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蛋白
  • 1篇血清
  • 1篇血清层粘蛋白
  • 1篇血症
  • 1篇粘蛋白
  • 1篇溶酶
  • 1篇溶酶原激活剂
  • 1篇中性粒细胞
  • 1篇细胞
  • 1篇细菌
  • 1篇细菌L型
  • 1篇纤溶
  • 1篇纤溶酶
  • 1篇纤溶酶原
  • 1篇纤溶酶原激活
  • 1篇纤溶酶原激活...
  • 1篇纤维化
  • 1篇粒细胞
  • 1篇脑梗
  • 1篇脑梗塞

机构

  • 3篇蚌埠市铁路中...

作者

  • 3篇冯勤
  • 2篇陈黎忠
  • 1篇潘立民
  • 1篇李方都
  • 1篇彭晓江
  • 1篇张晨光

传媒

  • 2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上海医学

年份

  • 1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8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中性粒细胞空泡对细菌L型菌血症的诊断意义被引量:3
1989年
本文在血培养时同步检测中性粒细胞浆中空泡(VCN),以判断其在诊断菌血症意义。败血症期VCN均数为28.6%,与败血症缓解期、康复期、炎症疾病、非炎症疾病及正常人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5),细菌型与L型所致败血症VCN率无差异(P>0.05)。作者认为VCN是临床诊断菌血症/败血症的简便有效线索。在常规血培养阴性时VCN明显增多应考虑L型菌感染可能。文中对VCN的优缺点略加讨论。
潘立民冯勤潘林芳
关键词:菌血症中性粒细胞空泡细菌
全文增补中
脑梗塞患者血液纤溶活性检测19例分析
1996年
用发色底物法测定19例脑梗塞患者的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并与正常组对照。结果显示:脑梗塞急性期和恢复期的t-PA活性低于正常对照组,PAI的活性高于对照组。提示脑梗塞患者血液中的纤溶活性低下。
彭晓江陈黎忠冯勤
关键词:脑梗塞纤溶酶原激活剂PAI
血清层粘蛋白诊断肝纤维化的临床评价
1997年
陈黎忠冯勤张晨光李方都
关键词:肝纤维化层粘蛋白血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