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娟

作品数:2 被引量:24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沉积物
  • 1篇水界面
  • 1篇太湖
  • 1篇内源
  • 1篇浅水湖泊
  • 1篇重金
  • 1篇重金属
  • 1篇污染
  • 1篇污染评价
  • 1篇湖泊
  • 1篇
  • 1篇表层沉积物
  • 1篇长江中下游
  • 1篇沉积物-水界...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南京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2篇林娟
  • 1篇丁士明
  • 1篇王燕

传媒

  • 1篇湖泊科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太湖梅梁湾沉积物中典型重金属的形态分布与污染评价
利用BCR 3步提取法对太湖梅梁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d、Cu、Ni、Pb、Zn和Cr形态的月度分布情况做了研究,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次生相与原生相比值法对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及潜在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金属Zn含量月度...
付镇林娟唐婉莹
关键词:太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
文献传递
长江中下游典型浅水湖泊沉积物-水界面磷与铁的耦合关系被引量:24
2017年
目前普遍认为磷铁耦合关系是P迁移的主要机制,但大部分研究结果并未提供直接的原位证据.为了探索沉积物剖面磷(P)与铁(Fe)的耦合关系,利用Zr O-Chelex薄膜扩散梯度技术(ZrO-Chelex DGT),分别对太湖、巢湖、鄱阳湖和洞庭湖4个浅水湖泊沉积物有效态Fe和P进行高分辨采样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湖区有效态Fe和P浓度在沉积物-水界面处开始增加,之后波动变化,垂向异质性较强,但两者浓度变化同步.有效态P和Fe浓度的相关分析结果证明两者浓度具有显著的线性相关.室内厌氧培养实验进一步表明,Fe^(3+)的还原性促使Fe^(2+)与铁结合态磷的释放,促使DGT有效态P与Fe同步变化.该结果表明沉积物P的二次迁移和释放受Fe氧化还原过程的控制,为铁磷耦合关系提供了直接证据.
龚梦丹金增锋王燕林娟丁士明
关键词:沉积物内源长江中下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