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岩

作品数:6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97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军区“十一五”计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管
  • 3篇综合征
  • 3篇BUDD-C...
  • 3篇成形术
  • 2篇导管
  • 2篇血管腔
  • 2篇血管腔内
  • 2篇血管腔内成形...
  • 2篇皮血管
  • 2篇腔静脉
  • 2篇腔内
  • 2篇腔内成形
  • 2篇腔内成形术
  • 2篇球囊
  • 2篇球囊导管
  • 2篇球囊导管治疗
  • 2篇下腔静脉
  • 2篇经皮血管腔内
  • 2篇经皮血管腔内...
  • 2篇静脉

机构

  • 6篇解放军第97...
  • 1篇南京大学

作者

  • 6篇王岩
  • 5篇项军
  • 4篇梅健
  • 4篇屈健
  • 3篇刘成
  • 3篇王磊
  • 2篇刘牧
  • 1篇李玺
  • 1篇王颖
  • 1篇何凌宇

传媒

  • 1篇医学综述
  • 1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徐州医学院学...
  • 1篇东南国防医药
  • 1篇第17届全军...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5
  • 2篇200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尿激酶溶栓治疗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分析
2005年
朱耀青王磊刘成王岩
关键词:尿激酶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心肌酶谱
介入治疗下腔静脉节段闭塞型Budd-Chiari综合征的方法学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下腔静脉节段闭塞型Budd-Chiari综合征(BCS)的有效方法。方法对经造影确诊的26例下腔静脉肝后段节段型完全闭塞型BCS患者,采用聚乙烯球囊导管或国产Inoue球囊导管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及支架置入,其中闭塞段穿刺过程中综合运用直接穿刺技术、导管挤钻技术、逆向穿刺技术、双向穿刺技术、导丝轨道技术。PTA前后行下腔静脉造影及血液动力学检查;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3例成功穿通闭塞段并行PTA治疗,均无严重并发症,技术成功率为88.5%;15例置入下腔静脉支架。术后闭塞段下腔静脉内径为(19.20±6.21)cm,下腔静脉压、下腔静脉至右房压力阶差显著降低,右心房压显著升高;随访1~5a复发3例。结论介入治疗下腔静脉节段闭塞型BCS安全、有效,综合应用各种穿刺技术及合理选择球囊导管类型、直径可提高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项军李玺王岩梅健刘成何凌宇王颖屈健
关键词:下腔静脉血管成形术
国产封堵器治疗房间隔缺损2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观察国产封堵器治疗房间隔缺损(ASD)的疗效。方法应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20例,分析封堵成功率、并发症等资料。结果本组ASD患者封堵均获成功,术后即刻、48 h、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无残余分流,无不良并发症。结论应用国产封堵器介入封堵术是治疗ASD高效、安全的方法。
王岩项军王磊梅健刘成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国产封堵器介入封堵术
难治性高血压的原因分析与诊治对策研究
1 临床资料本组收集2010年3月至2011年2月在我院高血压门诊及住院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58例,其中男45例,女13例,年龄最小者35岁,最大者79岁,平均年龄65岁,病史3 ~40年.2原因分析2.1患者接受治疗的依...
屈健项军王岩梅健王磊
两种球囊导管治疗Budd-Chiari综合征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探讨两种球囊导管治疗Budd-Chiari综合征的效果和适应证。方法:分别选用聚乙烯18 mm、20 mm球囊和Inoue 24 mm、26 mm球囊对52例肝段下腔静脉阻塞的病人进行了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12例置放了血管内支架。术前、后行下腔静脉造影并行血液动力学检查。结果:PTA术后下腔静脉内径由1.9±0.4 mm增至19.5士6.5mm。下腔静脉压由3.24±0.88 kPa降至1.48±0.55 kPa。术后残余压力阶差聚乙烯18 mm球囊组、20 mm球囊组分别为0.77±0.32 kPa、0.62±0.53 kPa;Inoue 24 mm球囊组、26 mm球囊组分别为0.34±0.27 kPa、0.32±0.28 kPa。结论:PTA是治疗肝段下腔静脉阻塞型Budd-Chiari综合征的有效方法,应根据病变的类型选择不同的球囊,而大腔球囊、充分扩张是提高疗效、预防再狭窄的关键。
项军朱耀青刘牧王岩屈健
关键词:球囊导管BUDD-CHIARI综合征适应证布-加综合征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
不同球囊导管治疗下腔静脉阻塞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10
2004年
目的 探讨不同球囊导管治疗肝段下腔静脉阻塞的效果和选择要点。方法 分别选用聚乙烯 18mm、2 0mm球囊和Inoue 2 4mm、2 6mm球囊对 48例肝段下腔静脉阻塞患者进行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 (PTA) ,9例放置血管内支架。术前术后行下腔静脉造影并测量、计算下腔静脉至右心房压力阶差。结果 PTA术后下腔静脉内径由 (1.9± 0 .4)mm增至 (18.3± 6.3 )mm。下腔静脉压由 (3 .14± 0 .77)kPa降至 (1.50± 0 .53 )kPa。残余压力阶差聚乙烯 18mm球囊组、2 0mm球囊组分别为 (0 .77± 0 .3 2 )kPa、(0 .62± 0 .3 5)kPa ;Inoue 2 4mm球囊组、2 6mm球囊组分别为 (0 .3 4± 0 .2 7)kPa、(0 .2 4± 0 .2 5)kPa。结论 PTA是治疗肝段下腔静脉阻塞的有效方法 ,以大腔球囊对病变部位充分扩张是提高疗效。
项军朱耀青王岩刘牧梅健屈健
关键词:下腔静脉阻塞球囊导管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BUDD-CHIARI综合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