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心肌
  • 3篇置换术
  • 2篇心肌保护
  • 2篇灌注损伤
  • 2篇二尖瓣
  • 2篇瓣膜
  • 2篇瓣膜置换
  • 2篇瓣膜置换术
  • 2篇瓣膜置换术患...
  • 1篇心肌缺血
  • 1篇心肌缺血再灌
  • 1篇心肌缺血再灌...
  • 1篇心肌缺血再灌...
  • 1篇心脏
  • 1篇心脏瓣膜
  • 1篇心脏瓣膜置换
  • 1篇心脏瓣膜置换...
  • 1篇心脏瓣膜置换...
  • 1篇氧化氮
  • 1篇一氧化氮

机构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蚌埠医学院第...
  • 1篇蚌埠医学院第...

作者

  • 3篇朱德浩
  • 3篇顾尔伟
  • 3篇陈庆书
  • 3篇赵佑君
  • 3篇李卫鹏
  • 2篇李晓红
  • 1篇张雷
  • 1篇陈立建

传媒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三种全麻方式对二尖瓣置换术患者心肌功能影响的比较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比较丙泊酚、七氟醚及丙泊酚复合七氟醚全麻对二尖瓣置换术患者缺血-再灌注心肌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心肺转流(CPB)二尖瓣置换术患者45例,随机均分为三组,分别采用丙泊酚(P组)、七氟醚(S组)或丙泊酚复合七氟醚(PS组)全麻。于麻醉诱导前(T0)、升主动脉开放后2h(T1)、4h(T2)、8h(T3)、24h(T4)、48h(T5)采集动脉血测定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丙二醛(MDA)浓度、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与T0时比较,T1~T5时三组血浆cTnI浓度、CK-MB活性明显升高(P<0.05);T1~T4时三组血浆MDA浓度升高,而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与S组比较,T1~T5时P组、PS组血浆cTnI浓度、T2~T5时CK-MB活性明显升高(P<0.05);T1~T4时血浆MDA浓度明显升高,而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CPB下行二尖瓣置换术七氟醚维持麻醉有更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赵佑君顾尔伟朱德浩李晓红陈庆书李卫鹏
关键词:七氟醚心肌保护缺血-再灌注损伤
一氧化氮在舒芬太尼后处理减轻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评价一氧化氮(NO)在舒芬太尼后处理减轻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择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60例,年龄19~64岁,ASAⅡ~Ⅲ级,心功能Ⅱ~Ⅲ级。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舒芬太尼0.5μg/kg组(S,组)、1.0μg/kg组(S:组)和2.0μg/kg组(S,组),每组15例。S1、S2、S3组于主动脉开放前5min时经主动脉根部分别输注舒芬太尼0.5、1.0和2.0μg/kg,稀释容量为2ml/kg,输注时间2min,C组用相同方法给予等容量0.9%氯化钠注射液。于麻醉诱导前(To)、主动脉开放后2h(T,)、4h(T:)、8h(T])、24h(T4)、48h(1'5)抽取桡动脉血,测定血浆心肌肌钙蛋白I(cTnI)、NO水平和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一氧化氮合酶(NOS)活力。记录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气管导管拔出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24h心肌收缩力评分、术后24h引流量及心脏自动复跳率。结果:与C组比较:S1组T1-3,时cTnI、CK—MB均降低,NOS、NO均升高(P〈0.01);S2、S3组T。时cTnI、CK—MB均降低,T。时NOS、NO均升高(P〈0.01),气管导管拔出时间、ICU停留时间和术后24h心肌收缩力评分均降低(P〈0.05-P〈0.01)。与s,组比较,S2、S3组T4,5时cTnI和CK-MB均降低,L3-4时NOS、NO均升高,术后24h心肌收缩力评分均降低(P〈0.05~P〈0.01)。S2与S。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后处理通过激活NOS/NO信号通路,减轻CPB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且有剂量依赖性和封顶效应。
朱德浩顾尔伟赵佑君陈庆书陈立建张雷李卫鹏
关键词:再灌流损伤心脏瓣膜置换术一氧化氮舒芬太尼
三种全程麻醉方式对二尖瓣瓣膜置换术患者cTnⅠ和CK-MB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比较丙泊酚静脉麻醉、七氟醚吸入麻醉及丙泊酚、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三种全程麻醉维持方式对二尖瓣瓣膜置换术患者体外循环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影响。方法选择45例患者,随机分丙泊酚组(P组)、七氟醚组(S组)、丙泊酚复合七氟醚组(PS组),每组15例,分别采用丙泊酚、七氟醚、丙泊酚复合七氟醚全程维持麻醉。在诱导后、体外循环前、体外循环后、手术结束即刻分别记录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在手术前(T0),升主动脉开放后2 h(T2)、4 h(T4)、8 h(T8)、24 h(T24)、48 h(T48),采集动脉血测定心肌肌钙蛋白I(cTnI)、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三组各时点HR、MAP、CV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血浆cTnI、CK-MB在T2、T4、T8、T24、T48明显升高,P组、PS组于T8达高峰,而S组于T4达高峰。与P组、PS组相比,S组cTnI在T2、T4、T8、T24、T48明显降低(P<0.05),CK-MB在T2、T4、T8、T24、T48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于在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瓣膜置换术的患者,与全程丙泊酚或丙泊酚复合七氟醚维持麻醉相比,全程七氟醚维持麻醉有较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赵佑君顾尔伟朱德浩李晓红陈庆书李卫鹏
关键词:心肌保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