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宁
- 作品数:7 被引量:31H指数:4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清miR-150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收缩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血清中循环miRNA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对发生心室收缩功能障碍的预测价值研究。方法纳入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174例AMI患者。以出院后1年时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作为心力衰竭(HF)诊断标准,将AMI患者分为HF组(56例)和非HF组(118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测量血浆中循环miR-150、miR-34a、miR-133a、miR-192、miR-194和miR-208b的表达水平。通过ROC曲线确定循环miR-150对HF的诊断价值和阈值,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HF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HF患者的入院时脑钠肽(BNP)显著高于非HF患者(t=8.397,P <0.01)。与非HF患者相比,HF患者出院后1年时的LVEF降低、但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显著升高。HF患者的循环miR-150显著高于非HF患者(P <0.05),但其他循环miRN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MI患者的循环miR-150水平与1年后LVEF呈显著负相关(r=-0.539,P <0.01)。ROC曲线分析显示,循环miR-150对HF预测价值AUC为0.75,阈值为0.60,灵敏度为84.12%、特异度为77.4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循环miR-150>0.60(OR=1.634,95%CI=1.253~2.096,P <0.01)和入院时LVEF<57.00%(OR=1.275,95%CI=1.021~1.482,P <0.05)是影响HF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浆循环miR-150是预测AMI后HF发生的新型生物学标志物,对预测HF和制定临床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 赵家骏徐楷郭宁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微小RNA
- 中国慢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诊断及管理指南被引量:7
- 2024年
- 心血管疾病是中国城乡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慢性冠脉综合征(CCS)是心血管疾病的一种类型,它涵盖了一系列由于冠状动脉血流减少引起的症状和体征。近几年世界范围内抗血小板和血脂等领域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中不乏中国人群的大型研究。中国已步入中度老龄社会,疾病负担日趋严重,因此我国CCS指南的制定刻不容缓。该指南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学组和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牵头,联合介入学组、腔内影像功能学组、心血管病影像学组和基础学组共同制定,是我国首部针对CCS患者诊断及管理的指导性文件,全面介绍了CCS的定义、诊断流程、治疗策略以及长期管理。本指南涵盖了CCS患者的全生命周期,包括合并症及特殊人群的最新管理建议。旨在通过本指南指导临床实践,全面提升我国CCS患者管理水平。
-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郭宁徐凯袁祖贻韩雅
-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抗血小板药物
- 甘油三酯葡萄糖乘积指数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行急诊PCI术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研究甘油三酯葡萄糖乘积(TyG)指数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共纳入了2249例行急诊PCI术的ACS患者,根据TyG指数的中位数将患者分为高TyG指数组及低TyG指数组。比较两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情况。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分析评价TyG对MACCE的预测价值,亚组分析评估TyG指数对MACCE预测价值的一致性。[结果]在66个月随访期间,共有299(13.3%)例患者发生MACCE。与低TyG指数组比,高TyG指数组的MACCE(17.1%比9.5%,P<0.001)、全因死亡(6.2%比3.7%,P=0.007)、心源性死亡(4.4%比2.1%,P=0.002)、非致死性心肌梗死(1.0%比0.3%,P=0.001)、非致死性缺血性卒中(2.0%比1.0%,P=0.039)和缺血驱使的血运重建(7.8%比4.8%,P=0.001)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多因素Cox分析显示TyG指数是MACCE的独立预测因子(HR 1.710,95%CI 1.304~2.242,P<0.001)。亚组分析显示,TyG指数在不同亚组中对MACCE的独立预测作用仍然存在。[结论]TyG指数是ACS患者行急诊PCI术远期MACCE的独立预测因子。
- 张勇蔡翔钟钟宁菲菲郭宁
- 关键词: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心肌梗死患者血清miR-148b表达量与心肌损伤、心肌纤维化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研究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miR-148b表达量与心肌损伤、心肌纤维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6年10月期间在汉中市中心医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130例患者以及体检的100例健康者,分别作为AMI组和对照组,采集血清并采用荧光定量PCR试剂盒检测miR-148b的表达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肌纤维化标志物的含量。结果:AMI组患者血清中miR-148b的表达量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cTnT)、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CTX-I、转化生长因子(TGF)-β1、GDF-15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iR-148b高表达AMI患者血清中CKMB、cTnT、H-FABP、PICP、PⅢNP、CTX-I、TGF-β1、GDF-15的含量显著高于miR-148b低表达的AMI患者(P<0.05)。结论: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高表达的miR-148b对心肌损伤、心肌纤维化具有促进作用。
- 王芳丁小云党群吕果刘振国李红军耿李科郭宁
-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肌损伤心肌纤维化
- PCI术后血清S1P和STIM1含量对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价值及其与血管新生、炎症反应的相关性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清S1P和STIM1含量对支架内再狭窄的预测价值及其与血管新生、炎症反应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PCI治疗的130例患者并根据PCI术后6~24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判断是否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分为再狭窄组和非再狭窄组。检测PCI术后24小时的血清S1P、STIM1、血管新生分子、炎症反应分子的含量。结果:再狭窄组患者血清中S1P、NO、VEGF、Angptl2、Angptl4的含量均显著低于非再狭窄组,STIM1、IFN-γ、IL-18、VCAM-1、P-选择素、L-选择素的含量均显著高于非再狭窄组;STIM1降低的再狭窄患者血清中NO、VEGF、Angptl2、Angptl4的含量均显著高于STIM1正常的再狭窄患者;S1P降低的再狭窄患者血清中IFN-γ、IL-18、VCAM-1、P-选择素、L-选择素的含量均显著高于S1P正常的再狭窄患者。结论:PCI术后血清S1P含量降低、STIM1含量升高对支架内再狭窄具有预测价值并且与血管新生障碍、炎症反应激活密切相关。
- 王芳丁小云吕果刘振国李红军耿李科郭宁
- 关键词:1-磷酸鞘氨醇血管新生炎症反应
- 血管内超声应用于复杂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操作视频
- 2022年
- 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e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发展,单纯冠状动脉(冠脉)造影已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需求,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用于进一步诊断冠心病及辅助PCI。
- 张勇宁菲菲郭宁
-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血管内超声冠状动脉PCI
- 沙库巴曲缬沙坦与达格列净治疗血压偏低的扩张型心肌病疗效及安全性比较研究被引量:10
- 2023年
- 背景扩张型心肌病预后极差,沙库巴曲缬沙坦与达格列净是改善预后的重要药物,但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压常偏低,两种药物可能无法同时使用,目前尚缺乏沙库巴曲缬沙坦与达格列净在血压偏低的扩张型心肌病中疗效及安全性比较的研究。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与达格列净在血压偏低的扩张型心肌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2年5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为首次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服药前收缩压(SBP)为95~110 mmHg,在出院前或出院时处方沙库巴曲缬沙坦(50mg/次,2次/d)或达格列净片(10 mg/次,1次/d),按照临床药物使用情况分为沙库巴曲缬沙坦组(71例)和达格列净组(53例)。在出院后6个月进行门诊随访,随访截至2022年11月。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收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并记录患者基线及6个月随访SBP、舒张压(DBP)、BMI等。收集基线及6个月随访生化指标[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糖化血红蛋白(HbA_(1c))、空腹血糖(FBG)、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钾]、心脏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房内径(LAD)]、6 min步行试验(6MWT)及临床事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化指标、心脏功能指标及临床事件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6个月后沙库巴曲缬沙坦组与达格列净组患者血钾、LVEF、6MWT水平均升高(P<0.05),且达格列净组患者6MWT升幅高于沙库巴曲缬沙坦组(t=2.444,P=0.016)。与治疗前相比,治疗6个月后沙库巴曲缬沙坦组与达格列净组患者SBP、DBP、BMI、NT-proBNP、HbA_(1c)、FBG、LVEDD、LVESD、LAD水平均下降(P<0.05);且沙库巴曲缬沙坦组SBP(Z=5.217,P<0.001)、DBP(t=3.070,P=0.003)、eGFR(Z=2.495,P=0.013)降幅较高,而达格列净组BMI(Z=4.410,P<0.001)、HbA_(1c)(
- 张勇蔡翔宁菲菲梁潇郭宁
- 关键词:血压偏低疗效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