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杰
- 作品数:6 被引量:20H指数:3
- 供职机构: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淮安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治疗脑动脉瘤破裂出血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探讨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对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8例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分组原则将他们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4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显微手术夹闭瘤颈进行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于脑动脉瘤破裂出血72h后择期进行手术,观察组则在72h内实施早期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预后效果、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预后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手术前的躯体功能、物质生活、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评分分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965、0.976、0.981、0.996);手术后对照组患者的躯体功能、物质生活、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评分分值明显比观察组低(P值均为0.001),并发症总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04)。结论对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实施早期显微手术夹闭瘤颈可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效果,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大力推广。
- 王伟杰王晓东方大钊蒋坤
- 关键词:脑动脉瘤破裂出血
- 全椎板切开与半椎板切开在脊髓外硬膜下肿瘤切除中的临床应用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究全椎板切开与半椎板切开在脊髓外硬膜下肿瘤切除中的临床应用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8年6月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8例椎管内脊髓外硬膜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A组(37例)和B组(21例),A组患者采用全椎板切开切除椎管内肿瘤,B组患者采用半椎板切开切除椎管内肿瘤,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包括肿瘤在椎管内相对位置、肿瘤最大径、手术时间、肿瘤手术切除程度、术后症状改善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抗生素使用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肿瘤椎管内相对位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肿瘤最大径、手术时间、肿瘤切除程度、术后症状改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多于B组(P<0.05)。结论全椎板切开与半椎板切开切除脊髓外硬膜下肿瘤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但半椎板切开方式术中出血量少、损伤小,更适用于椎管内偏侧肿瘤的切除。
- 王希岗王伟杰张波李鸣
- 关键词:硬膜下半椎板全椎板
- 胶质细胞源神经生长因子对脊髓损伤后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 目的:探讨胶质细胞源神经生长因子(GDNF)对损伤脊髓的修复作用.方法: 以SD大鼠制作脊髓半横断损伤模型,分为:单纯脊髓损伤组(对照组)10例和脊髓损伤+GDNF组(实验组)10例,应用Hochest法检测脊髓损伤后细...
- 丁涟沭蒋健王伟杰方大钊杨虎银金孝东卜向飞孙晓阳
- 超早期干预在胶质瘤术后失语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究超早期干预在胶质瘤术后失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江苏省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胶质瘤术后失语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给予超早期干预,比较两组语言功能变化情况、负性情绪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干预3个月后语言功能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语言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3个月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干预应用于胶质瘤术后失语患者中可显著改善其语言功能变化情况,缓解其负性情绪,并有效降低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 胡娟王爱凤王伟杰
- 关键词:超早期干预胶质瘤术后失语负性情绪
- 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被引量:6
- 2023年
-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构建其风险预测模型,并检验其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400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发生术中压力性损伤者49例纳入术中压力性损伤组,将未发生术中压力性损伤者351例纳入无术中压力性损伤组,对神经外科患者发生术中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其风险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模型的预测效能,并选取2022年2月至2022年9月收取的神经外科手术患者106例应用该模型,检验其应用效果。结果:在400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中,术中压力性损伤组患者占12.25%(49/400),无术中压力性损伤组患者占87.75%(351/400)。单因素分析显示:术中压力性损伤组年龄、体重指数、白细胞计数、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前等待时间、恢复室停留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量、低体温、外力作用、手术体位与无术中压力性损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体重指数、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低体温均为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出现术中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均P<0.05)。构建风险预测模型,采用Hosmer-Lemeshowχ^(2)检验结果为χ^(2)=2.984,P=0.713;采用ROC曲线检验结果表明:曲线下面积为0.821,灵敏度为0.983,特异度为0.876。结论:年龄、体重指数、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低体温均为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出现术中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通过建立风险预测模型能够帮助医护人员及时发现高危患者,以便做好有效措施减少术中压力性损伤的发生。
- 马娜刘莉莉王伟杰
- 关键词:神经外科
- 早期饮水对改善垂体瘤切除术后病人舒适度及安全性的效果分析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究早期饮水干预对垂体瘤切除术后病人舒适度及安全性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7-2018年收治的垂体瘤病人120例,随机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禁饮6 h,观察组在术后清醒1 h后适量饮水。观察2组术后6h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口腔舒适度和呼吸、心率、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6 h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6 h咽喉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口渴、口咽干燥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口腔pH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6 h呼吸、心率、收缩压、脉搏血氧饱和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舒张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饮水干预应用于垂体瘤切除术后病人安全可靠,能有效提高其口腔舒适度,值得推广。
- 刘莉莉王爱凤王伟杰
- 关键词:垂体肿瘤饮水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