥厚型心肌病(HHC)患者左心室节段收缩功能。方法选择HHC患者30例,健康人32名。在心尖四腔观,应用全容积显像方式采集RT-3DE图像,显示左心室17节段的容积-时间曲线,获得左心室收缩功能参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17节段收缩容积变化比值即ESV/EDV,左心室16节段心率校正后达到收缩末期最小容积时间的标准差(Tmsv16-SD)和时间的差值(Tmsv16-Dif)。结果 HHC组较正常对照组整体EDV及ESV明显增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8±29)ml vs(72±15)ml,t=-2.680,P=0.008;(28±10)ml vs(22±6)ml,t=-2.613,P=0.01],而LVEF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7±7)%vs(68±5)%,t=-0.261,P=0.795]。HHC组较正常对照组室间隔中段及心尖段收缩容积变化比值明显增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室间隔中段:(40.51±20.28)%vs(26.43±10.10)%,t=-3.378,P=0.002;后室间隔中段:(41.44±23.55)%vs(24.46±8.12)%,t=-3.688,P=0.001;室间隔心尖段:(30.96±21.31)%vs(19.53±7.33)%,t=-2.745,P=0.01]。HHC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左心室Tmsv16-SD及Tmsv16-Dif明显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msv16-SD:(2.48±1.38)%vs(1.16±0.26)%,t=-5.117,P<0.001;Tmsv16-Dif:(7.67±5.07)%vs(3.95±1.48)%,t=-3.865,P<0.001]。HHC组和正常对照组左心室收缩不同步发生率分别为43%及3%。结论 HHC患者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降低之前可能已存在室壁节段收缩功能受损,左心室收缩同步性异常发生率较高,RT-3DE是评价HHC患者左心室心肌收缩功能有价值的方法。
- 邓燕李春梅尹立雪左明良李爽罗安果王珊王正阳李文华
- 关键词:高血压心肌病肥厚性左心室收缩功能
- 超声评价标准等长握力试验对颈动脉弹性的影响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 观察标准等长握力试验前后双侧颈动脉弹性参数值的变化及其变化规律.方法 对61例正常人及血管疾病的患者进行标准等长握力试验,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经体表检测握力试验前后左右侧颈动脉弹性系数(Ep)、硬度指数(β)、顺应性(AC)、膨大系数(AI)及脉搏波速度(PWVβ),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握力试验前后上述参数变化情况.结果 左侧颈动脉PWVβ、β、Ep值在握力试验后较握力试验前增高(P<0.01或P<0.05),AC值在握力试验后出现下降(P<0.01);右侧颈动脉握力试验后PWVβ值较握力试验前增高(P<0.05),AC值在握力试验后出现下降(P<0.05).标准等长握力试验前后收缩压与左右颈动脉Ep、PWVβ呈正相关(r为0.58~0.67,P均<0.01);标准等长握力试验收缩压前后差值与左侧颈动脉PWVβ、Ep呈正相关(r分别为0.44和0.49,P<0.01);舒张压前后差值与右颈动脉β、AC呈负相关(r分别为-0.315和-0.270,P<0.05).结论 标准等长握力试验能引起颈动脉弹性参数变化,左右侧颈动脉弹性参数具有不对称性变化趋势.
- 岳文胜尹立雪王志刚王珊白艳孟庆国郭志宇罗安果邓燕左明良李爽王正阳余洋
- 关键词:超声检查颈动脉生物力学
- 超声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部应变被引量:19
- 2007年
- 目的探讨超声速度向量成像对握力试验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部应变变化的检测价值。方法采集74例(共81个斑块,7例为双侧斑块)住院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连续3个心动周期标准等长握力试验前后二维短轴灰阶图像,采用超声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检测斑块肩部、顶部和基底部峰值应变,并计算斑块肩部、顶部及基底部的峰值应变和峰值应变差(△S肩=S肩-S基底部,△S顶部=S顶部-S基底部)。结果握力试验前后,峰值应变变化趋势均为肩部>顶部>基底部(P<0.01),△S肩>△S顶部(P<0.05)。握力试验前后斑块内同一点的峰值应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肩部峰值应变与握力试验前的收缩压存在非明显相关性(r=0.26,P=0.04)。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肩部稳定性较其他部位差,更易发生破裂;血压变化与斑块各取样点的应变之间未能建立良好相关性。
- 孟庆国尹立雪王珊王正阳岳文胜郭智宇白艳
- 关键词:超声检查颈动脉狭窄
- 孤立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膜长轴切面力学状态的初步超声研究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超声评价孤立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长轴切面上中下游内膜位点力学状态。方法经体表获取标准等长握力试验前后46例患者48个孤立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最大厚度长轴切面超声图像,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长轴切面上中下游内膜运动速度向量变化,测取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管内膜分析位点应变峰值及应变峰值绝对差值。结果二维速度向量图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处内膜运动速度向量大小、方向紊乱不同步;等长握力试验前后斑块上下游内膜位点测值高端与测值低端应变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斑块上下游内膜位点测值高端与中游内膜位点应变峰值绝对差值和斑块上下游位点间应变峰值绝对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孤立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长轴切面上中下游血管内膜机械运动速度向量变化方向具有不一致性,斑块内膜不同位点间应变峰值存在不一致并能够应用超声速度向量技术定性和定量评价。
- 岳文胜尹立雪王珊邓燕左明良李爽余洋罗安果
-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动脉粥样硬化
- 超声评价不同心脏起搏位点对犬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起搏位点及不同起搏位点组合行犬心脏起搏时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选用健康杂种犬6只,随机进行右心耳(RAA)起搏、右心室心尖(RVA)起搏、右心室间隔(RVS)起搏、左心室侧壁(LVL)起搏、左心室心尖(LVA)起搏、左心室间隔(LVS)起搏、右心室间隔+左心室侧壁(RVS+LVL)起搏、右心室心尖+左心室侧壁(RVA+LVL)起搏,在窦性心律(SNR)和每种起搏状态下稳定5 min后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各腔室内径、血流动力学参数及心功能指标,每个参数均在3~5个心动周期测定并取平均值,然后进行组间比较.结果RVA起搏状态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每搏量(LVSV),较左心室起搏、双心室起搏减低(P<0.05);LVA较LVL起搏状态下的LVEF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VS+LVL较RVA+LVL起搏状态下的LVEF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VA起搏状态下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最小,与SN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L起搏状态下的LVEDV最大,但与SNR状态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起搏、双室起搏状态下与SNR状态下相比心腔容量、射血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VA起搏使左心室心功能减低,左心室起搏及双心室起搏能够获得较佳的心功能状态,是心脏较理想的起搏位点.
- 左明良尹立雪李春梅罗安果邓燕程力剑李爽王珊余洋Tim Laske ZHAO Yong Nicholas Skadsberg
- 关键词:人工心脏起搏血流动力学血流动力学参数心脏起搏超声评价心功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