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东
- 作品数:9 被引量:48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资助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全金属螺杆泵漏失规律及配合间隙优化研究被引量:6
- 2019年
- 全金属螺杆泵定转子采用间隙密封螺旋举升,在多种因素影响条件下,存在间隙漏失规律认识不清、定转子配合间隙优化方法不完善等问题。为此,通过建立2∶3头螺杆泵实体模型,根据螺杆泵内压力分布规律,综合考虑温度、压力、介质黏度和转速等参数影响,采用有限元模拟仿真方法,分析了全金属螺杆泵定转子漏失及接触磨损规律。以高泵效、低接触压力为目标,优化了全金属螺杆泵定转子配合间隙:介质黏度≤0. 05 Pa·s时,间隙取0. 15~0. 30 mm;介质黏度>0. 05 Pa·s时,间隙取0. 20~0. 40 mm。5口井的现场应用结果表明:所实施井泵效平均提高15. 1%,单井日增油3. 13 t,平均生产周期433 d,最长生产周期达到542 d且继续有效。研究成果满足全金属螺杆泵现场应用需求,对其优化设计及性能的高效发挥意义重大。
- 姜东
- 关键词:接触压力有限元分析
- 抽油机井电功图测试动液面技术研究与应用被引量:10
- 2019年
- 油井动液面数据反映了地层供液与能量状况,常规人工定期测试方法存在录取不及时、连续性、实时性差等问题.通过确定电功图量化指标,基于油井举升上行功与扬程成正比原理建立电功图计算动液面数学模型,采用上行功增量计算法实现了计算模型的求解,消除了地面及井下设备等因素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形成了油井动液面的计算采集新方法.现场9口井的应用表明,电功图计算动液面算法平均相对误差5.82%,考虑套压修正后计算精度提高了3.4%,实现了油井动液面实时跟踪分析,为油藏压力连续监测提供了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
- 姜东
- 关键词:胜利油田实时监控
- 稠油井过泵旋流混合降黏举升技术被引量:2
- 2016年
- 针对稠油机抽井油套环空添加降黏剂时存在降黏剂与产出液混合不均匀、降黏效果差和不能充分发挥降黏剂效能等问题,开展了稠油井过泵旋流混合降黏举升技术研究。稠油井过泵降黏举升技术是通过地面注剂系统将降黏剂输送到空心杆,再利用井下过泵系统中的空心中心杆将降黏剂释放至泵下,通过旋流混合系统叶轮的旋转作用,充分搅拌降黏剂和产出液,使其混合均匀,达到提高降黏剂效能和降黏效果的目的。该技术适用于泵深小于1 500.00m、产液量小于50m^3/d的稠油机抽井。该技术在胜利油田21口稠油机抽井中进行了应用,平均泵效提高了11%,累计增油5 310m^3,累计节约降黏剂9t,生产周期平均延长81d。研究结果表明,稠油井过泵旋流混合降黏举升技术能充分发挥降黏剂效能,降黏增油效果明显,应用前景广阔。
- 周娜姜东杜玮暄张方圆张俊清肖萍
- 关键词:稠油油藏胜利油田
- 碳纤维连续抽油杆超冲程问题研究被引量:7
- 2019年
- 碳纤维连续抽油杆使用时,柱塞的运动存在超冲程现象,且超冲程的影响规律不明,导致碳纤维连续抽油杆的设计使用缺少理论依据。鉴于此,将抽油杆运动分解为由悬点位移和泵时变载荷激励的两个子运动,分别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根据所建模型分析了冲次和杆柱组合对柱塞超冲程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悬点位移激励产生的柱塞超冲程随着冲次的增加而单调增加,泵时变载荷引起的柱塞超冲程则有正有负;柱塞的超冲程是由悬点位移和泵时变载荷共同作用产生;有杆采油系统均存在超冲程现象,碳纤维-钢混合杆柱的能耗和泵效均优于全钢杆。研究结果可为现场充分利用碳纤维抽油杆的优势提供理论依据。
- 张雷吕孝孝姜东张中慧王旱祥刘延鑫
- 关键词:碳纤维抽油杆
- 气井井筒积液高度计算模型研究被引量:9
- 2019年
- 积液是含水气井的常见问题,也是导致气井产量和生产效益下降的主要因素,及时对气井井筒积液情况进行诊断并计算积液高度是后续生产措施设计与实施的基础。目前国内外计算积液高度的方法或较为单一,不易得到准确、可靠的结果,或需要进行井下压力测试,费时费力,经济效益差,也不能满足目前油气田智能化、信息化建设的需要。针对该问题,从气井积液规律和井筒气液分布状态出发,基于"U"型管原理和井筒流体的压力平衡,研究了井筒中油管与油套环空内气液两相流动机理,建立了气井井筒积液高度计算模型,实现了基于地面实时监测资料的油管中积液高度的计算和积液液面的确定,并经现场10口井的实测数据检验,积液液面深度的平均绝对误差为39. 67 m,积液液面深度的平均相对误差为2. 02%,积液高度的平均绝对误差为39. 67 m,平均相对误差为12. 71%,能够满足工程计算的需要,为气井排水采气工艺优选与生产参数优化提供依据。
- 孟红霞徐悦新陈德春张凯瑞常峰姜东
- 关键词:气井
- 基于能量守恒的螺杆泵动态充满程度计算模型及应用被引量:4
- 2019年
- 螺杆泵举升作为主要举升方式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受举升介质及工作参数影响螺杆泵性能不能有效发挥,限制了其泵效最大化。针对螺杆泵采油存在的充不满现象,以螺杆泵泵下油管、吸入口和泵腔内液面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相邻两截面间的伯努利方程,确定泵腔内液面高度;根据转子运动规律,建立泵腔打开体积模型和进入流体体积模型,结合泵腔内液面高度确定螺杆泵的动态充满程度;通过对不同参数的模拟计算分析,动液面、转速是影响螺杆泵充不满的主要因素。现场5口井实际生产效果证明,建立的计算模型误差小于10. 3%。
- 姜东
- 关键词:螺杆泵转速含水率黏度
- 全金属螺杆泵蒸汽吞吐注采一体化试油技术被引量:8
- 2019年
- 试油排液是获得油田开发地层产能数据及参数的常用方法,而对于注蒸汽热采开发稠油井的试油排液,采用常规排液方法存在机抽排液进泵难、水力泵排液热损失大、橡胶定子螺杆泵无法用于高温井举升问题。文章提出了以全金属螺杆泵为核心的注蒸汽、热采一体化高温排液试油技术,设计了一体化排液管柱及热采配套工具,测试分析了不同介质黏度、转速条件下全金属螺杆泵工作性能。通过2口井现场应用表明,全金属螺杆泵最长生产周期达到18个月继续有效,泵效保持在50%以上,工作温度达到380℃,为稠油热采井高温举升、试油排液提供了新技术。
- 姜东
- 关键词:蒸汽吞吐一体化管柱运转特性
- 柔性连接水平泵注采一体化工艺研究与应用
- 2019年
- 注蒸汽热采降黏是用于稠油、超稠油油藏开发的主要方式,对于蒸汽吞吐热采井举升一般采用有杆泵注采一体化技术,实现一趟管柱注汽、转抽生产,达到减少热损失、提高产量、减少作业费用的目的。现有常规注采一体化工艺因受油井井斜、产出液黏度影响,在大斜度井、水平井中应用存在抽油杆柱缓下、抽油泵易卡泵不能正常举升生产问题;因抽油泵下泵深度受限,造成沉没度小、中后期供液不足,降低了轮次周期产量。文章提出了以柔性连接水平泵为核心的注采一体化新技术,通过研究双级异径柔性连接柱塞、开式悬挂串联泵筒结构的注采一体化水平抽油泵,配套井口悬挂注采一体化转换技术,实现有杆抽油泵下深到水平段注汽、转抽、生产,最大限度提高注蒸汽吞吐周期产量。现场应用效果表明,该技术实现了抽油泵下深到水平井A靶点生产,在减少蒸汽注入量条件下,能有效延长轮次生产周期及产液量,为注采周期较短的中浅层稠油区块的大斜度、水平井注采一体化生产提供了举升新技术。
- 姜东
- 关键词:稠油油藏产液量
- 化学暂堵体系的构建、性能及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22年
- 暂堵作业是油气开发过程中防治漏失的重要手段。相较于暂堵球、封隔器及连续油管等物理暂堵模式,化学暂堵具有操作简易、成本可控、可直接作用于储层的优势,作为暂堵作业的主要手段得到广泛研究。基于其外观形态,化学暂堵剂可分为颗粒型、纤维型、凝胶型、表面活性剂类暂堵剂及复配暂堵体系。本文分类论述了各种暂堵剂的研究进展、作用机理、技术特点及应用,并针对常规暂堵体系的应用局限提出暂堵剂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 穆蒙唐绪涛汪庐山张星刘恒蒋梦喆姜东张永民
- 关键词:复配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