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莎莎

作品数:6 被引量:35H指数:4
供职机构:四川省雅安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蛋白
  • 2篇休克
  • 2篇热休克
  • 2篇热休克蛋白
  • 2篇热休克蛋白4...
  • 2篇康柏
  • 2篇黄斑
  • 2篇玻璃体
  • 2篇玻璃体切割
  • 1篇翼状胬肉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闭角型
  • 1篇原发性闭角型...
  • 1篇增殖
  • 1篇增殖型
  • 1篇增殖型糖尿病...
  • 1篇生长因子Β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行为
  • 1篇视力

机构

  • 6篇四川省雅安市...

作者

  • 6篇姚莎莎
  • 4篇盘如刚
  • 1篇杨志蓉
  • 1篇阎慧

传媒

  • 5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实用医院临床...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康柏西普联合激光光凝治疗缺血型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0
2022年
目的:观察分析康柏西普联合577nm黄色阈下微脉冲激光光凝治疗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ME)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纳入2016-03/2019-03期间医院收诊的确诊为缺血型BRVO继发ME患者71例71眼,按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激光组33例33眼和联合组38例38眼,激光组患者接受577nm黄色阈下微脉冲激光光凝治疗,联合组患者接受康柏西普联合577nm黄色阈下微脉冲激光光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2、3、6、9、12mo患者患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以及总黄斑容积(TMV)变化情况,观察治疗疗效,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1、2、3、6、9、12mo,两组患者BCVA(LogMAR)、CMT、TMV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两组之间比较有差异(P<0.05);随访期间,联合组患者激光光凝1次者30眼,2次者7眼,3次者1眼,激光组患者激光光凝1次者16眼,2次者14眼,3次者3眼,两组比较有差异(Z=2.670,P<0.05);联合组患者在玻璃体腔注药后第1d有3眼出现5次角膜上皮剥落,对症治疗后症状得以消失。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持续性眼压升高、视网膜剥离以及眼内炎症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康柏西普联合577nm黄色阈下微脉冲激光光凝治疗缺血型BRVO继发ME具有明显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视力,促进ME吸收,安全可靠。
甘春芳盘如刚姚莎莎代雨岑
关键词:黄斑水肿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298例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单眼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房角分离组采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小梁切除组采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眼科相关参数、并发症与远期生活质量。结果房角分离组术后BCVA、CAC、房角、AOD500与TIA水平均高于小梁切除组,IOP、PAS水平、虹膜纤维素样渗出率及术后浅前房率低于小梁切除组;术后6个月躯体功能、社会功能与总体健康评分高于小梁切除组(P<0.0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具有借鉴意义。
姚莎莎盘如刚
关键词:超声乳化术房角分离术闭角型青光眼
玻璃体切割联合黄斑前膜撕除对特发性黄斑前膜患者视力和视物变形的影响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研究玻璃体切割联合黄斑前膜撕除术对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患者视力、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和视物变形程度的影响。方法:对31例31眼IMEM患者实施玻璃体切割联合黄斑前膜撕除术进行治疗,并检查患者手术前后BCVA、CMT、椭圆体带(IS/OS)连续性和黄斑形态,评估治疗效果并研究BCVA与手术前后黄斑结构形态之间的关系,分析其可能对手术结果造成的影响因素。结果:患者术前平均BCVA和CMT分别为0. 59±0. 14和429. 35±86. 17μm,术后6mo时分别降低至0. 38±0. 09和304. 87±62. 54μm(P<0. 05)。术后患者视物变形程度逐渐减轻,且术后1、3、6mo时患者视物变形程度低于术前水平(P<0. 008)。术后1mo时患者IS/OS连续比例为65%,与术前(52%)比较无差异(P>0. 008),术后3、6mo时IS/OS连续比例分别为81%和90%,与术前比较有差异(P<0. 008),术后1、3、6mo时正常型黄斑形态患者比例为26%、52%和77%,与术前比较有差异(P <0. 008),术后6mo时正常型黄斑形态患者比例与术后1mo比较有差异(P<0. 008)。IMEM患者术后BCVA与术前IS/OS连续性、术前黄斑形态、术后IS/OS连续性和术后黄斑形态均呈明显负相关性(P<0. 05),与术前BCVA、术后CMT呈明显正相关性(P<0. 05)。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黄斑前膜撕除术治疗可明显降低IMEM患者CMT,改善IS/OS完整性和黄斑形态,从而提高患者视力。
骆贵军姚莎莎
关键词:特发性黄斑前膜玻璃体切割视力视物变形
TGF-β1和HSP-47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热休克蛋白47(heat shock protein 47,HSP-47)在翼状胬肉和正常结膜组织表达的差异,从而探讨它们在翼状胬肉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翼状胬肉的治疗提供新的方向。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比较翼状胬肉和正常结膜组织中TGF-β1和HSP-47的表达差异。结果:TGF-β1在翼状胬肉的鳞状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结膜组织,在其基质层和内皮层有中等量表达,同时,在翼状胬肉纤维层的炎性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中TGF-β1也有明显表达。与此相反,在正常结膜组织中TGF-β1表达较弱。HSP-47在翼状胬肉的固有层高表达,在上皮细胞表达较弱,在正常结膜组织中则未见明显表达。结论:相比正常结膜组织,TGF-β1和HSP-47均在翼状胬肉组织中有较高水平的表达,因此推测二者在诱导翼状胬肉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阎慧盘如刚姚莎莎杨志蓉
关键词:翼状胬肉转化生长因子Β1热休克蛋白47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PDR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视网膜出血、视网膜增殖及视力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6例56眼PDR患者分为康柏西普联合微创玻璃体切割术(pars plana vitrectomy,PPV)组和PPV组,各28例,康柏西普组给予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PPV组仅给予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视网膜出血、视网膜增殖、视力等情况。结果:康柏西普联合PPV组手术耗时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PPV组(P<0.05);康柏西普联合PPV组术后视力、黄斑厚度均显著优于PPV组(P<0.05);康柏西普联合PPV组术后视网膜出血评分、视网膜增殖评分、玻璃体再次出血率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均显著低于PPV组(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PDR不仅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视网膜出血和术后再出血,减轻视网膜增殖,还有助于患者术后视力恢复。
骆贵军姚莎莎
关键词: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出血
HSP47 siRNA对体外培养HTCF细胞生物学行为及TGF-β1表达水平的影响
2021年
目的:探究热休克蛋白47(HSP47)siRNA对体外培养人眼Tenon囊成纤维(HTCF)细胞生物学行为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水平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TCF细胞,并分为:空白对照组、空载体组和转染组;转染组根据HSP47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干扰siRNA序列,构建载体并导入HTCF细胞中;空载体组导入空白载体。采用RT-PCR和蛋白质印迹实验检测细胞中HSP47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克隆形成实验、流式细胞术、Transwell法及划痕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及迁移,蛋白质印迹实验检测增殖、凋亡、侵袭、迁移蛋白和TGF-β1的表达情况。结果:相比空载体组,转染组HSP47 mRNA和蛋白的表达、克隆形成率、细胞愈合率、侵袭细胞数目、Ki67、N-cadherin、TGF-β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E-cadherin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但细胞凋亡率、Bcl-2和Bax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无差异(P>0.05)。结论:HSP47 siRNA可以通过抑制TGF-β1蛋白的表达降低HTCF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但对HTCF细胞的凋亡无明显影响。
姚莎莎盘如刚甘春芳
关键词:热休克蛋白47转化生长因子-Β1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