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云青

作品数:4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脊髓
  • 1篇腰椎
  • 1篇腰椎管
  • 1篇腰椎管狭窄
  • 1篇腰椎稳定性
  • 1篇少突胶质细胞
  • 1篇神经干
  • 1篇神经干细胞
  • 1篇手术
  • 1篇切除
  • 1篇椎板
  • 1篇椎板切除
  • 1篇椎管
  • 1篇椎管狭窄
  • 1篇自我更新
  • 1篇自我更新能力
  • 1篇细胞
  • 1篇小鼠
  • 1篇脊髓继发性损...
  • 1篇脊髓神经

机构

  • 4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西安近代化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4篇罗卓荆
  • 4篇马云青
  • 1篇叶正旭
  • 1篇王建灵
  • 1篇冯林杰
  • 1篇吴子祥
  • 1篇兰丽锋
  • 1篇孟浩

传媒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国骨肿瘤骨...

年份

  • 1篇2010
  • 2篇2007
  • 1篇200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甲泼尼龙对急性脊髓爆震伤后脊髓继发性损伤的影响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MP)对脊髓爆震性损伤早期救治的效果及其机制。方法家兔36只,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损伤组和MP组,每组12只。除对照组外,其他两组建立局限性脊髓爆震性损伤模型,损伤组仅给予生理盐水注射,MP组致伤后立即给予MP治疗。于伤后6、12、24h取血液标本和损伤段脊髓标本,测定血液和脊髓组织中SOD、MDA和Ca^+的含量变化情况,同时观察损伤段脊髓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损伤组血液标本和脊髓组织中MDA、Ca^+升高,SOD浓度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损伤组比较,MP组能明显降低脊髓爆震伤后血液标本和损伤脊髓中MDA、Ca^+含量,防止SOD损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织学观察可见损伤组伤后6h脊髓组织出现轻微坏死,24h出现不可逆性损伤,MP组脊髓组织坏死性改变较轻。结论急性脊髓爆震伤后立即应用MP冲击治疗,能够明显降低血清和脊髓组织中MDA、Ca^+含量,提高SOD浓度,在一定程度上阻止继发性损伤的进一步发展。
马云青罗卓荆王建灵孟浩冯林杰
关键词:脊髓爆震伤甲泼尼龙SODMDA
一种可控性脊髓爆震伤模型的建立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建立实验室条件下的脊髓爆震伤模型,探讨脊髓爆震伤的致伤特点。方法采用单质锰炸药黑索金(RDX)纸壳雷管为爆源,随机取12只家兔,按爆距2、4、8cm分为3组致伤,同时检测冲击波压强、正压作用时间。另将12只家兔随机分为致伤组和对照组,致伤组家兔按已选定的标准爆距致伤,观察伤后组织学变化。结果爆距2、4、8cm测得冲击波压强分别为93.4、50.4、33.5MPa,爆距4cm时可造成双后肢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期延长1.0ms或波幅下降50%,而不致家兔死亡。病理学显示脊髓脊髓前角神经元出现明显坏死,髓鞘板层结构紊乱。结论本方法建立的可控性脊髓爆震伤模型简单、安全、有效,适用于实验室条件下的爆震伤研究。
马云青罗卓荆王建灵兰丽锋
关键词:脊髓
保留脊柱后部结构的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的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对比研究保留后部结构的改良全椎板切除减压术和传统全椎板切除减压术对腰椎管狭窄患者术后的症状及腰椎稳定性影响。方法对2003年5月-2004年5月因腰椎管狭窄症需行椎板切除减压手术治疗的患者48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实验组(26例)和对照组(22例),分别采取保留后部结构的改良全椎板切除减压术和传统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术后1年和3年随访手术疗效及脊柱稳定性。结果术后1年发现两组腰椎稳定性无明显差别。术后3年发现两组症状改善无明显差别,但实验组腰椎稳定性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保留后部结构的改良全椎板切除减压术的远期手术疗效满意,在腰椎管狭窄的手术中应尽量保留腰椎的后部稳定结构。
叶正旭马云青吴子祥罗卓荆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手术腰椎稳定性
脊髓神经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被引量:3
2005年
马云青罗卓荆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脊髓神经分化潜能成年小鼠自我更新能力少突胶质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