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动脉粥样硬化
  • 2篇心房
  • 2篇阵发
  • 2篇阵发性
  • 2篇未闭
  • 2篇消融
  • 2篇卵圆孔
  • 2篇卵圆孔未闭
  • 2篇介入
  • 2篇介入封堵
  • 2篇介入封堵治疗
  • 2篇颈动脉
  • 2篇颈动脉粥样硬...
  • 2篇房颤
  • 2篇封堵
  • 2篇封堵治疗
  • 2篇超声
  • 1篇单相动作电位
  • 1篇导管射频

机构

  • 7篇大连医科大学
  • 2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鞍山市第三医...

作者

  • 9篇李世军
  • 4篇林治湖
  • 4篇杨延宗
  • 4篇夏云龙
  • 4篇杨东辉
  • 2篇张树龙
  • 2篇刘少稳
  • 2篇刘巍
  • 2篇尹晓盟
  • 2篇孙喜琢
  • 2篇岳庆雄
  • 2篇高连君
  • 2篇王苏平
  • 2篇赵红玲
  • 1篇董钦兰
  • 1篇董赫
  • 1篇黄丽萍
  • 1篇王琳
  • 1篇周素敏
  • 1篇庞占琪

传媒

  • 2篇海南医学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临床心电学杂...
  • 1篇心电学杂志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TCD发泡试验对偏头痛合并卵圆孔未闭患者的筛查及封堵治疗后评价的意义被引量:19
2013年
目的观察TCD发泡试验(c-TCD)对偏头痛患者筛查卵圆孔未闭(PFO)的价值及封堵PFO后的疗效。方法偏头痛患者126例,男45例,女81例,平均年龄42.3±3.6岁,其中先兆偏头痛(MA)78例,非先兆偏头痛(MO)48例。所有患者均行c-TCD、食道超声心动图(TEE)及头部CT检查。对诊断为卵圆孔未闭且同意封堵治疗的患者进行经皮穿刺介入封堵治疗,并在封堵术后1m、3m行c-TCD及常规经胸心脏超声心动图(TTE)检查,在术后6m行TTE联合TCD声学造影及头部CT检查。结果 126例偏头痛患者中,46例(36.5%)c-TCD提示心脏存在右向左分流且TEE证实存在卵圆孔未闭,其中MA 32例,MO 14例;12例(MA 8例,MO 4例)接受介入封堵治疗,其中10例封堵术后偏头痛症状消失,2例封堵术后患者偏头痛症状明显改善;4例封堵术后3m内c-TCD提示存在右向左分流,较术前明显减少,其中2例仅在Valsalva动作后出现。封堵术后6m c-TCD联合TTE声学造影检查,2例(均为术后3m常规c-TCD阳性)患者仍存在右向左分流,所有头部CT无新发梗死病灶。结论 c-TCD对PFO的筛查及介入封堵术后随访具有重要指导价值;介入封堵治疗可明显改善合并PFO患者的偏头痛症状;封堵治疗6m后仍有部分患者存在残余右向左分流。
赵红玲李世军王苏平岳庆雄解丽丽李福荣孙喜琢
关键词:卵圆孔未闭偏头痛经颅多普勒超声经胸超声心动图介入封堵治疗
卵圆孔未闭介入封堵治疗及近期随访研究被引量:39
2014年
目的:评价卵圆孔未闭(PFO)封堵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及术后残余分流发生情况。方法:对24例卵圆孔未闭患者进行封堵治疗[包括偏头痛15例,其中头颅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提示双侧皮层及皮层下多发小灶脑梗死3例,不明原因卒中9例,偏头痛合并卒中3例]。分别在术后即刻行经胸壁超声心动图右心声学造影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c-TCD)检查,在术后3天、1个月、3个月行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及经胸壁超声心动图检查,在术后第6个月行经胸壁超声心动图右心声学造影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及头颅电子CT检查。偏头痛患者在术前及术后1、3、6个月行头痛影响测定-6(HIT-6)评分。结果:共21例成功封堵,3例不明原因卒中患者未能通过未闭的卵圆孔,放弃封堵治疗。封堵术后3天、1个月、3个月、6个月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提示右向左残余分流分别为7例、4例、3例、3例。封堵术后经胸壁超声心动图右心声学造影检查提示残余分流少量、中量、大量封堵术后即刻分别为8例、1例、0例和6个月分别为1例、1例、1例。所有患者复查头颅电子CT无新发梗死病灶。21例中有15例出现偏头痛,其中14例患者封堵术后6个月偏头痛症状明显改善(P<0.001)。所有封堵患者无卒中再发。结论:介入封堵治疗卵圆孔未闭可预防卒中再发及改善偏头痛症状,但短期内仍有部分患者存在残余右向左分流,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李世军岳庆雄王苏平潘晓芳赵红玲王琳庞占琪董赫杨健李亚文马奔孙喜琢
关键词:卵圆孔未闭介入封堵治疗
高分辨率超声无创性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被引量:2
2003年
李世军周素敏李长育
关键词:高分辨率动脉粥样硬化
胰岛素抵抗与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第一,探讨胰岛素抵抗是否与高血压病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厚、内径(LD)扩大有关.第二,探讨颈动脉扩张性(AD)降低、僵硬度(AS)增加能否作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第三,胰岛素是否与高血压...
李世军
关键词:胰岛素抵抗高血压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
文献传递
Brugada综合征一家系报道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对一Brugada综合征家系进行普查,研究发病情况及临床心电图特点。方法采集家系成员相关病史,进行常规体格检查,记录同步12导联心电图,观察所采集的心电图有无右束支传导阻滞及右胸导联ST段抬高。结果7例一度房室传导阻滞,4例心电图符合Brugada综合征,2例有晕厥发生,1例在晕厥发生时心电图记录到心室颤动。结论Brugada综合征发病有明显的家族性,男性多发,平时心电图可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型及V1~V3ST段呈间歇性抬高改变,心律失常的发生不可预测,常为单形性或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且恶化为心室颤动。
李世军闫海宏夏云龙张树龙杨东辉杨延宗林治湖
关键词:BRUGADA综合征家系心电图房室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
心力衰竭及不同部位/模式起搏对整体心室复极离散的影响
第一部分(一)不同部位起搏对健康猪整体心室复极离散的影响目的:心外膜起搏可引起心衰心脏的心室肌跨壁离散增加,并导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本研究目的是观察不同部位起搏对在体健康心脏整体复极离散的影响。方法:10只健康猪,...
李世军
关键词:复极起搏单相动作电位T波峰-末间期心力衰竭心室复极离散度
肌袖电隔离对点消融后复发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治疗(摘要)
2002年
目的:结合3例肌袖电隔离成功治疗点消融后复发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探讨点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后复发的机制,并对再次消融进行肌袖电隔离治疗的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资料与方法:3例进行点消融治疗后复发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在Lasso标测导管指引下,再次消融进行肌袖电隔离治疗。结果:3例患者共对10根靶静脉(9根肺静脉和1根腔静脉)进行了射频消融治疗,较第一次点状消融的靶肺静脉数(4根)明显增多,隔离了除右下肺静脉外所有的肺静脉。电隔离一根靶静脉平均需进行3.1±1.6次消融。术后随访6±3.2个月,2例无房颤复发,1例发作次数明显减少。结论:对于阵发性房颤点状消融后复发病例,肌袖电隔离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杨延宗高连君刘少稳杨东辉夏云龙李世军刘巍尹晓盟林治湖
阵发性房颤的导管射频消融肺静脉电隔离治疗的延迟成功(摘要)
2002年
目的 研究发现肺静脉电隔离后房颤的复发大多数发生在最开始的 4周之内。我中心对肺静脉电隔离治疗的 4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发现早期复发的患者在长期的随访中一部分患者可以获得延迟成功 ,试探讨这种延迟效应的可能机制及意义。方法 阵发性房颤患者 44例 ,在环状标测电极指导下行靶肌袖和 /或全部大静脉肌袖的导管射频消融电隔离治疗。所有病例均于手术后即刻开始严密随访一个月 ,以后每周门诊复查或电话随访 ,内容包括患者的症状、12导联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等。结果  44例患者共完成肌袖电隔离 113根。平均随访时间4.3± 3 .3个月 (失访 3例 )。根据病人主诉和Holter心电图证实 ,3 0名患者被发现早期复发 (手术后一周 ) ,而早期复发的 14例患者 (男 12例 ,女 2例 ,年龄 5 5± 6岁 )在以后随访的 5 (7月中房颤发作明显减少或完全消失 (4 6% )。 6例(2 0 % )未再次发作房颤 ,房颤发作明显减少 8例 (2 6% )。结论 房颤患者的射频消融电隔离术后也存在延迟作用 ,房颤的早期复发不意味着肺静脉电隔离的失败 。
杨延宗高连君刘少稳杨东辉夏云龙李世军刘巍尹晓盟刘莹林治湖
关键词:导管射频消融肺静脉电隔离治疗阵发性心房纤颤
室性早搏后心率漂移对室性早搏危险性预测的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01年
目的 对冠心病室性早搏患者及无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患者心率漂移进行分析以揭示心率漂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对 5 0例冠心病及 5 0例无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患者的心率漂移进行分析 ,测定室性早搏后心率加速 ,RR加速 =(R1R2 +R2 R3+R3R4 ) / 3 ;室性早搏后心率减慢 ,RR减缓 =(R7R8+R8R9+R9R10 ) / 3;室性早搏前心率 ,RR =(R-1R-2 +R-2 R-3 +R-3R-4 ) / 3 ;心率漂移指标 :RR加速 -RR ,RR加速 -RR减缓 ,RR减缓 -RR。R1R2 、R2 R3、R3R4 为室性早搏后第 1至第 4次窦性心律 ,R7R8、R8R9、R9R10 为室性早搏后第 7至第 10个窦性心律 ,R-1R-2 、R-2 R-3 、R-3R-4 为室性早搏前第 1至第 4个窦性心律。结果 无器质性心脏病组RR、RR加速 、RR减缓 分别为 842± 6 7ms、72 3± 96ms、919± 89ms,冠心病组RR、RR加速 、RR减速 分别为 879± 83ms、80 7± 10 3ms、912± 12 1ms。非器质性心脏病组RR加速 与RR减速 及RR加速 与RR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RR减速 与RR有显著差异 (P <0 0 5 )。冠心病组RR加速 与RR减速 之间有显著差异 (P <0 0 1) ,RR加速 与RR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RR减速 与RR无显著性 (P >0 0 5 )。二组间RR加速 -RR减缓 分别为 183± 12ms及 10 2± 9ms(P <0 0 5 ) 。
张树龙董钦兰王莹琦杨延宗黄丽萍夏云龙李世军杨东辉林治湖
关键词:室性早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