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
- 作品数:8 被引量:46H指数:4
- 供职机构: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武汉市青年科技晨光计划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HIF-2α通过调控NEK1表达减轻肾小管上皮细胞缺氧损伤的研究
- 2023年
-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2α(HIF-2α)在肾小管上皮细胞缺氧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以2.5μmol/L抗霉素A作用24 h构建缺氧HK-2细胞模型,采用q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HIF-2α在正常HK-2细胞和缺氧HK-2细胞中的表达;将HIF-2α干扰序列(siRNA-HIF-2α)及其阴性对照(siRNA-NC)、NIMA相关激酶-1(NEK1)过表达质粒(pcDNA3.0-NEK1)及空载体质粒(pcDNA3.0-NC)转染至缺氧HK-2细胞后,采用CCK-8法检测缺氧HK-2细胞增殖活性,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缺氧HK-2细胞凋亡率,q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缺氧HK-2细胞中NEK1表达。结果与正常HK-2细胞比较,缺氧HK-2细胞中HIF-2α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ontrol组比较,Hypoxia组细胞增殖活性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细胞中NEK1 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ypoxia组比较,si-NC组细胞增殖活性、细胞凋亡率、细胞中NEK1 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i-NC组比较,si-HIF-2α组细胞增殖活性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细胞中NEK1 mRNA和蛋白表达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i-HIF-2α组比较,si-HIF-2α+pcDNA3.0-NC组细胞增殖活性、细胞凋亡率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i-HIF-2α+pcDNA3.0-NC组细胞比较,si-HIF-2α+pcDNA3.0-NEK1组细胞增殖活性升高、细胞凋亡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F-2α可能通过调控NEK1表达促进缺氧HK-2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从而减轻HK-2细胞缺氧损伤。
- 陈芳刘红胡韬韬陈丹
- 关键词:肾小管上皮细胞缺氧损伤细胞增殖细胞凋亡
-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糖原合成酶激酶3β水平与肾功能损害程度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 2021年
-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疾病起病隐匿、病情进展缓慢,且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故准确判断DN肾功能损害程度是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的关键所在[1]。目前实验室常将尿素(Urea)、尿微量白蛋白(UAlb)作为评估肾功能损伤程度的标志物,但其诊断DN的特异性较低[2]。近些年有研究认为[3],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可能成为评估DN肾功能损害程度的敏感实验室指标。因此本研究拟检测DN患者血清GSK-3β水平,并分析其与肾功能损害程度的相关性,从而为医务人员的临床评估提供帮助。
- 胡韬韬陈丹黄丹邹荣陈菁陈芳
- 关键词:糖原合成酶激酶3Β尿微量白蛋白肾功能损害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损伤
- 血液透析患者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功能不良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8
- 2020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tunneled cuffed catheter,TCC)功能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行TCC置入术患者70例,置管位置均在右颈内静脉,每周透析3次,根据置管后3个月及12个月内是否发生导管功能不良(透析血流量低于200 mL/min,需要调整患者体位或反接透析管路、甚至溶栓治疗等干预措施)分为通畅组和非通畅组。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原发病、身体质量指数、导管尖端位置,以及血红蛋白、血小板、白蛋白、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纤维蛋白原等临床资料。通过寻找通畅组与非通畅组之间变量的差异,计算3个月及12个月内的初级通畅率,分析TCC导管功能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置管后3个月及12个月的导管初级通畅率分别为77.1%和62.9%。3个月时,导管尖端位于右心房的初级通畅率(91.2%)明显高于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42.8%)及腔房交界处(68.9%)(P<0.05),12个月时,导管尖端位于右心房的初级通畅率有所下降(79.4%),仍明显高于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42.8%)及腔房交界处(48.3%)(P<0.05)。在置管后3个月及12个月的通畅组及非通畅组之间,TC及导管尖端位置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置管后3个月及12个月导管尖端位置及TC均对导管功能不良有独立预测意义(P<0.05)。结论TCC导管3个月及12个月内导管功能不良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较高的TC水平及不良的导管尖端位置。
- 陈芳邹荣陈丹张璜何达程力熊飞
- 关键词:血液透析导管
- 黄芪甲苷抑制内质网应激及CHOP信号通道改善衣霉素诱导的系膜细胞凋亡被引量:13
- 2022年
- 目的观察黄芪甲苷对衣霉素诱导的系膜细胞凋亡、内质网应激标志蛋白和CHOP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从系膜细胞凋亡角度探讨黄芪甲苷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衣霉素诱导大鼠系膜细胞产生内质网应激,分为模型对照组、黄芪甲苷小剂量组(AS-IVL,50μg·mL^(-1))、黄芪甲苷大剂量组(AS-IVH,100μg·mL^(-1))、4-苯基丁酸组(PBA,10 mmol·L^(-1)),并设置正常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eIF2α、PERK和IRE1α磷酸化水平,测定GRP78、CHOP、BAX、Bcl-2和Cleaved caspase 3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系膜细胞凋亡水平升高,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eIF2α、PERK及IRE1α磷酸化水平显著上调,而调控细胞凋亡的CHOP、BAX和Cleaved caspase 3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细胞比较,2种浓度黄芪甲苷组系膜细胞凋亡水平明显下降(P<0.05),包括eIF2α、PERK和IREα等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P<0.05),CHOP、BAX和Cleaved caspase 3表达明显下调(P<0.05)。结论黄芪甲苷能抑制细胞内质网应激、缓解CHOP介导的细胞过度凋亡,显著改善衣霉素诱导的大鼠系膜细胞凋亡。
- 王增四高文陈丹陈菁黄丹
- 关键词:黄芪甲苷细胞凋亡内质网应激系膜细胞
- 腹膜透析患者肾阳虚证与腹膜转运功能的关系探讨
- 腹膜透析(PD)是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替代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其治疗效应主要通过腹膜对溶质的清除和液体的转运来实现。腹膜转运功能是腹膜透析的基础。多个研究表明较高的腹膜溶质转运能力是高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
- 熊飞陈丹余秉治
- 文献传递
- 尿调节素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肾损伤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观察尿调节素(UMOD)在糖尿病肾病(DN)早期肾损伤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127例DN患者根据是否合并早期肾损伤分为单纯DN组(75例)和DN早期肾损伤组(52例),检测各组患者血清UMOD、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GFR)、抑胱素C(Cys-C)、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等肾功能指标。分析血清UMOD与其他肾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关系,还分析DN患者发生早期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同时分析血清UMOD诊断DN早期肾损伤的临床价值。结果:DN早期肾损伤组患者血清GFR、UMOD表达水平均低于单纯DN组,而血清Scr、BUN、Cys-C、NGAL表达水平均高于单纯D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UMOD与GFR呈正相关性关系(r=0.672,P<0.05),而与Scr、BUN、Cys-C、NGAL呈负相关性关系(r=-0.624,-0.661,-0.727,-0.705,P<0.05);血清GFR、UMOD、Scr、BUN、Cys-C、NGAL均为DN患者发生早期肾损伤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UMOD诊断DN早期肾损伤的AUC明显优于其他肾功能指标(P<0.05)。结论:DN早期肾损伤患者血清UMOD表达水平较单纯DN患者明显降低,在早期诊断DN早期肾损伤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陈丹胡韬韬黄丹
-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早期肾损伤
- 腹膜透析患者肾阳虚证与腹膜转运功能的关系探讨
- 目的:研究腹膜透析(PD)患者肾阳虚证侯积分与腹膜转运功能的关系。方法:62例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根据“肾阳虚症状分级量化表”评分,并通过腹膜平衡试验(PET)将患者腹膜转运功能分为高转运、高于平均转运、低于平均转运、低转...
- 熊飞陈丹余秉治
- 关键词:腹膜透析腹膜转运功能血清白蛋白肾阳虚证肾功能
- 文献传递
- 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 B1与糖尿病肾病病人肾功能、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指标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4
- 2022年
- 目的: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与糖尿病肾病(DN)病人肾功能、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指标的相关性。方法:117例DN病人根据24 h尿白蛋白定量(24hUPQ)分为微量白蛋白尿组(n=55例)和大量白蛋白尿组(n=62例),同期选择50例单纯2型糖尿病病人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肾功能指标[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GFR)、胱抑素C(Cys-C)]、炎症因子[血清核因子κ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白细胞介素-6(IL-6)]及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超氧化物歧化醇(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并分析血清HMGB1与肾功能、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大量白蛋白尿组和微量白蛋白尿组病人血清HMGB1表达水平均高于单纯2型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大量白蛋白尿组病人血清HMGB1表达水平高于微量白蛋白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病人SCr、BUN、GFR、Cys-C等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纯2型糖尿病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大量白蛋白尿组病人SCr、BUN、Cys-C依次逐渐升高,而GFR依次逐渐降低(P<0.01);各组病人血清NF-κB、TNF-α、ICAM-1、IL-6等炎症因子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纯2型糖尿病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大量白蛋白尿组病人血清NF-κB、TNF-α、ICAM-1、IL-6水平依次逐渐升高(P<0.01);各组病人血清MDA、T-AOC、SOD、AOPP等氧化应激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纯2型糖尿病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大量白蛋白尿组病人血清MDA、AOPP水平依次逐渐升高,而血清T-AOC、SOD水平依次逐渐降低(P<0.01);血清HMGB1与肾功能、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指标呈明显的相关性关系(P<0.05)。结论:DN病人血清HMGB1表达水平随病情严重程度加重而明显升高,与肾功能损伤、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严重�
- 黄丹胡韬韬陈丹
-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高迁移率族蛋白B1肾功能炎症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