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凯

作品数:46 被引量:217H指数:9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历史地理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9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4篇白癜风
  • 8篇细胞
  • 5篇多态
  • 5篇胃癌
  • 4篇多态性
  • 4篇基因
  • 4篇汉坦病毒
  • 4篇分子
  • 3篇蛋白
  • 3篇治疗白癜风
  • 3篇皮肤
  • 3篇美容
  • 3篇基因多态性
  • 2篇单核
  • 2篇单核苷酸
  • 2篇单核苷酸多态
  • 2篇单核苷酸多态...
  • 2篇多药
  • 2篇多药耐药
  • 2篇原核表达

机构

  • 26篇第四军医大学
  • 17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武汉大学
  • 2篇湖北省文物考...
  • 2篇空军军医大学...
  • 2篇荆州文物保护...
  • 1篇山东大学
  • 1篇武警工程学院
  • 1篇解放军309...
  • 1篇襄阳市文物考...

作者

  • 46篇李凯
  • 21篇高天文
  • 16篇李春英
  • 13篇李强
  • 12篇刘玲
  • 11篇坚哲
  • 7篇石琼
  • 7篇王筱雯
  • 6篇张芳琳
  • 6篇周福波
  • 6篇宋璞
  • 6篇韦超
  • 6篇李舒丽
  • 5篇吴兴安
  • 5篇杨励
  • 5篇刘邦民
  • 5篇栾琪
  • 5篇徐志凯
  • 5篇王新
  • 4篇汤玲珍

传媒

  • 16篇中国美容医学
  • 5篇科学技术与工...
  • 2篇临床皮肤科杂...
  • 2篇中华皮肤科杂...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江汉考古
  • 2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医学争鸣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解放军预防医...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解放军医院管...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湘潮
  • 1篇国际皮肤性病...
  • 1篇实用皮肤病学...
  • 1篇公共卫生与临...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16
  • 2篇2015
  • 6篇2013
  • 17篇2012
  • 4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1篇1999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光电协同与420nm宽谱强光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比较400 nm强光联合双极射频(electro-optical synergy,Elos)与420 nm宽谱强光(broadband light,BBL)治疗中、重度痤疮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例中重度痤疮患者,采用两侧面颊自身对照方法,左侧脸行Elos治疗,右侧脸行BBL治疗,每例患者治疗3次,治疗间隔3周,分别于治疗后2周和4周进行疗效和安全性评价,比较治疗前后痤疮严重程度评分及皮脂分泌量,评估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同时统计患者主观评价。结果:Elos治疗组和BBL治疗组有效率分别为55.9%和52.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Elos治疗组皮脂分泌量低于BBL治疗组,且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Elos和BBL均能有效地治疗中重度痤疮,且Elos具有更强的油脂分泌抑制作用。
栾琪刘玲李凯王竞刘斌马翠玲
关键词:痤疮强脉冲光
自然杀伤T细胞与皮肤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2年
自然杀伤T细胞能表现出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的双重作用,在机体抵御病原体、肿瘤、异体抗原及自身抗原过程中自然杀伤细胞调节Th1/Th2平衡,协助机体免疫应答和维持免疫稳态。近年研究表明,自然杀伤T细胞在皮肤免疫性疾病中起关键作用,概述自然杀伤T细胞与过敏性接触性皮炎、特应性皮炎、银屑病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皮肤免疫性疾病的研究和医疗领域提供新思路。
李霞李凯李春英高天文
关键词:杀伤细胞皮肤疾病免疫
黄芩素通过抑制线粒体凋亡途径和p38MAPK通路保护人黑素细胞抵抗H_2O_2诱导的细胞凋亡被引量:1
2013年
应用抗氧化剂清除体内过多的H202已被证实对白癜风患者治疗有益。黄芩素作为一种具有抗氧化活性的中药单体已经应用于白癜风的中医治疗中。我们的实验明确了黄芩素在保护人黑素细胞抵抗H202诱导的细胞凋亡中的保护效果并探讨了其潜在的作用机制。
刘邦民坚哲李强李凯王志勇刘玲汤玲珍易秀丽王华李春英高天文
关键词:人黑素细胞细胞凋亡线粒体凋亡途径MAPK通路黄芩素
汉坦病毒感染C57BL/6小鼠组织中特异性抗原的检测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通过检测汉坦病毒感染C57BL/6小鼠组织中特异性病毒抗原,以建立汉坦病毒感染动物的评价体系。方法将汉坦病毒陈株按照原病毒液、10-1、10-2三个滴度经肌肉注射感染C57BL/6小鼠,在感染后的第3、6、9、12、15天,分别取小鼠的心、肝、脾、肺、肾、脑等组织研磨后制成病毒悬液,以ELISA法检测各组织中的病毒特异性抗原。结果 C57BL/6小鼠感染汉坦病毒后短期内在其肝脏和脾脏可以检测到特异性抗原,随着时间的延长,这些抗原逐步消失。结论上述结果为建立汉坦病毒感染动物的评价体系提供了一种参考。
程林峰白露李凯李璞媛胡刚于澜吴兴安徐志凯张芳琳
关键词:汉坦病毒C57BL/6小鼠抗原
食用鱼肉与结肠癌风险:一项系统性综述和元分析研究
2013年
食用鱼肉可能对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病具有保护性作用,但是目前的研究结果不尽一致,因此,我们开展了此项综述性研究和元分析。截止2011年5月,我们对MEDLINE和EMBASE两个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对部分文献进行了深度检索。纳入研究的文献需要提供食用鱼肉和结(直)肠癌的优势比(oddsratio,oR)值和95%可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s,cI)。两位作者分别完成对文献的提取和质量评价工作。我们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对每项研究中鱼肉食用的最高和最低类别进行风险度估计(包括危险比、相对危险度和OR值)。22项前瞻性研究和19项病例对照研究符合本研究的纳入标准。研究结果发现,食用鱼肉能显著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约12%(0R=0.88,95%CI=0.80~0.95)。病例对照和前瞻性研究的OR值分别为0.83(95%CI=0.72~0.95)和0.93f95%CI=0.86~1.011。病例对照研究存在显著异质性俨〈0.001)。食用鱼肉可以显著降低直肠癌发病风险(OR=0.79;95%CI=0.65~0.97),而与结肠癌发病风险则没有显著性关系(OR=0.96;95%CI=0.81—1.14)。本研究通过元分析证实了食用鱼肉对预防结(直)肠癌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武圣君封斌李凯朱霞梁树辉刘旭峰韩霜王飙落吴开春苗丹民梁洁樊代明
关键词:结肠癌风险度鱼肉食用结(直)肠癌病例对照研究
汉坦病毒S0.7基因新型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鉴定
2010年
目的:构建含汉坦病毒核蛋白(NP)氨基端编码基因S0.7,CAG启动子及WPRE转录后调节元件的新型重组腺病毒。方法:依据GenBank序列,分别合成CAG序列及WPRE序列,插入S0.7-pShuttle中,构建含S0.7基因,CAG启动子及WPRE转录后调节元件的转移载体pShuttle-S0.7-CAG-WPRE。采用PI-SceI和I-CeuI限制性内切酶将该片段克隆入腺病毒DNA,得到重组腺病毒DNAAdeno-S0.7-CAG-WPRE,使用PacI线性化后转染HEK293细胞,包装重组腺病毒。感染HEK293细胞后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表达产物。结果:转移载体pShuttle-S0.7-CAG-WPRE通过测序证明构建正确,纯化重组腺病毒滴度达1013pfu/L。免疫荧光结果表明,重组腺病毒感染的HEK293细胞被抗汉坦病毒NP的特异性mAb1A8所识别。结论:成功地构建了含汉坦病毒S0.7基因,CAG启动子及WPRE转录后调节元件的新型重组腺病毒,本实验为进一步研制汉坦病毒基因疫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李凯李璞媛白文涛胡刚吴兴安徐志凯张芳琳
关键词:汉坦病毒腺病毒
胃癌特异性抗原MGb1-Ag的表达和分布及其临床意义
2012年
目的:研究MGb1-Ag在人体各系统和器官的正常组织和肿瘤中的表达和分布。观察其在胃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MGb1-Ag在人体各正常组织和常见肿瘤、正常胃粘膜、慢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及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和分布,观察胃癌特异性抗原MGb1-Ag在全身各组织器官中的分布,统计分析其在胃癌中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2)激光共聚焦检测MGb1-Ag在胃癌细胞中的定位。结果:MGb1-Ag仅在少数正常组织中有表达,在常见肿瘤中,主要在胃癌、结肠癌、食管癌、胰腺癌、前列腺癌和部分肝癌、肺癌中阳性表达,而在其它肿瘤中表达较少或几乎不表达。MGb1-Ag在胃癌中的表达与胃癌的分化、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MGb1-Ag定位于胃癌细胞系SGC-7901的细胞膜上。结论:MGb1-Ag是胃肠道特异性抗原,在胃癌中的表达与胃癌的分化和转移相关,是胃癌新的候选分子标志物。
田启飞任贵安艳新周金锋李凯王新
关键词:胃癌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分子标志物
家族性白癜风遗传特征的分析总结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家族性白癜风患者发病中的遗传特征。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2006年6月~2011年12月我科门诊就诊的5 000例白癜风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共调查5 000例白癜风患者,其中男2 497例,女2 503例,性别无统计学差异(χ2=0.912,P>0.05);②有家族史者585例(11.7%),其一级、二级亲属发病率分别2.51%和1.79%;③家族史阳性、阴性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15.86±3.40)岁、(20.40±4.05)岁(t=2.15,P<0.05);④家族史阳性、阴性患者伴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平均比例分别为7.01%、4.5%,无显著差异(χ2=3.75,P>0.05)。结论:白癜风发病具有家族聚集性,血缘关系愈近,其发病率愈高,符合多基因遗传规律。家族史阳性者的平均发病年龄较家族史阴性者小,父系或母系遗传对发病年龄无影响。
周福波李强高鹏党二乐张雅君宋璞石琼栾琪刘玲李凯坚哲王筱雯汤玲珍黄也韦超李舒丽马翠玲李春英高天文
关键词:白癜风
汉坦病毒G1S0.7嵌合基因真核载体的构建及表达被引量:2
2010年
构建含汉坦病毒嵌合基因G1S0.7的真核重组质粒,并在真核细胞中有效表达。从本室前期构建并经测序的重组质粒pShuttle—G1S0.7上双酶切回收得到片段G1S0.7后,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VAX,并将其通过脂质体介导转染HEK293细胞,表达产物用ELISA和Western—blot进行鉴定。酶切鉴定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含汉坦病毒嵌合基因G1S0.7的重组质粒pVAX—G1S0.7;ELISA检测结果和Western—blot结果显示,汉坦病毒G1S0.7嵌合基因在HEK293细胞中得到了表达,所表达的融合蛋白分子量约90kD,与预期大小一致,并且表达产物可与抗汉坦病毒NPmAb特异性结合。说明所构建的表达载体可在真核细胞中表达出与汉坦病毒抗体有特异性结合活性的融合蛋白,为下一步基因免疫及进一步筛选HFRS基因疫苗候选组分提供实验依据。
楚琰李璞媛李凯胡刚吴兴安张芳琳白文涛张亮王海涛徐志凯
关键词:汉坦病毒核蛋白基因表达
白癜风10000例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分析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总结与分析白癜风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探讨白癜风发病机理。方法:采用调查表的形式收集10 000例白癜风患者的临床和治疗资料,从性别构成、发病年龄、病期、发病部位、皮损分布、皮损范围、皮损面积、诱发因素、疾病分期及分型、伴发疾病、家族史、发病或加重季节、细胞免疫水平、治疗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10 000例白癜风患者男女性别构成约为1.14:1,平均发病年龄为19.98岁,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约71%的患者在25岁以前发病,皮损多呈双侧分布,好发于躯干、四肢,多在夏季发病,约21%的患者发病前有明确的诱因。寻常型明显较节段型多,寻常型者中又以散发性为多;进展期者较稳定期者为多;1 294例有家族史;在各型白癜风中局限性白癜风疗效最佳。治疗6月后痊愈77例(4.65%),显效554例(33.47%),总有效率38.12%,好转955例(57.7%),无效69例(4.17%)。结论:白癜风患者发病年龄小,病因不清,部分患者有家族史或细胞免疫功能异常,疗效有待提高。
坚哲李凯刘邦民李强刘玲宋璞王筱雯李舒丽石琼周福波栾琪马翠玲李春英高天文
关键词:白癜风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