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婷

作品数:32 被引量:79H指数:5
供职机构: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6篇活性
  • 4篇血压
  • 4篇高血压
  • 3篇氧化氮
  • 3篇一氧化氮
  • 3篇原发性
  • 3篇原发性高血压
  • 3篇自由基
  • 3篇总黄酮
  • 3篇黄酮
  • 2篇自由基清除
  • 2篇总黄酮含量
  • 2篇总黄酮含量测...
  • 2篇维吾尔族
  • 2篇吸附树脂
  • 2篇细胞
  • 2篇显色反应
  • 2篇黄酮含量
  • 2篇挥发油
  • 2篇活性水

机构

  • 20篇石河子大学
  • 3篇石河子大学医...
  • 3篇教育部
  • 2篇新疆特种植物...
  • 2篇石河子市人民...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贵州医科大学

作者

  • 21篇张婷
  • 8篇姚新成
  • 5篇陈文
  • 4篇唐辉
  • 3篇王铁鹏
  • 2篇王丽
  • 2篇秦练
  • 2篇魏珍
  • 2篇高峰
  • 2篇王忠
  • 2篇李雪梅
  • 2篇高云
  • 1篇侯振安
  • 1篇王鲁石
  • 1篇黄家风
  • 1篇吕博
  • 1篇郭安梅
  • 1篇谢建新
  • 1篇禹文峰
  • 1篇何燕

传媒

  • 3篇石河子大学学...
  • 2篇棉花学报
  • 2篇暨南大学学报...
  • 1篇河北大学学报...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吉林医学
  • 1篇食品科技
  • 1篇生物化学与生...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成药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新疆农业科学
  • 1篇新疆医学
  • 1篇中药新药与临...
  • 1篇农垦医学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7
  • 5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滴灌春小麦根系形态特征及内源激素含量对花期干旱及复水的响应被引量:5
2023年
为探明北疆地区不同抗旱性滴灌春小麦品种根系形态及内源激素在开花期干旱后复水过程中的变化特征及其与生物量的关系,以春小麦耐旱性强品种新春6号和耐旱性弱品种新春22号为材料,在土柱栽培下设置常规灌溉(CK)、开花期轻度干旱和中度干旱3种水分条件,分析了干旱胁迫后复水条件下不同耐旱性小麦品种根系形态特征、渗透调节物质及内源激素和生物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两个品种的根长密度(RLD)、根体积密度(RVD)、根表面积密度(RSAD)、可溶性糖(SS)含量、脯氨酸(Pro)含量、生长素(IAA)含量、赤霉素(GA3)含量、玉米素(ZT)含量、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SDM)以及产量均在干旱复水后随时间呈先增后降趋势,以轻度干旱后复水条件下表现最佳。两个品种比较,在轻度干旱后复水条件下新春6号的RLD、RVD、RSAD、SS含量、Pro含量、IAA含量、GA3含量、ZT含量、ABA含量、SDM及产量较新春22号平均高出3.38%、4.30%、4.29%、21.84%、10.81%、5.99%、10.02%、16.05%、3.13%、6.86%和3.47%。经相关分析,两个品种于各处理下的RLD、RVD、RSAD、SS含量、Pro含量与IAA含量、GA3含量和ZT含量间均呈显著正相关,与AB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综上所述,较优的根系生长及生理代谢是春小麦具有较高抗旱性的原因;轻度干旱后复水可调节滴灌春小麦根系渗透调节物质和内源激素含量变化,进而优化根系形态,促进干物质向穗部转运及产量形成,可作为新疆滴灌春小麦灌溉模式。
王荣荣谢冰莹王海琪蒋桂英尹豪杰张婷
关键词:滴灌小麦根系形态内源激素
薄层色谱-生物自显影观察新疆两色金鸡菊中清除自由基和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成分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采用薄层色谱-生物自显影技术(TLC-bioautography),观察新疆两色金鸡菊提取物中具有清除自由基和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成分.方法:以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和2,2'-氨基-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为显色剂,观察新疆两色金鸡菊水提物和醇提物中清除自由基的有效成分;以对硝基苯-β-D-葡萄糖苷(p-Nitrophanyl-β-D-Gluopyranoside,p NPG)为底物,观察水提物和醇提物中具有抑制α-葡萄糖苷酶(来源于啤酒酵母菌)的活性成分.采用混合标准物质TLC色谱进行活性成分定性分析.结果:新疆两色金鸡菊水提物和醇提物中均含有马里苷、奥卡宁、栎草亭-7-O-β-D-葡萄糖苷、黄酮奥卡宁(flavanokanin)、绿原酸、芦丁和槲皮素等化学成分.经薄层色谱-生物自显影实验,两色金鸡菊水提物和醇提物中的黄酮奥卡宁、马里苷、芦丁和绿原酸均有较强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的能力;水提物和醇提物中黄酮奥卡宁、奥卡宁和马里苷能有效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结论:经薄层色谱-生物自显影技术可快速发现两色金鸡菊中具有清除自由基和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成分,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指引.
姚新成刘谢英张婷张玉姗吕博
关键词:清除自由基
一氧化氮对鱼藤酮诱导神经细胞损伤的调节作用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基于SH-SY5Y细胞,建立并优化鱼藤酮诱导的帕金森氏症细胞模型。方法一氧化氮是介导PD病变过程中多巴胺能神经元退变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但采用试剂盒检测鱼藤酮刺激的细胞模型中并未检测到NO的明显改变,使用通用型及神经特异型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NAME及7-NI,均未对鱼藤酮的毒性作用产生任何调节作用。为了研究NO对于鱼藤酮神经损伤模型的调节作用,我们加入了NO供体GSNO与鱼藤酮共处理细胞。结果NO的加入使SH-SY5Y神经细胞转为坏死样死亡形态。GSNO与鱼藤酮共处理与单纯鱼藤酮刺激相比,SHSY5Y细胞中的酪氨酸羟化酶蛋白含量及多巴胺水平降低更显著,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调幅度更大,α-突触核蛋白有更显著的增加。结论GSNO的加入能更有效的模拟帕金森氏症中神经元退变的主要特征,是对鱼藤酮诱导模型的有益补充。
孙悦赵艳春张婷葛文文王铁鹏
关键词:一氧化氮鱼藤酮SH-SY5Y细胞帕金森氏症神经细胞死亡
针刺触发点联合腹壁拉伸运动治疗慢性腹壁痛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针刺触发点联合腹壁拉伸运动治疗慢性腹壁痛的临床效果。方法:61例慢性腹壁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单纯腹壁肌肉拉伸运动治疗,试验组采用针刺触发点联合腹壁拉伸运动治疗。在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包括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和36项健康调查简表(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SF-36)评分。结果:VAS评分、SF-36评分在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且试验组在坚持治疗2周、4周及停止治疗后3个月随访,症状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触发点联合腹壁拉伸运动治疗慢性腹壁痛有明确效果,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优于单纯拉伸治疗,适合在临床广泛应用。
张婷刘秭伉姚永坤郭安梅
关键词:肌筋膜触发点
棉花黄萎病菌VdSge1基因的敲除与功能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为了明确棉花黄萎病菌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的VdSge1基因功能,本研究利用基因同源重组原理,通过构建敲除载体,对棉花黄萎病菌落叶型强致病力菌株V592的VdSge1基因进行了敲除,获得了4个目标基因敲除的突变体;以野生型菌株V592为对照,通过对敲除突变体生物学性状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突变体的菌落生长速度、产孢量明显高于野生型,并且丧失对棉花的致病性。利用q RT-PCR对其他基因在突变体中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VdSge1基因敲除后,VMK1、VGB和VdGARP1的表达量随之下降,而VDH1和PevD1的表达却明显上升。由此说明,VdSge1基因与大丽轮枝菌的菌落生长速度、产孢量及致病性密切相关,并且可以影响其他一些基因的表达。
高云孟佩张婷黄家风高峰
关键词:棉花大丽轮枝菌基因敲除基因功能
下调MSC p43抑制前脂肪细胞分化被引量:2
2016年
为探讨多合成酶复合体蛋白43(multisynthetase complex protein 43,MSC p43)对前脂肪细胞分化的调节作用。建立了"cocktail"诱导剂处理3T3-L1细胞的分化模型;通过western bolt和q PCR法检测MSC p43在前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特征;利用RNA干扰技术下调MSC p43蛋白表达,并检测干扰对前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利用油红O染色法鉴定前脂肪细胞的成脂作用;通过qPCR法定量促成脂早期转录因子C/EBPβ、C/EBPδ,晚期转录因子C/EBPα、PPARγ及脂肪细胞特征性标记物Glut4、LDLR的表达。结果显示,MSC p43在前脂肪细胞分化早期(1-6d)高表达,随后(7 d以后)降低;下调该蛋白不影响C/EBPβ、C/EBPδ表达,但显著抑制C/EBPα及PPARγ表达,并降低诱导细胞的油红O染色水平及Glut4、LDLR表达。由此可知,下调MSC p43抑制前脂肪细胞3T3-L1的诱导分化,其作用机制是通过下调促成脂转录因子C/EBPα及PPARγ实现的。
张婷王铁鹏刘宗智田云云李巧彦张君谢建新
关键词:MSCP43前脂肪细胞分化
灌溉水盐度和施氮量对棉花根系分布影响研究被引量:11
2014年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溉水盐度和施氮量对滴灌棉花根系分布的影响。试验设置3种灌溉水盐度;0.35、4.61和8.04dS·m-2(分别代表淡水、微成水和咸水三种灌溉水类型);施氮量为0、240、360和480kg·hm-2。结果表明.按质量计.棉花的根主要分布在0-20cm.此部分占根总质量的85%~90%。微成水和成水灌溉棉花根的总质量显著降低,分别较淡水灌溉减少10%和36%,尤其在土壤表层0~20cm和下层60~100cm显著降低;施用氮肥可以显著增加棉花根的质量。以长度计,棉花根集中分布在0~60cm,此部分占总根长的87%~96%;60cm以下根长密度明显降低。微咸水灌溉棉花根长密度最大,其次是成水,淡水灌溉最低;淡水灌溉下,根长密度随施氮量增加显著降低:微成水和咸水灌溉下,根长密度随施氮量增加呈先增后降趋势,其中施氮240kg·hm-2最高。棉花根表面积表现为微成水〉淡水〉咸水,平均根直径为微咸水〉咸水〉淡水,而不同灌溉水处理间根体积的差异不显著。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根表面积、根体积和平均直径均显著降低。
闵伟侯振安冶军马丽娟杨秦赛张婷
关键词:棉花咸水根长密度
新疆两色金鸡菊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及醛糖还原酶活性的抑制作用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考察新疆两色金鸡菊乙酸乙酯(EAE)和正丁醇(BE)提取物对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醛糖还原酶的抑制活性。方法以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BHA)和维生素C(Vitamin C)为阳性对照,分别测定提取物对DPPH、ABTS、羟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O_2^-)等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以槲皮素为阳性对照,DL-甘油醛为底物,醛糖还原酶(来源于大鼠眼晶状体)和辅酶NADPH组成的反应体系,测定提取物抑制醛糖还原酶的活性。结果与阳性对照BHA和Vitamin C比较,两色金鸡菊提取物对DPPH、ABTS、*OH和*O_2^-等自由基有不同程度的清除作用;与阳性对照药物槲皮素相比,提取物对醛糖还原酶的抑制能力用IC_(50)值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取物对醛糖还原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弱于槲皮素。结论新疆两色金鸡菊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提取物有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同时具有一定抑制醛糖还原酶的活性。
张婷李慧芳王露姚新成唐辉
关键词:自由基清除活性醛糖还原酶
高血压患者血清NOS活性水平在哈萨克族、维吾尔族及汉族中的对比研究
2014年
目的:通过检测新疆地区哈萨克族(哈族)、维吾尔族(维族)、汉族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清NOS活性水平探讨维、哈、汉3族EH患者间及较各自血压正常对照组间血清NOS活性水平是否有差别。方法随机选取新疆哈族、维族、汉族EH患者各145、112、152例,同期同地区哈族、维族、汉族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各74、70、78例,收集一般临床资料,采用化学比色法分别测定各组血清NOS活性水平。结果哈、维、汉3个民族EH患者血清NOS活性均较其对照组降低,3个民族EH组间血清NOS活性比较:哈、维、汉3民族EH组人群的血清NOS活性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5.488,=0.000)。血清NOS活性水平中哈族EH组最低(34.75±5.96)U/mL,其次为汉族(39.05±9.16)U/mL,维族血清NOS活性水平最高(44.36±15.73 U/ml)。结论3个民族高血压患者较其各自对照组血清NOS活性明显降低,血压水平与血清NOS活性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关系。3个民族EH患者间血清NOS活性水平存在差异,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王忠魏珍陈少泽毛宏伟王丽秦练张婷
关键词:NOS活性高血压哈萨克族维吾尔族
新疆两色金鸡菊挥发油清除亚硝酸盐、抑制亚硝胺形成及抑菌活性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考察新疆两色金鸡菊挥发油清除亚硝酸盐、抑制亚硝胺形成的能力,同时测试其对5种常见细菌的抑菌能力。方法体外模拟人体胃液酸性环境(p H 3.0,37℃),对水蒸气蒸馏法获得的新疆两色金鸡菊挥发油进行清除亚硝酸盐(Na NO2)和抑制亚硝胺形成活性测试;同时考察其对志贺氏菌、乳房链球菌、沙门氏菌、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和大肠埃希氏菌的抑制能力。结果新疆两色金鸡菊挥发油对亚硝酸盐的清除能力SC50为(0.391 2±0.012 7)μg/m L,是维生素C(1.034 5±0.064 8)的2.6倍;是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1.278 3±0.059 2)的3.3倍。其对亚硝胺形成的抑制能力SC50为(0.656 4±0.036)μg/m L,是维生素C(15.76±0.061)的24倍,是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14.39±0.029)的22倍。同时挥发油对上述5种细菌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效果弱于阳性对照药青霉素G钠。结论新疆两色金鸡菊挥发油具有很强的清除亚硝酸盐和抑制亚硝胺形成的能力,同时具有一定抑制细菌生长的能力。
姚新成李雪梅张婷马亚菠陈文
关键词:挥发油抑菌活性亚硝酸盐亚硝胺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