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缪凤举

作品数:6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更多>>
发文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水利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三门峡水库
  • 3篇水库
  • 2篇三门峡水利枢...
  • 2篇水利枢纽
  • 2篇潼关高程
  • 2篇小浪底水库
  • 1篇引黄
  • 1篇引黄灌溉
  • 1篇引黄渠道
  • 1篇运用方式
  • 1篇三门峡水库运...
  • 1篇设计问题
  • 1篇枢纽工程
  • 1篇水库运用
  • 1篇水库运用方式
  • 1篇水利
  • 1篇水利枢纽工程
  • 1篇泥沙
  • 1篇泥沙测验
  • 1篇气蚀

机构

  • 6篇水利部黄河水...
  • 2篇黄河水利科学...

作者

  • 6篇缪凤举
  • 2篇曲少军
  • 2篇胡一三
  • 1篇周建波
  • 1篇焦恩泽
  • 1篇钱意颖
  • 1篇丁六逸
  • 1篇梁国亭

传媒

  • 2篇人民黄河
  • 2篇泥沙研究
  • 1篇黄河三门峡工...

年份

  • 2篇2006
  • 2篇2001
  • 1篇1996
  • 1篇198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三门峡水利枢纽运用的经验与启示
1996年
三门峡水利枢纽是黄河干流上兴建的第一座水利枢纽工程,经过两次改建并采取蓄清排浑运用方式后,发挥了防洪、防凌、供水、发电的综合效益。该工程30多年的运用实践表明,在多泥沙河流上修建水利枢纽工程,必须布设足够的泄流排沙设施,采取蓄清排浑调水调沙运用方式,以保持水库长期使用库容,发挥综合利用效益;在水库调度运用过程中,应根据入库水沙情况不断调整运用指标,既要保持库区冲淤平衡,又要使下泄流量与含沙量相适应,以利于下游河道输沙。同时,必须注意高速含沙水流对泄流建筑物和水轮机的磨蚀破坏问题。
杨庆安缪凤举
关键词:水利枢纽工程库容气蚀磨损
引黄渠道的几个设计问题
1989年
黄委会水科所曾组织引黄泥沙测验队对引黄灌溉泥沙作过较大范围的调查,实验,提出不少研究成果,随着观测资料的积累和广泛的搜集,对资料又不断作了修正。现在介绍如下,供使用者参考。
李正强缪凤举李化群曾茂林钱意颖
关键词:设计问题渠道泥沙测验引黄灌溉
三门峡水库蓄清排浑运用以来潼关高程变化分析
<正>1概况潼关位于黄河小北干流(龙门至潼关河段,下同)、渭河和北洛河三河交汇区的下游出口。河道宽阔的黄河小北干流.至潼关处河道折转90°,水流由北向南流折转为东流通过潼关,在潼关处河道突然缩窄为850m,形成天然“卡口...
胡一三缪凤举孙绵惠
文献传递
小浪底水库运用初期三门峡水库防洪运用分析被引量:8
2001年
小浪底水库建成投入运用 ,将大大提高黄河下游的防洪标准 ,也减轻了三门峡水库在黄河下游防洪、防凌中的负担 ,并为减少三门峡水库库区淤积创造了条件。在发生“上大洪水”时 ,三门峡水库与小浪底水库联合运用 ,三门峡水库可分别采用敞泄方案、先敞后控方案和适时调控方案进行防洪调度 ,经计算并综合分析比较认为 ,“适时调控”方案为综合效果好的方案。
胡一三缪凤举曲少军焦恩泽周建波
关键词:防洪调度三门峡水库
小浪底水库运用后三门峡水库运用方式的初步研究被引量:7
2001年
小浪底水库投入运用后三门峡水库的运用方式将作调整 ,本文运用黄河水库一维水动力学泥沙数学模型 ,选择不同水沙系列年进行多方案计算与综合分析 ,得出了采用“洪水排沙、平水发电”汛期运用方式的方案 ,平水期发电水位除 7~ 8月份仍维持 30 5m外 ,可适当抬高至 30 6~ 30 7m ,10月份可按
曲少军丁六逸缪凤举梁国亭钱意颖
关键词:水库运用方式潼关高程小浪底水库三门峡水库
三门峡水利枢纽运用的经验与启示
万里黄河上第一座水利枢纽——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是黄河中下游的一个重要控制工程,控制黄河流域面积的91.5%和黄河中下游三个洪水来源区的两个,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该工程经过改建并采取蓄清排浑调水调沙控制运用方式以来,在防...
杨庆安缪凤举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