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思远
- 作品数:5 被引量:14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机械工程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 管材特性对黏稠油水环输送稳定性的影响分析被引量:5
- 2022年
- 针对水环输送稠油过程中不能一直保持环状流动形态的问题,基于VOF两相流模型、标准k-ε湍流模型及CSF表面张力模型,对油水环状流在水平管中的流动情况进行了模拟分析。应用控制变量法分析管壁粗糙度与静态接触角对水环稳定性的影响,通过油水两相体积分数分布特征、轴向速度分布特点、管道沿线压力变化特性等指标综合评价水环稳定性的强弱。结果表明:随流动时间和运行距离的增长,油水环状流经历了同心环状流-偏心环状流-不完全环状流-分层流的演变过程。随管壁粗糙度的增大和静态接触角的减小,水环维持稳定流动的距离增长,管道沿线的总压降减小。管壁粗糙度对轴向速度分布和油核偏心率基本没有影响,不同管壁粗糙度下轴向速度均呈对称状分布,油核偏心率均约为0.73;而静态接触角对轴向速度分布和油核偏心率有较大影响,随静态接触角的增加,速度分布由对称状分布转变为舌头状分布,油核偏心率由0.73上升到1.0。截面持油率不随管壁粗糙度与静态接触角的变化而变化,不同模拟条件下均约为0.74。因此在实际输送过程中,可对现场使用的管材进行内表面改性处理,适当增大管壁粗糙度和减小静态接触角,以提高黏稠油水环输送的稳定性。
- 李鹏尹晓云杨思远胡可邓小娇刘少钧MASTOBAEV Boris N
- 关键词:稠油稳定性静态接触角
- 钕改性铁基催化剂用于氮氧化物脱除
- 2023年
- 采用分步浸渍法,分两步将金属铁和钕依次引入商业化成品二氧化钛表面,研究其脱硝性能。通过X射线衍射(XRD)、氮气吸附-脱附(N2-BET)、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氨程序升温脱附(NH3-TPD)、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等方法对样品进行表征分析。通过氮气吸附-脱附发现,钕的引入使得负载铁后的催化剂比表面积减小。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引入的金属物种在催化剂表面具有良好的分散性。氨程序升温脱附测试结果显示,钕的引入增加了催化剂的总酸量,同时改变了催化剂的酸性分布。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试结果表明,钕改性增加了催化剂表面吸附氧和铁(Ⅱ)的含量,有利于脱硝反应的进行。氢气程序升温还原测试结果表明,钕的引入使得催化剂氧化还原性能略有下降。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适量钕负载有利于提升催化剂的脱硝性能,钕元素在催化剂中的质量分数为9%时催化剂表现最优,最佳脱硝效率为81.4%。
- 李鹏杨思远罗仕忠杜沛佞谭仁俊敬方梨
- 关键词:选择性催化还原负载型催化剂钕铁基催化剂
- 石油建设工程造价研究
- 2012年
- 本文从石油建设的实际出发,阐述了石油建设工程造价的重要性,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加强石油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的具体对策,对于降低石油工程建设成本,提高石油工程建设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 杨思远
- 关键词:石油建设工程造价
- 塔河油田稠油地面改质工艺方案及经济评价研究被引量:3
- 2018年
- 西北油田产量中稠油占50%,低油价下,稀油缺口、稀油与稠油价差是限制稠油产能提升和开发效益的两大瓶颈,急需开展塔河稠油地面改质技术方案及经济评价研究。针对塔河稠油改质需求和特点,制定了"两级电脱盐+常压闪蒸+热裂化"稠油地面改制工艺技术方案,通过开展工艺模拟计算,得到了各关键节点的操作参数,并完成了轻油收率关键影响参数的敏感性分析以及不同规模下的稠油地面改质工程投资估算。通过建立塔河稠油地面改质方案的经济评价模型,开展了多规模、多油价下稠油地面改质工程方案经济评价。
- 杨思远
- 关键词:塔河油田经济评价
- 油田伴生气乙烷回收工艺改进被引量:6
- 2020年
- 针对我国目前普遍应用LSP工艺将低温分离器凝液直接进脱甲烷塔塔顶造成回流中重烃含量多、冷凝吸收效果差、乙烷回收率低的问题,提出2种低压(<2.2 MPa)外输气乙烷回收工艺:改进流程GAL,脱甲烷塔塔顶回流为低温分离器部分气相;改进流程FSP,部分原料气作为脱甲烷塔塔顶回流。研究了不同油田伴生气气质、不同原料气中CO2摩尔分数对2种改进流程能耗、回收率的影响,以及原料气分流比对改进流程FSP能耗、回收率的影响。通过HYSYS软件对2种改进流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在2种低压外输气改进工艺中FSP工艺对原料气中CO2含量适应性更强。
- 钟荣强李鹏杨思远游香杨
- 关键词:油田伴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