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双建 作品数:44 被引量:465 H指数:15 供职机构: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建筑科学 更多>>
一种计算生物硅含量的方法和应用及存储介质和设备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计算生物硅含量方法和应用及存储介质和设备。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研究区钻井岩心的页岩样品,通过TOC测定,得到页岩样品的TOC含量;S2:再将页岩样品主微量测定实验,获得页岩样品主微量相对含量数据;... 高键 李双建 马强 李智 郝运轻 李慧莉中国南方志留系底部优质烃源岩发育的构造-环境模式 被引量:59 2008年 我们对宜昌王家湾和张家界三家馆两个剖面的上奥陶统—下志留统剖面的有机碳丰度、有机碳同位素、以及磷和硫元素进行了测定,并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分析了有机质生产、聚集、保存的有利条件。研究表明,对于下志留统烃源岩而言,对有机质生产的主要贡献来自光合作用,所生成的有机质聚集在陆缘洼地型活动大陆边缘的分隔性盆地中,其有利保存的缺氧条件与冈瓦纳大陆北缘的区域性的缺氧有关。我们认为,扬子克拉通的志留系底部烃源岩与北非的"hotshale"一样,有很大的勘探前景。 王清晨 严德天 李双建关键词:烃源岩 龙马溪组 冈瓦纳 封盖工具及玛瑙研钵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封盖工具及玛瑙研钵,涉及地球化学实验室分析测试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研磨过程中研钵中的粉末样品会溅射出来,从而造成样品的损失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封盖工具,包括设置在玛瑙研钵上端的盖体,... 高平 李双建 何治亮 樊德华 沃玉进 张殿伟文献传递 一种恢复石油与天然气盖层脆塑性演化史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恢复石油与天然气盖层脆塑性演化史的方法,属于油气勘探领域。所述方法通过恢复特定地质历史时期盖层的温度及应力特征,以及由此导致的盖层塑性系数的变化,进而恢复盖层的脆塑性系数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动态演化情况,... 金之钧 李双建 孟庆强 周雁 孙冬胜 袁玉松 刘全有文献传递 鄂西渝东地区晚燕山—喜马拉雅期剥蚀量 被引量:19 2014年 鄂西渝东地区是中国南方海相油气勘探的重要区块,又是目前页岩气勘探的热门地区,该地区晚燕山-喜马拉雅期以来长期遭受隆升剥蚀.剥蚀量是烃源岩热演化、油气藏形成与演化、资源量计算和盆地模拟中不可缺少的基础参数.考虑到剥蚀量恢复方法固有的局限性和适用条件,本文在分析了古温标镜质体反射率Ro剖面特征之后,采用古地温梯度反演法进行钻井剥蚀量恢复,然后分析钻井剥蚀量与钻井开孔层位之间的相关性,再与地质图相结合编制剥蚀量平面分布图.结果表明:鄂西渝东地区古温标Ro剖面不存在明显的"错断"、"跳跃"现象。记录的古地温为达到最大埋深时的古地温;钻井剥蚀量与钻井开孔层位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开孔层位越老,剥蚀量越大,反之亦然;晚燕山—喜马拉雅期剥蚀量总体上从东往西逐渐变小.东部的利川复向斜剥蚀量为2000-4000 m,中部的石柱复向斜为1500-2500 m,方斗山以西为1000-1500 m. 袁玉松 林娟华 程心阳 李双建关键词:鄂西渝东 剥蚀量 喜马拉雅期 古地温梯度 镜质体反射率 中国南方海相油气藏破坏类型及其时空分布 被引量:24 2011年 依据对中国南方古油藏、沥青点、油气苗点和钻井显示的统计,从油气成藏与破坏的基本地质因素出发,总结了南方海相油气藏破坏的基本类型及其可能的分布范围。南方海相油气藏的破坏类型主要分为6种,即断裂切割破坏型、油藏抬升破坏型、深埋裂解破坏型、岩浆作用破坏型、褶皱变动破坏型和流体冲洗破坏型,其中前4种类型分布最为广泛。该区油气藏破坏主要由构造变动引起盖层剥蚀或盖层有效性变差所造成,加里东末期的构造运动造成了下组合油气藏第一次规模性破坏;燕山期以来扬子周缘强烈的构造挤压,是四川盆地以外海相油气藏破坏的主要因素;燕山期发生在中下扬子、江南雪峰隆起以及滇黔桂地区广泛的岩浆侵入,是引起这些地区油气藏破坏的重要因素。 李双建 高波 沃玉进 周雁 袁玉松关键词:古油藏 盖层 油气保存 海相地层 评价盖层有效性的岩石力学实验研究 被引量:18 2013年 通过三轴压缩实验模拟地层埋藏过程中盖层韧脆性转变,通过三轴卸载实验模拟地层抬升过程中泥岩破裂过程。通过70个样品的三轴压缩测试实验,拟合出硬石膏、泥岩和泥灰岩3种岩性盖层由脆性向韧性转变的临界围压分别为68.5,81.35和92.35 MPa,折合埋深分别为4 029,4 782和5 429 m。通过对泥岩盖层的卸压实验拟合出盖层的破裂围压与主压应力的数学回归方程:y=2.929 6 x+134.28(R2=0.83)。该研究结果除了进一步证实泥岩在一定埋深下仍具有良好的塑性和封闭性能以外,还提供了研究盖层韧脆性转化和抬升过程中破裂边界的定量评价参数,为定量研究盖层有效性提供了基础。 李双建 周雁 孙冬胜关键词:盖层 中上扬子地区印支期以来抬升剥蚀时限的确定 被引量:40 2010年 采用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空间分布特征定性分析与径迹长度分布数据定量模拟相结合,约束了中上扬子地区的抬升剥蚀时限.江汉盆地在157~97Ma和10 Ma以来发生了两期大规模抬升剥蚀;湘鄂西武陵地区、黔中隆起自137Ma开始持续抬升剥蚀;鄂西渝东、川东褶皱带从97 Ma开始持续抬升剥蚀;川东北和川中地区于56 Ma才开始遭受抬升剥蚀;川西滇西地区则自23 Ma以来经历了较大规模的抬升剥蚀.印支期以来,中上扬子不同地区抬升剥蚀开始的时间存在明显差异性,总体上由东往西逐渐变晚.齐岳山断裂带以东,大规模抬升剥蚀始于中燕山期(J_3-K_1);齐岳山断裂与华蓥山断裂带之间的川东高陡背斜带抬升剥蚀始于晚燕山期(K_2);华蓥山断裂与龙泉山断裂之间的川中和缓褶皱带晚期抬升剥蚀始于喜马拉雅早期(E);龙泉山断裂带以西的川西凹陷晚期抬升剥蚀始于喜马拉雅晚期(N). 袁玉松 孙冬胜 周雁 汪新伟 李双建 张荣强 沃玉进关键词:埋藏史 剥蚀 抬升 裂变径迹 湘西王村古油藏沥青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3 2011年 在对中扬子湘西地区新发现的王村古油藏储层沥青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古油藏的油源。王村古油藏下奥陶统和上寒武统追屯组储层沥青反射率介于3.09%~4.08%之间,具有富氢、贫氧、富碳的特征,为高热演化的焦沥青。下奥陶统和上寒武统储层沥青地球化学特征非常相似,揭示具有共同的来源。应用生物标志化合物、碳同位素方法开展的油源对比研究表明,王村古油藏沥青主要源自下寒武统烃源岩。 高波 周雁 刘全有 彭勇民 李双建 汪新伟关键词:沥青 碳同位素 生物标志化合物 油源对比 中国南方海相层系油气保存研究的新探索——“保存系统”的概念与研究方法 被引量:14 2011年 针对中国南方混源多灶多期成藏、多期构造改造与破坏等特点,有必要探索出新的有关油气保存研究的描述方法与研究思路。在总结多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索性地提出了"保存系统"的概念及研究方法。该概念初步定义为:某一地质单元内与保存条件相关的地质要素、地质作用与过程、成藏功能的有机统一体系。它具有统一的"源—盖"条件、相同或相似地质结构及流体特征、基本一致的油气藏保存(或破坏)过程。一个油气保存系统是油气的一个勘探单元,范围上可相当于一个盆地的二级或三级构造单元,其研究内容包括地质结构类型、盖层封盖性、源—盖动态匹配关系与流体特征等4个方面以及一个综合评价体系。概念与研究方法的提出可更好地适应中国南方或相似多旋回盆地油气勘探的需要。 沃玉进 汪新伟 袁玉松 李双建 周雁 高波 张荣强 张殿伟关键词:海相层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