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颖

作品数:16 被引量:139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生物学历史地理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经济管理
  • 4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 3篇历史地理
  • 2篇社会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核科学技术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土壤
  • 4篇海拔
  • 3篇物种
  • 3篇物种多样性
  • 2篇灾害
  • 2篇植被
  • 2篇人口
  • 2篇土壤种子库
  • 2篇起伏度
  • 2篇群落
  • 2篇种子库
  • 2篇劳动力
  • 2篇劳动力转移
  • 2篇灌草
  • 2篇海拔梯度
  • 2篇洪涝
  • 2篇干热
  • 2篇干热河谷
  • 1篇地产
  • 1篇地级

机构

  • 16篇中国科学院
  • 8篇福建农林大学
  • 3篇成都信息工程...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新...

作者

  • 16篇刘颖
  • 8篇林勇明
  • 8篇王道杰
  • 8篇刘颖
  • 6篇李键
  • 6篇邓伟
  • 3篇宋雪茜
  • 2篇张平宇
  • 1篇周俊
  • 1篇刘邵权
  • 1篇陈雯
  • 1篇杜宏茹
  • 1篇唐伟
  • 1篇李雪梅
  • 1篇李静
  • 1篇谢芳婷
  • 1篇张小雷
  • 1篇杨兆萍
  • 1篇陶和平
  • 1篇薛俊菲

传媒

  • 3篇地理科学
  • 2篇应用与环境生...
  • 2篇山地学报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人口与经济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广西植物
  • 1篇西南林业大学...
  • 1篇森林与环境学...

年份

  • 1篇2021
  • 7篇2020
  • 2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3
  • 3篇201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灾害干扰受损区自然恢复初期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特征被引量:4
2020年
以洪涝诱发灾害干扰受损区的次生阔叶林、杉木林和毛竹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了3种林型自然恢复过程中土壤容重、孔隙度和田间持水量等11项土壤物理性质指标的变化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次生阔叶林和杉木林在未受损-刚受损-受损恢复过程中土壤容重先增大后减小,毛竹林逐渐减小;次生阔叶林和杉木林总孔隙度、含水率、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先减小后增大,毛竹林逐渐减小;3种林型土壤质地先变粗后变细。(2)通过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发现含水率、毛管持水量和田间持水量可作为评价灾害干扰受损区土壤物理性质恢复能力的主要指标。(3)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得出,3种林型土壤抗蚀性在未受损-刚受损-受损恢复过程中先减小后增大,受损自然恢复状态土壤抗蚀性从大到小依次为杉木林、次生阔叶林、毛竹林。研究结果可为灾害干扰受损区土壤物理性质变化规律及土壤恢复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李松阳余杭罗清虎刘颖刘颖林勇明王道杰林勇明
关键词:洪涝植被恢复土壤物理性质主成分分析
蒋家沟流域不同海拔梯度的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关系被引量:5
2021年
基于蒋家沟流域1300~2900 m的海拔范围,以200 m间隔划分8条海拔梯度,对不同海拔梯度的植物群落土壤种子库和地上植被的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及其相似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海拔梯度地上植被物种数均显著高于土壤种子库,地上植被与土壤种子库的相似程度均偏低,地上植被与土壤种子库的优势物种间存在不完全同步性,即地上植被除1700~1900、1300~1500 m外均以多年生草本占优势,土壤种子库仅在高于2300 m海拔的地区以多年生草本占优势,流域内土壤种子库对地上植被自然恢复与更新的能力较弱。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呈显著正相关,土壤种子库的Pielou均匀度指数显著高于地上植被。地上植被和土壤种子库的M、D和H最高值均出现在温带湿润山岭气候区,最低值均出现在亚热带干热河谷气候区,不同气候区水热条件的差异影响地上植被和土壤种子库的物种多样性,蒋家沟流域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较大,而对海拔梯度变化的响应不明显。该研究结果可为金沙江小流域的生态恢复与重建提供参考依据。
刘颖刘颖李松阳余杭吴建召崔羽林勇明王道杰林勇明
关键词:海拔梯度土壤种子库植被物种多样性
基于分层线性模型的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研究--以282个地级市为例
刘颖邓伟宋雪茜
蒋家沟流域植物群落灌草层数量分类、排序及其生境解释被引量:8
2020年
为探讨蒋家沟流域植物群落灌草层分布格局与环境因子间的相互关系,在流域内不同海拔梯度选取24个样地进行植被调查,采用9个环境指标刻画植物群落的地形、空间位置和土壤养分特征;利用TWINSPAN数量分类和DCA、CCA排序的方法,分析蒋家沟流域主要植物群落灌草层类型及影响植被类型变化和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表明:(1)TWINSPAN数量分类将蒋家沟流域植物群落灌草层划分为7种类型.(2)样点DCA排序第1轴基本反映了海拔梯度的变化,第2轴基本反映了土壤全氮含量的变化,DCA排序图可很好地反映TWINSPAN分类产生的7个主要群丛.(3)CCA排序表明,影响蒋家沟流域植被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海拔高度、土壤含水量和放牧与否.可见,蒋家沟流域灌草层植被整体上呈现出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分布格局,且植物群落中物种的分布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植物群落类型的分布,该结果可为干热河谷的植被保护和生态恢复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图5表4参50)
贺静雯刘颖刘颖余杭吴建召崔羽林勇明王道杰林勇明
关键词:干热河谷植物群落环境变量TWINSPANCCA
基于地形起伏度的山区人口密度修正——以岷江上游为例被引量:25
2015年
山区人口承载能力评价是山区国土空间管理的基础之一,而准确的人口密度数据是正确评价人口承载能力的基础。传统的人口密度算法并未考虑地形起伏度对人口分布带来的影响,不能客观反映山区人口聚集程度。引入地形起伏度、海拔高度因子,选择岷江上游作为研究区,首先运用GIS技术提取地形起伏度,再运用SPSS软件对人口密度与地形起伏度相关性进行分析,确定县域不同地形起伏度与海拔人居适宜标准,剔除阈值以外不适宜人口聚居的面积,对人口密度进行修正。研究结果表明:1岷江上游人口分布受地形起伏度的影响显著,二者的对数曲线拟合度为0.89,汶川县、茂县、理县、黑水县与松潘县地形起伏度与人口分布的相关性分别为:0.841、0.773、0.643、0.696和0.730;2应用地形起伏度对岷江上游人口密度修正,为真实反映山区人口密度提供了新的考量依据,剔除了人口密度空间噪音,5县地形起伏度与海拔适宜标准分别为:汶川3.2°和3 693 m,茂县4°和4 033 m,理县4.3°和3 790 m,黑水4.4°和3 853 m、松潘4.2°和3 966 m;地形起伏度高值区面积越大,修正前后的人口密度偏差越大,地形起伏度较大的理县和黑水县修正后的人口密度分别提高了7.8倍和5.6倍;地形起伏度较低的汶川县与茂县修正后人口密度仅分别提高2.3倍与2.4倍;3岷江上游人口潜在压力大,不同区域应因地制宜,汶川和茂县采取重点集约发展战略,理县和黑水县采取适度开发战略,松潘县应采取恢复与保护生态策略。
刘颖邓伟宋雪茜周俊
关键词:人口密度地形起伏度海拔高度岷江上游
云南蒋家沟流域不同海拔梯度土壤种子库特征被引量:4
2020年
为了解云南蒋家沟流域土壤种子库在不同海拔梯度上的变化特征,明确种子库对植被垂直带谱的响应性机制及群落恢复潜力,选取蒋家沟流域8条海拔带[Ⅰ(2700~2900 m)、Ⅱ(2500~2700 m)、Ⅲ(2300~2500 m)、Ⅳ(2100~2300 m)、Ⅴ(1900~2100 m)、Ⅵ(1700~1900 m)、Ⅶ(1500~1700 m)、Ⅷ(1300~1500 m)]为研究对象,对其植物群落土壤种子库的数量特征、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及种子库相似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Ⅲ、Ⅱ海拔带的平均物种数和种子密度显著高于Ⅶ、Ⅷ海拔带,土壤种子库种子密度与物种数量随海拔降低而逐渐减少;Ⅰ、Ⅱ、Ⅲ海拔带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M)大于5.000,Ⅶ、Ⅷ海拔带M小于3.000。种子库萌发物种以菊科和禾本科草本植物为主,海拔2300 m以上以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海拔2100 m以下则以1年和2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各海拔带物种分布均匀性较好,除Ⅵ海拔带外,其余海拔带Pielou均匀度指数(J)均大于0.900。Ⅲ海拔带的Simpson优势度指数(D)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最高,分别为0.942和3.006;Ⅶ海拔带的D和H最低,为0.810和1.720。除Ⅶ、Ⅷ海拔带以外,其余海拔带的土壤种子库均与临近海拔带种子库相似性最高,Sorensen相似性系数(CS)为0.400≤CS<0.550,且整体上表现为随海拔升高CS逐渐减小的趋势。蒋家沟流域植被群落土壤种子库的变化受海拔梯度的影响,与蒋家沟流域内气候的垂直地带分布具有一定的关系。
刘颖刘颖李松阳余杭林勇明林勇明
关键词:土壤种子库海拔梯度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
中国典型地区人文—经济地理研究进展与展望被引量:7
2011年
城市密集区、老工业基地、陆疆、山区是中国主要的地域类型,也是人文—经济地理学研究"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形成规律、驱动力和作用机制、演化过程与空间格局的重要对象。伴随全球化、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与自然系统之间的匹配和适应关系正发生着深刻而剧烈的变化,加强上述典型地区的研究既是人文—经济地理学科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强化学科在国家和区域发展中的服务职能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中国城市密集区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化,城市老工业区改造,边境城镇集聚扩散的动力机制,山区聚落空间、文化景观及其环境与山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了在国家重大地域空间规划和战略咨询中发挥的科技支撑作用以及在典型城市密集区可持续发展、老工业基地振兴、山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等方面取得的重大研究成果和产生的社会影响。从学科建设和技术方法层面,提出未来要加强城市密集区发展的社会和生态效应,老工业基地振兴政策与绩效评价,陆疆地域系统演变机理和发展模式,应对气候变化的山区可持续生计选择、动力、机制等方面的研究。
陈雯张平宇张小雷邓伟杨兆萍薛俊菲杜宏茹李雪梅刘颖
关键词:城镇密集区老工业基地
四川省各市州公共服务供给空间的自相关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模型对2012年四川省各市州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及空间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偏基本公共服务支出空间差异相对较小,但仍呈现出以成都市为中心向东部溢出的扇形扩散趋势;偏高级公共服务支出聚集程度过高,具有"中心-外围"空间溢出特征;灾后重建支出聚集在"5·12汶川大地震"灾区且对东部城市有一定的外溢;川西山区各类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均较低,且呈现"低-低"相关的空间特点。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及空间相关性受经济、政策和地理条件等综合因素影响。基于分析结果,建议针对不同类型公共服务应实施差异化空间供给策略,并针对山区实施特殊的公共服务供给政策。
宋雪茜刘颖
关键词:公共服务地势起伏度
蒋家沟流域不同海拔灌草层群落特征与土壤关系的研究被引量:5
2020年
为了解干热河谷区不同海拔梯度植物群落灌草层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养分、水分之间的关系,该文选择干热河谷典型流域——蒋家沟流域作为研究区域,在流域内海拔1400~3000 m范围设置样带,对样带内8个海拔梯度的植物群落进行样方调查,统计不同海拔梯度灌草层的物种组成,测定土壤养分、土壤含水量和持水量,并将土壤指标与植被多样性指数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流域内样地共发现灌草层植物32科77属80种,且灌草层植物群落组成、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全磷(TP)含量、土壤含水量和持水量均受海拔梯度的影响显著(P<0.05)。其中,土壤含水量、持水量、植物群落的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随着海拔升高不断增加,且高海拔区域SOC含量显著高于中低海拔区域(P<0.05)。土壤TP含量与Pielou指数、土壤含水量与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物种数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说明除海拔梯度外,土壤养分、水分含量是影响植物群落灌草层组成和多样性的关键因子。
贺静雯刘颖李松阳刘颖吴建召崔羽林勇明王道杰林勇明
关键词:群落特征物种多样性土壤养分土壤水分
基于综合城镇化视角的省际人口迁移格局空间分析被引量:25
2017年
采用第五、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基于流出、流入"双向"视角解析人口迁移格局及演变过程;采用空间计量模型,阐释综合城镇化及各城镇化分量值对省际人口迁移影响的空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0年省际人口迁移量成倍增长,人口迁出区域空间不断扩散,迁入区域空间虽无明显变化,但内部差异性变化明显;(2)省际人口迁移存在明显的空间依赖性特征,省际人口净迁入率变化明显受周边地区的正向影响;(3)综合城镇化率变化对省际人口迁入有着重要作用。(4)人口、经济和土地城镇化率变化对人口净迁入率变化具有显著影响,且经济城镇化仍为影响省际人口迁移变化的主导因素;社会城镇化率的影响并不明显。
刘颖邓伟宋雪茜张少尧
关键词:城镇化劳动力转移人口迁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