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勃实

作品数:6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玻璃体
  • 3篇视网膜
  • 3篇术后
  • 3篇切除
  • 3篇网膜
  • 3篇玻璃体切除
  • 2篇手术
  • 2篇内障
  • 2篇切除术
  • 2篇屈光
  • 2篇屈光状态
  • 2篇基因
  • 2篇光学相干
  • 2篇白内障
  • 2篇玻璃体切除术
  • 2篇超声
  • 2篇超声乳化
  • 2篇超声乳化白内...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机构

  • 6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刘勃实
  • 3篇李筱荣
  • 2篇袁佳琴
  • 2篇林松
  • 2篇华宁
  • 1篇胡博杰
  • 1篇杨洁
  • 1篇程朝晖

传媒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中华眼底病杂...
  • 1篇中华实验眼科...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7
  • 3篇2011
  • 1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视觉发育关键期大鼠视网膜频域OCT测量值的变化特征被引量:5
2011年
背景人类和哺乳动物视觉发育关键期内视网膜处于发育阶段,其各个亚层的正确排列以及细胞的准确定位是视觉信息正常传递的基础之一。频域光学相关断层扫描(SD—OCT)可活体测量并连续观察大鼠视网膜厚度的变化。目的了解视觉发育关键期内SD大鼠视网膜厚度的变化规律。方法选择新生SD大鼠30只,其中10只于出生后14、18、21、24、42d进行双眼眼底SD—OCT扫描,对视网膜厚度以及部分亚层包括内界膜(ILM)至内丛状层(IPL)、内核层(INL)、外核层(ONL)至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的厚度进行生物测量。另取20只SD大鼠,分别于14、18、21、24、42d各处死4只大鼠并摘除双眼,制作石蜡切片行苏木精一伊红染色,对视网膜厚度以及部分亚层结构进行测量。并对两种方法测量数据的相关性进行评价。结果大鼠视网膜CirrusHD—OCT图像由内向外可显示视网膜IPL、INL、外丛状层(OPL)、ONL、光感受器内节/外节(IS/OS)层以及RPE层等结构。比较各个时间点的视网膜厚度、ILM至IPL厚度、INL厚度以及ONL至RPE层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5.425,P=0.000;F=3.973,P=0.007;F=17.529,P:0.000;F=7.038,P=0.000)。随大鼠日龄的增加,视网膜厚度、INL厚度及ONL至RPE层厚度均呈递减趋势。测量视网膜组织切片各对应层次厚度,并与OCT测量结果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测量的视网膜厚度、INL厚度以及ONL至RPE层厚度均呈正相关(r=0.794,P=0.000;r=0.784,P=0.000;r=0.681,P=0.000)。结论CirrusHD—OCT可以清晰地显示并测量大鼠视网膜各主要层次,且与组织学测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视觉发育关键期内大鼠视网膜逐渐变薄,OCT测量主要表现为INL厚度和ONL至RPE层厚度减少。
华宁李筱荣赵乐冬林松刘勃实袁佳琴
关键词:视网膜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大鼠视觉发育关键期视网膜相干光断层成像变化与Bcl-2、Bax、Caspase-3mRNA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2011年
目的了解SD大鼠视觉发育关键期内视网膜厚度的变化,探讨细胞凋亡的相关作用。方法实验研究。选择新生SD大鼠50只,其中10只(20只眼)于生后14、18、21、24及42d行双眼眼底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测量视网膜厚度。另10只大鼠(20只眼)分别于生后14、18、21、24及42d各取2只大鼠(4只眼),提取视网膜组织总RNA,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Bcl-2、Bax和Caspase-3mRNA表达水平。另20只大鼠(40只眼)于各对应时间点取4只(8只眼),制作眼球石蜡切片行HE染色并行视网膜厚度测量。同时取10只大鼠(20只眼)于各对应时间点取2只(4只眼)制作冰冻切片行TUNEL染色。对不同时间点的视网膜厚度,Bcl-2、Bax及Caspase-3的mRNA相对表达量进行方差分析,对两种方法所测视网膜厚度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大鼠生后14、18、21、24及42d视网膜厚度OCT测量值分别为(243.42±13.83)、(218.78±8.21)、(195.42±8.02)、(195.74±14.85)及(190.79±11.70)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425,P=0.000)。在大鼠生后3周内,视网膜厚度逐渐变薄,此后变化不显著。其结果与HE切片视网膜厚度测量呈线性相关(R=0.794,P=0.000)。比较不同时间点大鼠视网膜组织Bcl-2、Bax和Caspase-3mRNA相对表达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8.684,F=47.307,F=49.611;P=0.000)。Bax和Caspase-3mRNA表达呈增加趋势,并在生后24d呈现峰值,生后42d表达量明显下降。TUNEL染色结果显示生后18d至42d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内核层和外核层均可见较多凋亡细胞,生后42d视网膜细胞凋亡明显减少。结论视觉发育关键期内大鼠视网膜厚度逐渐变薄。CirrusHD—OCT可较准确测量大鼠视网膜厚度,是观察视网膜形态学变化的有效检查方法之一。视觉发育关键期内,细胞凋亡参与大鼠视网膜发育,可能影响视网�
华宁李筱荣杨洁赵乐冬林松刘勃实袁佳琴
关键词:视网膜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原癌基因蛋白质C-BCL-2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
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手术后屈光状态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 观察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手术后屈光状态的变化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单纯白内障手术(单纯组)患者30例50只眼和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手术(联合组)患者44例48只眼的临床资料.联合组又根据手术中使用玻璃体腔填充物的不同,分为平衡盐溶液组和气体组.两组患者手术前均测量眼轴长度和角膜曲率,并根据其计算植入人工晶状体度数和手术前预测的等效球镜度数(预测值).手术后6个月同样方法测量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实际的等效球镜度数(实际值).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预测值与实际值差异以及联合组与单纯组、平衡盐溶液组和气体组之间的屈光状态变化(实际值与预测值之差).结果 联合组手术前平均预测值为(-0.10±0.42)D,手术后6个月时平均实际值为(-1.00±1.10)D,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687,P<0.05) 单纯组和联合组手术后屈光状态平均变化值分别为(0.13±0.53)、(-0.93±0.92)D,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792,P<0.05) 平衡盐溶液组和气体组之间屈光状态平均变化值分别为(-0.76±0.89)、(-1.19±0.94)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30,P>0.05).结论 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手术后患者屈光状态变化趋于向近视偏移.
刘勃实胡博杰程朝晖李筱荣
关键词:玻璃体切除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屈光
玻璃体切除联合白内障术后人工晶状体稳定性和屈光状态的临床研究
目的:   1.比较三种不同材料和设计的人工晶状体应用于玻璃体切除手术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手术)术后囊袋内的稳定性。   2.比较联合手术术前预测的等效球镜度数(预测值)与术后实际的等效球镜度数(...
刘勃实
关键词:人工晶状体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玻璃体切除屈光状态
玻璃体切除术后多次手术的深入思考
临床工作中,我们会遇到病人需要再次手术处理的问题,住院期间发生的称为非计划再手术。玻璃体再出血、视网膜再脱离、悬吊人工晶状体再脱位和继发其他眼病等是玻璃体切除术后再次手术的常见问题。
李筱荣刘巨平刘勃实
关键词:玻璃体切除术并发症
miRNA-191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及细胞增生的研究
研究背景和目的视网膜新生血管(RNV)性疾病主要包括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家族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视网膜静脉阻塞等疾病等,是目前主要的致盲眼病。其中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工作年龄...
刘勃实
关键词:视网膜新生血管玻璃体腔注射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基因芯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