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南 作品数:9 被引量:19 H指数:3 供职机构: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腓骨远端巨细胞瘤合并同侧胫骨血管脂肪瘤一例报告 2015年 患儿,男,15岁,右踝部间断疼痛2年,加重伴右踝部肿胀1周。查体:右外踝上6 cm处略肿胀,局部皮温正常,未触及包块,局部压痛明显,右踝关节活动度基本正常。右胫腓骨正侧位平片(图1):右腓骨远端干骺端膨胀性骨破坏,骨密度减低,骨皮质变薄,病灶内有分房,未见骨膜反应及周围软组织影。胫骨中下段髓腔内可见类圆形影,边界清楚,骨皮质无破坏。 张增亮 陈秉耀 李南 宋光泽 韦兴关键词:骨骺 骨巨细胞瘤 3例临床完全缓解的成人尤文肉瘤转移患者最终未能提示预后良好 被引量:1 2014年 尤文肉瘤是儿童中最常见的骨原发恶性肿瘤,恶性程度极高,预后差。影响尤文肉瘤预后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诊断时是否存在转移、患者年龄、肿瘤大小、肿瘤部位、肿瘤对化疗的反应、血浆乳酸脱氢酶水平及手术边界及是否放疗等。有转移的成人(>18岁)尤文肉瘤患者预后最差,其5年总生存率(OS)为10%~22.1%,5年无瘤生存率为0~11%。对于有转移的成人尤文肉瘤患者的治疗非常有挑战。目前,新辅助化疗已经成为治疗的肉瘤标准方法”。判断这部分患者的预后及决定化疗方案的关键因素取决于肿瘤对于化疗的反应。很多研究报道,在尤文肉瘤的治疗过程中,临床完全缓解或病理学检查示肿瘤对化疗有良好的组织学反应,是提示预后良好的因素。 李南 韦兴 陈秉耀关键词:预后 多中心性骨肉瘤治疗及预后六例报告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总结多中心性骨肉瘤(multifocal osteosarcoma,MFOS)的治疗及预后。方法 2010年3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MFOS患者6例(A1、A2、A3、A4、B1、B2),其中男4例,女2例。4例(A组)在初诊时全身多处骨骼存在骨肉瘤病灶,2例(B组)治疗过程中先后出现多处骨肉瘤病灶。术前新辅助化疗,术后继续化疗。6例中1例放弃治疗,其余5例均接受化疗,其中有4例在接受1~2次化疗后给予手术治疗。化疗方案为MAPI方案,1个周期的用药:第1~2天给予阿霉素60 mg/m2,1次/天;第3天给予顺铂100 mg/m2,1次/天;第14天给予甲氨蝶呤8~12 g/m2、长春新碱1.4 mg/m2,1次/天;第21~25天给予异环磷酰胺12.5 g/m2,1次/天。前、后2次化疗间隔时间为3周。结果放弃治疗的1例(A1)存活5个月;1例(A4)发病至今4个月,仍在治疗中;其余4例(A2、A3、B1、B2)生存时间分别为19、6、13、18个月。结论 MFOS预后极差,经积极的化疗及手术干预,部分患者能延长生存期。 张增亮 李南 陈秉耀 宋光泽 王硕 韦兴关键词:骨肉瘤 预后 外科手术 开放式微波消融手术治疗椎体转移癌 陈秉耀 韦兴 史亚民 侯树勋 范清宇 李南 马云青从临床治疗角度理解2013版WHO骨与软组织肿瘤新分类 被引量:4 2015年 第4版 WHO 骨与软组织肿瘤分类已经于2013年正式出版[1],该分类由来自24个国家和地区的159位专家参与修订并达成共识。与第3版(2002年)相比,对部分肿瘤重新进行了分类,有了更新的认识。新版分类出版并引入国内后,王坚和方三高2位专家从病理学角度分别对软组织肿瘤及骨肿瘤的新分类进行了精彩的解读[2-4]。本报道主要从骨肿瘤专科医生的角度,对第4版分类对临床诊治产生的影响进行论述。 李南 韦兴关键词:骨肿瘤 软组织肿瘤 肿瘤治疗方案 WHO分类 微波消融治疗下肢长骨骨肉瘤15例随访报告 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探讨2006年9月至2010年6月应用微波消融治疗股骨及胫骨普通骨肉瘤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本组共15例,男9例、女6例,中位年龄16(5~52)岁。发病部位:股骨远端6例、股骨干5例、胫骨近端4例,Enneking分期均为IIB期。所有患者经活检确诊后,术前多药联合化疗1周期。手术按恶性肿瘤广泛切除原则显露肿瘤,对瘤段骨行多根微波天线矩阵式微波消融。消融完成后清除坏死肿瘤组织,5例行自体或异体腓骨移植+钢板内固定、3例行骨水泥填充+钢板内固定、2例行自体或异体腓骨移植复合骨水泥填充+钢板内固定、3例单纯钢板内固定、2例单纯髓内钉内固定术。术后同术前化疗方案行4周期辅助化疗。术后2年内每3个月,术后2年以上每6个月,术后5年以上每年复查1次,随访截至时间2013年12月。结果所有病例均获(51±20)个月的随访。术后复发并肺转移4例(复发时间术后平均10.2个月)、单纯肺部转移1例,该5例全部死亡;其余10例无瘤生存。复发率26.7%,3例为骨内复发,1例软组织复发;肺部转移率33.3%。2年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3%和53%。6例出现病理骨折及内固定断裂,骨折率40%。术后半年评价患膝关节屈伸活动均接近正常,但长期随访出现病理骨折者的肢体功能明显恶化,术后3年病理骨折组评分明显低于无骨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微波消融治疗下肢长骨骨肉瘤总体生存情况与国内目前整体治疗效果相当;由于灭活骨愈合过程漫长,行植骨及内固定重建后发生病理骨折风险较高;对下肢临关节骨肉瘤,瘤段骨扩大切除人工假体置换可能更为适宜。 陈秉耀 韦兴 李南 马云青 张增亮 宋光泽 王硕关键词:骨肉瘤 导管消融术 微波 手术后并发症 T_4椎弓根-肋骨复合体横纵径的相关测量 2012年 目的:测量T4椎弓根-肋骨复合体的横纵径相关数据并探讨其意义。方法:12例随机成人胸椎,男7例,女5例;平均年龄23岁(19~28岁)。采用病例自身对照分组,即同一病例、同侧T4椎弓根与椎弓根-肋骨复合体对照。所用设备为GE公司Lightspeed16排螺旋CT,自T3至T5行CT扫描及三维重建。测量参数:椎弓根横径、椎弓根-肋骨复合体横径、椎弓根纵径、椎弓根-肋骨复合体纵径、椎弓根-肋骨复合体重叠纵径。结果:T4椎弓根-肋骨复合体中的椎弓根与肋骨部分重叠,椎弓根横径与椎弓根-肋骨复合体的横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弓根纵径与椎弓根-肋骨复合体纵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弓根-肋骨复合体重叠纵径与椎弓根纵径或复合体纵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4椎弓根-肋骨复合体中椎弓根与肋骨是部分而非完全重叠,且椎弓根或复合体的纵径均不能等同于重叠纵径。 韦兴 侯树勋 李南 陈秉耀 史亚民关键词:胸椎 复合体 螺旋CT 摄影测量法 氨肽酶N/CD13在骨肉瘤细胞中的作用 2018年 骨肉瘤是一种预后非常差的恶性肿瘤,其对放化疗的敏感性较低。近年来,寻找有效的治疗靶点以及用于患者预后预测的肿瘤标志物成为骨肉瘤研究的热点。人体组织中的氨肽酶N(也称CD13)分布较广,参与各种生理过程。临床研究显示,CD13可以加速骨肉瘤细胞的增殖,抑制骨肉瘤细胞的凋亡,促进骨肉瘤血管的形成,促进骨肉瘤的增殖、浸润和转移,且与患者的预后具有相关性。本文就CD13在骨肉瘤细胞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谢惠敏 王硕 宋光泽 张增亮 李南 吴朝倩关键词:骨肉瘤 氨肽酶N CD13 分子靶向治疗 颈椎椎板骨软骨瘤1例 被引量:2 2015年 患者,男,44岁,7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行走后双下肢无力,走路不稳伴踩棉花感,就诊于当地医院,行颈椎MRI检查后,诊断为颈椎骨质增生,给予口服药物治疗(药物不详)后症状好转。4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双下肢无力症状加重,不能行走,于当地医院就诊,CT示颈椎管内占位,给予静脉输液后(药物不详)症状好转。近2个月患者颈部疼痛伴有左上肢放射痛、麻木,走路不稳,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 王毅 韦兴 李南关键词:颈椎 椎板 骨软骨瘤 病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