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黎明
- 作品数:9 被引量:37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嵴内型室间隔缺损55例介入治疗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偏心型封堵器在嵴内型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p septal defect,VSD)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风险分析。方法:将2011年1月—2015年2月在本院心脏中心进行介入治疗的嵴内型VSD患儿按所使用封堵器大小分为封堵器型号≥7 mm组及封堵器型号≤6 mm组,分析两组术前合并主动脉瓣脱垂等情况、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等。结果:与封堵器型号≤6 mm组比较,封堵器型号≥7 mm组VSD直径明显偏大,术前合并主动脉瓣脱垂例数明显增加,手术时间及X线曝光时间明显延长,术后严重并发症明显增加,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随嵴内型VSD直径的增大,术前合并症、手术风险及难度、术后严重并发症明显增加。对需选择偏心型封堵器型号≥7 mm的病例介入封堵治疗时应谨慎。
- 曹黎明肖岳王凤鸣秦玉明
- 关键词:嵴内型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并发症
- 儿童非肿瘤性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诊治进展被引量:2
- 2023年
- EB病毒在人群中感染率高达95%,是人类发现的第一个致癌病毒。儿童感染EB病毒多引起非肿瘤性疾病,主要包括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和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儿童非肿瘤性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大多是自限性疾病,少部分合并严重并发症或向肿瘤性疾病发展。此类疾病发病机制复杂,病情变化多样,部分患儿具有基因缺陷则预后较差。对于难治性患儿,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同时部分危重患儿病情进展迅速,为此类患儿创造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机会至关重要。
- 任敬怡(综述)曹黎明
- 关键词:儿童EB病毒非肿瘤性
- 偏心型封堵器在嵴内型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 探讨偏心型封堵器在嵴内型室间隔缺损(VSD)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术后相关并发症的规律,总结嵴内型VSD介入治疗经验,为临床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9年1月—2015年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脏中心进行介入治疗的65例嵴内型VSD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按所选择封堵器大小分为A组(封堵器型号≤6 mm,n=29)和B组(封堵器型号≥7 mm,n=36),分析两组术前合并肺动脉高压、主动脉瓣脱垂、返流情况、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A组(封堵器型号≤6 mm)29例术前未合并肺动脉高压,术后严重并发症1例,手术时间(62.4±13.8)min、X线曝光时间(13.2±5.6)min;B组(封堵器型号≥7 mm)36例术前合并肺动脉高压7例,术后严重并发症10例,手术时间(84.1±16.7)min,X线曝光时间(20.5±7.4)min,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组和B组术后轻微并发症分别有6例和9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随嵴内型VSD直径的增大,所使用封堵器型号相应增大,手术时间及X线曝光时间明显延长,术后严重并发症如主动脉瓣损伤、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等发生率偏多,因此对需选择偏心型封堵器型号≥7 mm的病例介入封堵治疗时应谨慎.
- 曹黎明田野秦玉明杨世伟陈金龙
-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并发症
- 儿童蜱虫叮咬致感染三例诊治分析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儿童蜱虫叮咬后的继发危害、处理及预防。方法结合文献复习,对2018-07-06、2018-07-19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3例蜱虫叮咬致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处理等)进行分析。结果 3例患儿中,男1例,女2例;年龄分别为1岁7个月、5岁3个月、15岁6个月;病程中均有发热,体温最高均超过38.5℃。患儿1经外科清除蜱虫,同时局部行清创缝合,治疗效果最好,病程最短,费用最少。患儿2和患儿3为姐弟俩,均未找到明确蜱虫叮咬部位,均因"发热"就诊,经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血液检验确诊为"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其中弟弟常规对症治疗后好转,姐姐病情较重,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利巴韦林和丙种球蛋白2 g/kg后好转。结论蜱虫叮咬后及时有效清除虫体效果好,对找不到叮咬部位者,如出现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降低,应及时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送检血液,尽早明确病因,早期治疗,减少并发症。
- 黄瑞欧周凯曹黎明刘浩单鸣凤
- 关键词:历史文献
- 儿童动脉导管未闭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介入治疗临床分析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 :探讨心导管检查、急性肺血管扩张试验及封堵试验在动脉导管未闭(PDA)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PAH)中对PAH性质判断的意义。方法 :回顾23例单纯PDA合并中重度PAH患儿心导管检查获取的生理资料,分析急性肺血管扩张试验前后Qp/Qs、Rp/Rs、Pp/Ps、PAWP、PVRI及主动脉血氧饱和度变化以及封堵试验前后Pp、Ps、PVRI及主动脉血氧饱和度变化。结果:23例患儿心导管检查后,根据Qp/Qs、Rp/Rs、Pp/Ps、PAWP、PVRI等19例判断为动力性PAH,4例重度PAH性质难以判断;5例重度PAH患儿均行急性肺血管扩张试验,4例结果符合动力性PAH改变,1例不完全符合;23例均行封堵试验,结果均符合动力性PAH改变;23例患儿完成封堵治疗,术后随访心脏大小、肺动脉压力均恢复正常。结论:详细的心导管检查获取必要的生理资料对PAH性质初步判断,结合急性肺血管扩张试验、封堵试验作出综合判断,能有效避免单一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评价PAH性质的局限性,从而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 曹黎明金波王凤鸣秦玉明朱善良陈金龙
-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高压心导管
- 封堵试验对儿童动脉导管未闭并发重症肺动脉高压性质的判定及介入治疗的意义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在动脉导管未闭(PDA)合并重症肺动脉高压(PAH)患儿中,封堵试验对PAH性质的判定及介入治疗的意义。方法 2008年7月至2014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5例单纯PDA合并重症PAH患儿,回顾分析其心导管资料、急性肺血管扩张试验前后相关参数,以及封堵试验前后肺动脉收缩压、主动脉收缩压、肺血管阻力指数、主动脉血氧饱和度变化。结果 5例患儿根据心导管检查资料判断,1例PAH性质为动力性PAH,4例PAH性质难以判断;急性肺血管扩张试验判断,4例符合动力性PAH改变,1例不完全符合;封堵试验结果判断,5例均符合动力性PAH改变。5例患儿成功完成介入治疗,术后肺动脉压力进一步下降,远期随访效果良好。结论对于PDA合并重症PAH患儿,封堵试验可对PAH性质作出诊断,如判定为动力性PAH,可同时完成介入治疗,能有效避免心导管检查及急性肺血管扩张试验评价PAH性质的局限性。
- 曹黎明王凤鸣秦玉明赵乃琤杨世伟朱善良
- 关键词:儿童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高压
- SOAP方法在儿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思维培养中的作用
- 2024年
- 目的探讨SOAP(Subjective-Objective-Assessment-Plan)方法对儿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思维的作用以及学生满意度状况。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73名儿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SOAP组(n=36)与传统组(n=37),分别给予SOAP方法和传统方法培训后,比较两组学生的考核成绩。最后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满意度状况。结果培训后学生的病历书写成绩,SOAP组与传统组相比,主观资料(完整性和条理性)、客观资料(完整性)、评估(完整性和条理性)、计划(完整性和条理性),以及反思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t=7.71、4.75、4.07、7.71、5.56、7.72、5.14、2.02,P<0.05);病例汇报成绩,SOAP组在多个方面(主观资料、客观资料、评估、计划、反思、面谈技巧、专业素养,以及整体能力)的成绩均明显高于传统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4.08、2.34、5.93、6.54、3.78、5.16、4.93、6.19,P<0.05);SOAP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更高。对于教学过程中的教师态度、教学水平、教学针对性、教学方法,以及自我满意方面的满意度,SOAP组亦更胜一筹(χ^(2)=4.13、6.82、9.97、8.13、5.68,P<0.05);在学习时长、实践机会和临床适应情况方面,两组学生的满意度无明显差异。结论SOAP方法为医学生提供更规范的临床思维模式,可提升学生临床思维的深度、广度和规范性。在儿科临床教学上的应用必然会迎来新的曙光。
- 单鸣凤周凯高红李素梅唐维兵田野黄瑞欧陈鸿健石小华曹黎明
- 关键词:儿科学临床思维满意度
- 室间隔缺损介入术后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9例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室间隔缺损(VSD)介入术后并发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的高危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2010年4月至2015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脏中心VSD介入术后并发CLBBB 9例患儿的一般资料及随访结果,分析9例患儿年龄、VSD及封堵器类型、术后CLBBB出现时间及转归、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情况。结果年龄:除1例年龄偏大外,其余8例均在5岁以内。VSD及封堵器类型:膜周型VSD伴假性膨出瘤3例,嵴内型VSD 6例;1例选择对称型封堵器,2例选择小腰大边型封堵器,6例选择偏心型封堵器。术后CLBBB出现时间及转归:术后3 d内8例、术后1个月1例;8例术后早期并发CLBBB患儿在住院期间经药物治疗后有4例恢复正常,其中2例术后1个月复查,再次出现CLBBB;1例术后1个月开始出现CLBBB的患儿接受外科手术后,次日CLBBB恢复正常。LVEDD及LVEF变化:2例分别于术后6、12个月出现不同程度LVEDD增大,其余7例未出现明显LVEDD增大,9例均未出现LVEF下降。结论VSD介入治疗应严格遵循专家共识、规范化操作;对低龄VSD患儿介入封堵治疗应谨慎;在保证封堵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尽量选择对称型封堵器。VSD介入术后并发CLBBB近期预后良好,但部分病例远期出现LVEDD增大,对于术后出现CLBBB病例,应严格长期随访。
- 曹黎明王凤鸣秦玉明杨世伟陈金龙庄思斯朱善良
-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儿童
- 地塞米松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片治疗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7
- 2020年
-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片治疗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9例难治性MPP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试验组47例。对照组予以阿奇霉素每次10 mg·kg^-1,qd,静脉滴注;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地塞米松每次0.2 mg·kg^-1·d^-1,qd,静脉滴注。2组患儿均治疗5 d。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血清可溶性B7同源体3(sB 7-H3)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水平,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85%(38例/47例)和61.90%(26例/4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血清sB 7-H3水平分别为(5.47±0.63)和(6.46±0.86)μg·L^-1,GM-CSF水平分别为(6.86±0.88)和(8.72±1.06)μg·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儿的药物不良反应均以皮疹和胃肠道反应为主。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4.89%和9.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片治疗难治性MPP的临床疗效确切,其能显著降低患者的血清sB 7-H3和GM-CSF水平,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曹黎明田野唐珩周凯
- 关键词:地塞米松注射液阿奇霉素片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安全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