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文琳

作品数:15 被引量:152H指数:7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偏瘫
  • 4篇卒中
  • 4篇脑卒中
  • 4篇康复
  • 3篇偏瘫患者
  • 3篇急性
  • 2篇电刺激
  • 2篇血清
  • 2篇术后
  • 2篇卒中后
  • 2篇疗法
  • 2篇疗效
  • 2篇疗效观察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脑卒中后
  • 2篇脑卒中偏瘫
  • 2篇痉挛
  • 2篇老年
  • 2篇急性脑梗死

机构

  • 15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江苏省体育科...
  • 1篇淮安体育运动...

作者

  • 15篇孙文琳
  • 6篇祁玉军
  • 4篇易琼
  • 1篇吴志娟
  • 1篇方大钊
  • 1篇王春玲
  • 1篇孟德钎
  • 1篇管培培
  • 1篇孙波
  • 1篇孟殿怀
  • 1篇丁宁炜
  • 1篇戴璐
  • 1篇钱苏
  • 1篇仲小敏
  • 1篇魏伟
  • 1篇李登科

传媒

  • 2篇康复学报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国针灸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四川中医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国临床保健...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急救复苏...
  • 1篇中南医学科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5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方案式训练在ACL关节镜下重建术后康复中的应用
ACL重建术后多伴有关节各方面功能问题。ACL损伤的原因有很多,多为创伤性复合型,关节不稳、肌肉萎缩明显,ACL重建术后均出现一系列严重问题。在关节术后各个阶段选用合理的治疗方式,训练方案对患者的功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
孙文琳祁玉军
关键词:ACL重建康复
文献传递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应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血清VEGF、NSE水平及脑血管痉挛的影响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应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 EPO)对血清血管内皮因子(VEG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及脑血管痉挛的影响。方法将86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两组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应用r-Hu EPO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VEGF、NSE、S100B蛋白(S-100B)水平及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GCS)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的变化,并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监测患者脑血流,统计脑血管痉挛发生率。结果治疗2周,两组NSE、VEGF、S-100B水平及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基底动脉(BA)、椎动脉(VA)血流速率均降低,观察组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两组GCS、GOS评分均上升,观察组上升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采用r-Hu EPO干预,可下调NSE、VEGF、S-100β蛋白表达,减轻脑血管损伤程度,降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
易琼孙文琳方大钊
关键词:颅脑损伤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脑血管痉挛
项丛刺疗法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呼吸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6
2021年
目的:观察项丛刺疗法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呼吸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与大脑动脉血流和神经营养因子的关系。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行常规吞咽康复治疗及呼吸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项丛刺疗法,取风池、天柱、完骨、廉泉、旁廉泉穴针刺,每日1次,并于金津、玉液点刺放血,隔日1次,两组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吞咽功能[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评分]、呼吸功能指标[用力呼气容积(FVC)、最大通气量(MVV)、最长呼气时间]、双侧大脑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最大峰值流速(Vs)、平均流速(Vm)、血管阻力指数(RI)]及血清学指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0%(48/60),高于对照组的60.0%(36/60,P<0.05)。治疗后,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SS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VFSS评分、FVC、MVV、最长呼气时间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双侧大脑动脉Vs、Vm及血清BDNF、NGF、IGF-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双侧大脑动脉RI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项丛刺疗法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呼吸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脑血流动力学、调节神经营养因子水平有关。
祁玉军潘秋银王文远孙文琳孙波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吞咽功能
多学科协作运动干预在层流病房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索由医疗、护理、康复多学科协作对层流病房急性白血病患者实施运动干预后,对其癌因性疲乏、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12月入住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层流病房8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多学科协作运动干预,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癌因性疲乏评分和焦虑、抑郁评分。结果观察组干预前后癌因性疲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4周后,对照组癌因性疲乏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 <0.05),观察组癌因性疲乏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干预4周后,两组焦虑、抑郁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多学科协作运动干预可显著减轻层流病房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癌因性疲乏症状,有效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
魏伟戴璐吴志娟王春玲孙文琳仲小敏
关键词:运动干预层流病房急性白血病癌因性疲乏负性情绪
温针灸联合腰部核心肌力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效果、生活质量以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被引量:44
2020年
目的:探讨腰部核心肌力训练联合温针灸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康复效果、生活质量以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LDH患者11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8)、研究组(n=59),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温针灸联合腰部核心肌力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康复效果、生活质量以及血清炎性因子变化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4周后血清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4周后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FairbankJC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4周后躯体角色(RP)、情感角色(RE)、躯体功能(PF)、社会功能(SF)、总体健康(GH)、躯体疼痛(BP)、活力(VT)以及心理健康(MH)等维度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腰部核心肌力训练治疗LDH患者,可提高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同时还可减轻炎性因子水平,疗效显著。
孙文琳苏晓勇刘洋李登科祁玉军许光旭
关键词:温针灸康复效果生活质量炎性因子
镜像疗法配合肌电生物反馈对老年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
2023年
目的探究镜像疗法配合肌电生物反馈对改善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效果。方法选择97例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其中男性49例,女性48例;年龄65~81岁,平均69.63岁;身体质量指数23.05~29.71 kg/m^(2),平均身体质量指数25.84 kg/m^(2);脑卒中类型:脑梗死59例,脑出血38例;偏瘫下肢左侧62例,右侧35例。随机分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单一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观察组给予镜像疗法配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治疗1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步行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下肢关节活动度、脑电波、独立单次步行距离及单次步行距离测定中失衡发生率。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患者步行功能等级分布均未至Ⅳ~Ⅴ级;两组患者步行功能等级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S)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FMAS:观察组(17.69±1.54)分vs(10.63±2.74)分,对照组(14.16±1.38)分vs(10.71±2.86)分;BI:观察组(50.02±6.39)分vs(37.62±7.13)分,对照组(43.67±6.15)分vs(36.94±7.25)分。P<0.05],且观察组FMAS及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肌电积分值及下肢踝关节活动度均高于治疗前[肌电积分值:观察组(46.13±4.27)μV vs(18.79±3.29)μV,对照组(40.06±4.22)μV vs(18.91±3.64)μV;下肢踝关节活动度:观察组(6.29±1.03)°vs(1.32±0.69)°,对照组(3.87±0.96)°vs(1.29±0.73)°。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β波值分别为(8.34±0.75 vs 7.81±0.74),两组治疗后β波值均高于治疗前,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独立单次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观察组(6.34±0.61)m vs对照组(4.07±0.53)m。P<0.05];两组失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镜像疗法配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步行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调节�
徐磊陆敏孙文琳田伟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肌电生物反馈日常生活能力老年人
经表面电极电刺激胫神经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逼尿肌过度活动患者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经表面电极电刺激胫神经治疗脊髓损伤(SCI)后神经源性逼尿肌过度活动(NDO)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就诊的90例SCI后NDO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电刺激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干预,电刺激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胫神经表面电极电刺激干预,记录所有患者的排尿日记。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3 d内间歇导尿的次数及导尿量、每日漏尿量和患者自我感知的膀胱症状量表(PPBC-S)评分,并记录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及治疗4周后电刺激组患者的间歇导尿次数均较治疗前减少(P均<0.05),对照组治疗后的间歇导尿次数无明显变化(P均>0.05)。治疗2周后及治疗4周后2组患者每次间歇导尿量均较治疗前增多而每日漏尿量均较治疗前减少(P均<0.05),PPBC-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每次间歇导尿量较治疗2周后增多而每日漏尿量较治疗2周后减少(P均<0.05),PPBC-S评分较治疗2周后降低(P均<0.05),且治疗后电刺激组在不同时间的每次间歇导尿量、每日漏尿量和PPBC-S评分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均<0.05),2组患者在上述不同时间段的间歇导尿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SCI后的患者采用经表面电极电刺激胫神经治疗可有效抑制NDO,改善膀胱功能状态,增加膀胱容量,减少每日漏尿量。
申晓文费明珠钱苏孙文琳
关键词:脊髓损伤电刺激胫神经
大秦艽汤治疗湿热蕴结型坐骨神经痛56例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观察大秦艽汤治疗湿热蕴结型坐骨神经痛56例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坐骨神经痛患者112例,按随机抽签分为观察组(n=56)和对照组(n=56),对照组采取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大秦艽汤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后比较临床疗效,统计两组治疗前后腰腿压痛、下肢放射痛、穴位压痛评分及直腿抬高试验结果评分、腰椎JOA评分,生活质量问卷(SF-36)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85.00%(P<0.05),治疗后两组腰腿压痛、下肢放射痛、穴位压痛评分均显著降低,腰椎JOA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SF-36各维度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秦艽汤治疗湿热蕴结型坐骨神经痛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疼痛症状及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且无明显副反应。
朱惠姗孙文琳
关键词:大秦艽汤湿热蕴结型坐骨神经痛疗效
青少年团体球类项目损伤预防性训练计划(IPP)的设计思路探讨
研究目的:团体球类项目是运动伤病的重灾区,青少年群体运动损伤风险极高,然而国内关于青少年团体球类项目伤病预防措施研究较少。近年来国家对青少年体育愈发重视,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将参与到团体球类项目中,依据项目特点制定的运动损伤...
管培培丁宁炜孙文琳
关键词:青少年运动员IPP
文献传递
早期康复训练联合健康教育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9
2018年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联合健康教育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92例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康复方案进行分组,将采用健康教育辅助常规治疗的4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采用早期康复训练联合健康教育辅助常规治疗的4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记录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变化情况,并对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5.65%)高于对照组(8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颈动脉最小血流速度(Vmin)、最小血流量(Qmin)水平高于对照组,临界压力(CP)、脑血管外周阻力(R)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下肢肌张力情况:观察组46例患者中出现33例0级且未发现有2级患者,对照组46例患者中出现6例0级和11例2级,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下肢肌张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行早期康复训练联合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脑血液动力学指标、神经功能和下肢肌张力,提高肢体运动功能。
韩雨孙文琳祁玉军
关键词:康复训练健康教育脑梗死神经功能脑循环动力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