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君

作品数:86 被引量:536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8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5篇医药卫生
  • 20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4篇登革热
  • 13篇伊蚊
  • 9篇白纹伊蚊
  • 8篇蚊虫
  • 8篇库蚊
  • 7篇生境
  • 7篇抗药
  • 7篇抗药性
  • 6篇恙虫病
  • 6篇虫病
  • 5篇巴尔通体
  • 4篇乙型
  • 4篇乙型脑炎
  • 4篇三带喙库蚊
  • 4篇杀虫
  • 4篇杀虫剂
  • 4篇宿主
  • 4篇突变
  • 4篇蚊媒
  • 4篇流行性

机构

  • 84篇中国疾病预防...
  • 9篇山东大学
  • 7篇中国疾病预防...
  • 6篇云南省寄生虫...
  • 5篇佳木斯大学
  • 4篇北京市疾病预...
  • 4篇泰山医学院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3篇传染病预防控...
  • 3篇福州市疾病预...
  • 3篇贵州省疾病预...
  • 3篇海口市疾病预...
  • 3篇潍坊市疾病预...
  • 3篇山东第一医科...
  • 2篇东北农业大学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浙江省疾病预...
  • 2篇北京市昌平区...
  • 2篇海南省疾病预...
  • 2篇西藏自治区疾...

作者

  • 86篇王君
  • 81篇刘起勇
  • 33篇宋秀平
  • 33篇吴海霞
  • 31篇刘小波
  • 29篇郭玉红
  • 25篇鲁亮
  • 25篇李贵昌
  • 23篇岳玉娟
  • 23篇孟凤霞
  • 20篇任东升
  • 12篇栗冬梅
  • 7篇高源
  • 4篇张晓越
  • 4篇刘京利
  • 3篇周敬祝
  • 3篇王丹
  • 3篇卢慧明
  • 3篇杨锐
  • 3篇孙继民

传媒

  • 67篇中国媒介生物...
  • 4篇疾病监测
  • 3篇中华流行病学...
  • 2篇微生物学通报
  • 2篇中华卫生杀虫...
  • 1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环境卫生学杂...
  • 1篇中华地方病学...
  • 1篇第29届全国...

年份

  • 7篇2023
  • 9篇2022
  • 10篇2021
  • 13篇2020
  • 15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6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8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8年全国蜱类监测报告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了解我国人居环境周边常见蜱类的密度和活动规律,为蜱侵害及蜱传疾病的风险评估和科学有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18年我国病媒生物监测体系中53个监测点的蜱类监测数据,分析优势蜱种类,比较不同生境和宿主、不同省份蜱类密度差异及季节消长规律。结果 2018年检获蜱种中长角血蜱检获次数最多;不同宿主动物中,羊、牛的蜱指数较高,城市宠物犬的蜱指数从2017年的0.04上升到0.15;农村外环境捕获的蜱密度高于景区环境;开展监测的不同月份中,7月寄生蜱指数最高,游离蜱则以8月密度最高,两者的次波峰在4-5月,寄生蜱在9月还有1个小高峰。结论我国人居环境周边长角血蜱较为常见;牛、羊是监测宿主中的优势宿主动物,农村外环境是蜱的优势生境;寄生蜱指数全年呈三峰曲线,游离蜱密度呈双峰曲线;城镇宠物犬的蜱指数较2017年有所升高,提示要加强对农村家养动物及其活动环境早春和年中的蜱类防制,城市宠物染蜱情况不容忽视。
吴海霞刘小波岳玉娟鲁亮任东升王君李贵昌赵宁宋秀平刘起勇
关键词:宿主动物生境类型
2018年全国臭虫监测报告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了解我国臭虫的发生情况,为臭虫的风险评估和科学有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18年我国病媒生物监测体系中臭虫监测数据,比较不同省份、不同生境类型中臭虫的发生情况。结果共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现场及电话调查臭虫监测工作,现场调查1 537个单位,有臭虫的单位11个,阳性率为0.72%;共调查17 332间标准间,监测到臭虫阳性房间31间,房间总阳性率为0.18%。臭虫房间阳性率最高的生境依次为工地宿舍、学生宿舍、居民区、养老院和旅馆。结论臭虫在我国分布十分广泛,大部分地区臭虫密度还处于较低水平。调查结果提示,工地宿舍、居民区、学生宿舍是今后臭虫监控的重点。
任东升吴海霞郭玉红刘小波岳玉娟宋秀平王君李贵昌赵宁鲁亮刘起勇
关键词:臭虫生境类型
2005-2019年中国北部8省市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分析2005-2019年中国北部的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省、山西省、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辽宁省(简称8省)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流行特征,探讨乙脑发生规律,为乙脑的有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和乙脑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2005-2019年中国北部8省乙脑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5-2019年研究区域乙脑年平均发病率为0.14/10万,死亡390例,病死率为7.25%。乙脑分布范围由2005年的157个县(区)扩展到2018年的254个县(区)。8-9月乙脑发病数占总发病数的81.26%,是乙脑发病高峰月份。0~14岁年龄组占比从2005年的54.55%下降至2019年的3.96%,≥15岁年龄组占比从2005年的45.18%升至2019年的96.03%(χ^(2)趋势=998.524,P<0.001)。农民、幼托儿童及散居儿童和学生分别占58.76%、14.81%和12.38%,农民占比由2005年的37.19%上升至2019年的79.21%。结论中国北部8省乙脑分布范围扩大,年龄分布向高年龄组倾斜,人群职业构成中农民占比增加。
王志会李文郭玉红岳玉娟王君马欣然徐名芳吴海霞刘起勇孟凤霞
关键词:流行性乙型脑炎
2005-2017年广东和云南省登革热高发区本地登革热流行病学特征比较研究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比较广东和云南省登革热高发区的本地登革热病例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05-2017年的登革热病例信息,包括病例所在的现地址、性别、年龄、职业、发病时间、确诊时间和病例是否为输入病例等信息,采用SPSS 20.0和R 3.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从2005-2017年广东省研究的高发区域发生登革热本地病例共有44 676例,云南省高发区域发生登革热本地病例共有3 676例。2个研究区域登革热本地病例的职业、年龄、性别及发病和确诊时间间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89.647、98.666、7.429,P=0.000、0.000、0.006;U=5.360,P=0.000),其中广东省高发区登革热本地病例主要为家务及待业者,云南省主要为商业服务者;广东省高发区域登革热病例在各个年龄段广泛分布,云南省主要集中于青壮年;在性别分布中,广东省高发区域登革热的男性比例低于云南省。结论广东和云南省登革热本地病例整体均呈现上升趋势,两地的登革热本地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存在明显差异。
刘可可刘小波孙继民宋秀平吴海霞王君闫冬明刘起勇
关键词:登革热流行病学
国家重要生物安全监测数据整合方案设计
2017年
目的通过研制相关标准规范,对国家重要生物安全监测数据进行处理整合。方法设计以数据为核心、基于数据自身特点的整合方案。结果在分析现有国家重要监测数据特征的基础上,基于时空特征、生物学特征对多元、多平台、多尺度及动态化的全国重要监测数据进行抽取、转换、清洗和整合,形成覆盖面广、结构与标准统一、内容完整的数据库。结论基于数据的时空特征和生物学特征的整合方案,可有效地整合国家重要监测数据,为构建国家重要生物安全监测数据查询及可视化平台建设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岳玉娟任东升王君刘起勇
关键词:生物学特征数据整合
广东省2006-2011年登革热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24
2013年
目的分析2006-2011年广东省登革热的时空分布特征,为登革热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计算2006-2011年广东省登革热县(区)级年发病率水平,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确定登革热高风险地区。结果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和韩江三角洲登革热发病率分别为>4/10万和>2.5/10万,Moran’sⅠ统计量在2006-2007年(P=0.005)和2009-2011年(P=0.001)有统计学意义,2007-2008年无统计学意义(P=0.814)。结论广东省登革热分布是非随机的,珠江三角洲和韩江三角洲是登革热的高危地区。
樊景春林华亮吴海霞王君杨舒然刘起勇
关键词:登革热气象因子
2020-2021年我国12省份媒介伊蚊生态学调查被引量:8
2022年
目的分析2020-2021年我国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媒介伊蚊生态学监测结果,为媒介伊蚊传播疾病风险评估、预测预警及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我国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媒介伊蚊专项调查点媒介伊蚊幼蚊及成蚊密度调查资料,利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20-2021年海南、浙江和湖南省平均布雷图指数(BI)>10.00,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云南、河南和山东省平均BI>5.00;广西、广东、海南和山东省(自治区)平均诱蚊诱卵指数(MOI)>5.00;河南、湖北和山东省平均帐诱指数≥2.00只/(顶·h),广西、广东、海南、云南、福建和湖南省(自治区)平均帐诱指数>1.00只/(顶·h)。Ⅰ类省份[广东、海南、广西、福建、云南和浙江省(自治区)]与其他类型省份平均BI、MOI和帐诱指数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0.766、1.030、-0.745,均P>0.05)。2020-2021年,除广东、广西、云南、山东省(自治区)平均BI高于2017-2019三年平均水平外,其他省份BI均低于这3年的平均水平。媒介伊蚊在广东、海南、广西、云南4省(自治区)调查点全年有活动,在福建、浙江和湖北等省(自治区)3-12月有活动,在重庆、山东和河南等省(直辖市)4-11月有活动,在江西省4-12月有活动。BI和MOI研究结果在云南、广西和湖北省(自治区)存在一定差别。研究期内,发生登革热暴发和本地病例的地区媒介伊蚊BI均>5.00,云南省瑞丽市、广西梧州市岑溪市及广东省中山市三角镇BI>10.00;广西岑溪市帐诱指数>2.00只/(顶·h)。结论2020-2021年我国出现登革热本地病例省份媒介伊蚊平均密度较高,不同地区媒介伊蚊密度差异存在时空异质性。建议我国登革热本地传播地区适当调整媒介伊蚊监测时间,继续加强媒介伊蚊监测和风险评估,系统梳理媒介伊蚊生态学调查结果,为我国媒介伊蚊监测方案修订完善及媒介伊蚊传播疾病暴发控制提供科学依�
刘小波岳玉娟贾清臣赵宁郭玉红赵春春梁莹王君吴海霞刘起勇
2020年中国13省份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抗药性监测及分析研究被引量:18
2022年
目的了解我国登革热流行省份的媒介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为各地的杀虫剂使用及疫情防控提供指导意见。方法使用Excel 2016软件收集和整理来自我国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80个监测点的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生物测定数据,其中使用接触筒法监测成蚊对9种杀虫剂的抗药性,使用幼虫浸渍法监测幼蚊对3种杀虫剂的抗药性,根据《全国病媒生物监测实施方案(2016)》统计分析其抗药性水平,使用ArcGIS 10.3软件绘制抗药性水平地图。结果2020年对我国登革热流行省份共80个监测点进行了白纹伊蚊抗药性监测,结果显示分别有83.08%(54/65)、77.97%(46/59)、87.30%(55/63)和79.31%(46/58)的监测点的白纹伊蚊成蚊对溴氰菊酯、氯菊酯、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产生了抗药性;有1.49%(1/67)的监测点的白纹伊蚊成蚊对残杀威产生了抗药性,61个监测点的白纹伊蚊成蚊对(口恶)虫威均未产生抗药性;有6.45%(4/62)的监测点的白纹伊蚊成蚊对马拉硫磷产生了抗药性,另52和59个监测点的白纹伊蚊成蚊对杀螟硫磷及毒死蜱均未产生抗药性。幼蚊监测结果显示,分别有93.48%(43/46)、28.30%(15/53)和25.45%(14/55)的监测点的白纹伊蚊幼蚊对吡丙醚、残杀威和双硫磷产生了中高抗药性。结论我国登革热流行省份的白纹伊蚊成蚊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抗药性较为严重,对氨基甲酸酯类和有机磷类杀虫剂抗药性水平较低;幼蚊对吡丙醚抗药性较为严重。各地应根据当地白纹伊蚊抗药性实际情况,调整杀虫剂使用方案,提高媒介伊蚊控制效果。
赵春春周欣欣李文玉伦辛畅刘小波吴海霞王君刘起勇孟凤霞
关键词:白纹伊蚊杀虫剂抗药性
中国斑疹伤寒病例发病至确诊时间间隔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了解我国斑疹伤寒病例发病至确诊时间间隔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我国斑疹伤寒的精准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分析斑疹伤害病例发病至确诊时间间隔分布特征,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进行统计学差异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2005-2017年全国共报告29 211例斑疹伤寒病例,分布在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病至确诊时间间隔中位数为7 d,92.20%的斑疹伤寒病例发病至确诊时间间隔集中在0~20 d。男性发病至确诊时间间隔中位数为6 d,女性为7 d,女性发病至确诊时间间隔大于男性;学生与散居儿童发病至确诊时间间隔较长;河北、广东和山东省病例发病至确诊时间间隔较短,四川和辽宁省病例发病至确诊时间间隔较长。结论我国斑疹伤寒病例发病至确诊时间间隔较长,需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精准诊疗和防控。
高源牛彦麟刘小波孟凤霞岳玉娟王君宋秀平栗冬梅李贵昌王雪霜刘起勇
关键词:斑疹伤寒
国家重要监测数据整合平台的建设
2019年
目的开发国家重要监测数据整合平台。方法基于数据的时空特征和生物学特征,采用J2EE(Java2平台企业版)体系的B/S(浏览器/服务器)架构设计和JAVA编程技术开发平台。结果实现了多源、多尺度的重要病媒生物、重要病媒传染病、入侵动植物、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组学等国家重要监测数据的查询与可视化平台开发,平台主要功能包括平台介绍、分类数据库查询可视化、数据整合查询可视化、登革热预测预警等功能。结论国家重要监测数据整合平台的建设,有利于解决数据标准不一、管理分散、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有利于多部门、多单位之间数据交换和共享。
岳玉娟吴海霞任东升王君刘起勇
关键词:生物学特征数据库数据整合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