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毒力
  • 2篇毒力基因
  • 2篇食品
  • 2篇市售
  • 2篇污染
  • 2篇污染状况
  • 2篇基因
  • 2篇副溶血性
  • 2篇副溶血性弧菌
  • 1篇性行为
  • 1篇血清
  • 1篇血清分型
  • 1篇原因及控制
  • 1篇致病
  • 1篇致病性弧菌
  • 1篇中毒
  • 1篇中毒事件
  • 1篇人类免疫
  • 1篇人类免疫缺陷
  • 1篇人类免疫缺陷...

机构

  • 7篇珠海市疾病预...

作者

  • 7篇董莉
  • 4篇杨春晓
  • 4篇方艳梅
  • 4篇魏泉德
  • 1篇黄文燕
  • 1篇黄利群
  • 1篇陈丹丹

传媒

  • 2篇中国卫生检验...
  • 2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海峡预防医学...
  • 1篇医学动物防制

年份

  • 2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2008年-2016年珠海市市售食品中病原菌污染状况分析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了解珠海市市售食品病原菌污染状况,为进行食品风险评估和制定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决策提供技术依据。方法根据《广东省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广东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手册》和GB 4789中的标准操作程序,对2008年-2016年珠海市市售食品进行监测,并将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测珠海市市售食品1 199份,致病菌阳性样品277份,总检出率为23.10%。检出7种致病菌共309株,分别是副溶血性弧菌、创伤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阪崎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其中562份食品进行卫生指示菌检测,细菌总数或大肠菌群不合格样品共246份,总不合格率为43.77%。结论珠海市市售食品存在不同程度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卫生指示菌不合格情况比较严重,存在一定安全风险和隐患,应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杨春晓方艳梅袁筱茜董莉魏泉德陈丹丹
关键词:市售食品食品安全病原菌污染状况
珠海市市售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病原学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掌握珠海市市售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病原学特征,为珠海市市售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及监督管理制度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即食生食海水产品、双壳类、海洋甲壳类、预制水产品4类产品共计116份样品,按照GB 4789.7—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分离鉴定副溶血性弧菌和血清学分型,采用K-B法测定阳性分离株的药物敏感性,荧光PCR法测定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tlh、tdh、trh、toxR携带情况,脉冲场凝胶电泳对分离菌株作分子同源性分析。结果116份样品检出41株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35.3%(41/116)。O3、O4群为优势血清群,其中O3∶K7、O4∶K12为主要型别。海洋甲壳类水产品菌株检出率最高(60.0%,18/30),不同种类水产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1,P<0.05)。所有菌株tlh、toxR基因阳性,未检出tdh、trh基因。分离菌株对氨苄西林、甲氧苄啶、复方新诺明耐受,耐药率依次为97.6%(40/41)、4.9%(2/41)、2.4%(1/41)。分离菌株PFGE聚类后呈现多样性,相似度42.8%~100.0%。结论珠海市市售水产品存在较为严重的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海洋甲壳类污染率最高,菌株存在一定程度的耐药性,其基因型在自然界中高度分散,遗传不相关。
龙冬玲杨春晓董莉方艳梅陈晶京魏泉德
关键词: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分型毒力基因
珠海市海产品中2种致病性弧菌污染状况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了解珠海市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和创伤弧菌2种致病性弧菌的污染状况,为评估珠海市海产品弧菌污染水平和制定监督管理制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广东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手册》对2012年-2017年珠海市的海产品进行定性检测和定量分析,并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近年来珠海市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39.19%(154/393),创伤弧菌检出率为19.92%(53/213),两者检出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32,P<0.05)。在各类海产品中牡蛎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率和创伤弧菌的检出率均高于其他海产品。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创伤弧菌的污染水平存在季节性差异。应用MPN法对副溶血性弧菌和创伤弧菌进行定量分析发现副溶血性弧菌平均含量(中位数为20 MPN/g)低于创伤弧菌平均含量(中位数为43 MPN/g)。结论珠海市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和创伤弧菌的污染情况比较严重,应对海产品的污染状况密切关注,以预防食物中毒的出现,减少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杨春晓方艳梅魏泉德董莉
关键词:海产品副溶血性弧菌创伤弧菌污染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检验技术研究进展
2021年
比较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金免疫层析试验和间接ELISA检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可靠性。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0年7月入院的50例疑似HIV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这些均通过直接ELISA,金免疫层析测试和间接ELISA进行测试。Westernblotting的检测结果作为研究对象。黄金标准比较了三种方法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直接ELISA法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4.74%,83.33%和92.00%,分别高于金免疫层析法的73.68%,50.00%和68.00%和78.95%,占间接ELISA方法的58.33%,占7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ELISA法检测HIV的可靠性高于金免疫层析法和间接ELISA法。
董莉
关键词:免疫测定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可靠性
珠海市男男性行为人群HIV-1感染者中HPgV-1基因特征分析及其基因型差异对艾滋病病程影响研究
2022年
目的分析珠海市男男性行为(MSM)人群HIV-1感染者中人pegivirus-1(HPgV-1)流行及基因亚型分布情况,研究临床指标,揭示HPgV-1对艾滋病病程影响。方法采集珠海市2012—2020年MSM人群HIV-1抗体阳性血清标本934份,提取病毒RNA,采用套氏PCR方法扩增HPgV-15′UTR,阳性标本再扩增E基因并测序,通过系统进化树获得基因亚型传播情况;通过统计分析病例在艾滋病早期及未接受抗病毒治疗时的病毒载量及CD4+细胞数,分析HPgV-1感染对艾滋病病程影响。结果珠海市MSM人群HIV-1感染者中HPgV-1阳性率为31.05%,获得有效序列273份,G3型252例(占92.31%)占主要地位,与中国、日本等地近年流行株进化关系上高度同源;其次是G2型21例(占7.69%),与法国及美国等地流行株高度同源,本研究未发现G1、G4、G5、G6、G7基因亚型病例。通过对临床指标进行数据分析发现:HPgV-1 G3、G2基因型合并HIV-1感染与HIV-1单独感染,在HIV-1病毒载量和CD4+细胞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数据分散情况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艾滋病早期及未接受抗病毒治疗MSM人群HIV-1感染者中,HPgV-1的感染未能延缓艾滋病病程,在中国广泛流行的HPgV-1 G3型并不能对艾滋病病程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因此若需判断不同基因亚型HPgV-1与HIV-1相互作用机制,还需跟踪大量其他基因亚型HPgV-1病例进行系统深入研究,加强对HPgV-1致病机制,特别是该病毒与HIV在宿主体内相互作用的机制研究。
林毅雄董莉黄文燕魏泉德黄辉涛黄利群
关键词:男男性行为基因型
微生物检验标本的不合格原因及控制策略分析
2021年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食品检验过程中微生物检测技术的水平不断提高,目前食品检验过程中的微生物检测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值得注意的是,食品微生物检测将受到制备和样品采集中许多因素的影响,为了保证检测的效果,应该对生物检测技术进行优化和改进。在此基础上,本文将对微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进行详细分析,并针对具体情况提出一些参考建议,以确保食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董莉
关键词:微生物食品检验
珠海市食物中毒事件中奇异变形杆菌分离株毒力基因检测及溯源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了解珠海市食物中毒分离的奇异变形杆菌(Proteus mirabilis)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及其分子型别特征,对食物中毒事件追踪溯源。方法收集2016—2020年珠海市5起疑似奇异变形杆菌食物中毒事件的18株菌株,普通PCR法检测分离株毒力基因ureC、mrpA、ucaA、pmfA、atfA、atfC、zapA、hpmA、hpmB、rpoA、hlyA的分布情况;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对病原体作分子溯源分析。结果18株分离菌株均携带ureC、pmfA、atfA、atfC、hpmA、hpmB、rpoA基因,有8株菌携带ucaA基因,从患者及其他来源中分离的奇异变形杆菌ucaA基因携带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P值=0.776)。PFGE指纹图谱结果显示18株分离菌有14种分子带型,带型相似度41.7%~100%。结论毒力基因携带情况对区分致病菌株和非致病菌株特异性低,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在奇异变形杆菌食物中毒事件追踪溯源、菌株同源性研究方面具有较好应用前景。
龙冬玲方艳梅杨春晓董莉
关键词:奇异变形杆菌食物中毒毒力基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