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红
- 作品数:14 被引量:84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重大科技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 血糖正常冠心病患者颈动脉与冠状动脉病变相关性分析
- 2014年
- 目的探讨血糖正常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对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对177例确诊为冠心病的非糖尿病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依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颈动脉有斑块组与颈动脉无斑块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使用Gensini评分。比较两组间Gensini评分,并根据有无颈动脉粥样硬化预测冠心病的病变严重情况。结果两组间Gensini评分的对数值有显著差别。有斑块组显著高于无斑块组(P=0.017)。相关分析显示,颈动脉厚度与冠脉狭窄程度间无明显的线性关系,并不是颈动脉内中膜越厚,冠脉狭窄程度越严重。结论以上提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价值的预测因素,通过出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可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存在及其严重程度,但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无线性相关。
- 鲁洁黄晓红
- 关键词:非糖尿病颈动脉病变颈动脉超声冠状动脉病变冠脉造影
- 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发生肺动脉高压的单中心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研究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发生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
- 伍熙黄晓红
- 窦性心律慢性心力衰竭的抗凝治疗被引量:4
- 2019年
- 心力衰竭是血栓栓塞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目前指南推荐口服抗凝药(OACs)可应用于部分心力衰竭患者,如合并房颤或既往血栓栓塞事件。但窦性心律的心力衰竭患者是否应常规进行抗凝治疗,仍处于争议中。迄今为止大型随机临床试验的研究证据有限。本综述在窦性心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总结当前流行病学的研究现状,讨论此类患者抗凝治疗的现有研究结论。窦性心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栓栓塞事件风险增加,临床治疗中应充分评估患者的抗凝获益与出血风险。
- 张杨宋昌鹏黄晓红
- 关键词:心力衰竭窦性心律血栓栓塞抗凝
- 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在心脏发育及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14年
- 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类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研究表明lncRNA能以RNA的形式在多种层面上(表观遗传、转录及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的表达,参与了细胞凋亡、增殖,发育等重要生物学过程。近年来,lncRNA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获得关注。现将lncRNA在心脏发育及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刘岗黄晓红
- 关键词:心脏发育心血管疾病
- 二尖瓣脱垂的流行病学与病因学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6年
- 二尖瓣脱垂(mitral valve prolapse,MVP)是一种以收缩晚期喀喇音或二尖瓣瓣叶在心室收缩期向上移位入左心房,伴或不伴有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常见疾病。二尖瓣黏液样变性是MVP最常见的病理生理基础。MVP存在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和X连锁遗传模式。近年来,MVP病因学方面获得较多关注。本文将就MVP的流行病学、自然史、病理组织学、细胞分子机制及遗传学方面进行综述。
- 郭颖黄晓红
- 关键词:二尖瓣脱垂遗传学
- 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对预测心力衰竭患者住院病死率的价值被引量:45
- 2009年
- 目的评价入院时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在预测失代偿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住院病死率中的价值。方法连续检测804例住院的失代偿心衰患者入院时的血浆NT—proBNP浓度。通过ROC曲线下面积评价血浆NT—proBNP浓度在判断心衰患者住院死亡中的价值并找出其切点。应用单因素和多元回归分析判断血浆NT—proBNP是否为心衰患者住院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804例心衰患者中有64例住院期间死亡,死亡组血浆NT—proBNP浓度显著高于存活组[中位数(第25百分位数,第75百分位数)分别为4321.1(3063.8,6606.5)pmol/L与1921.6(873.9,3739.2)pmol/L,P〈0.01]。血浆NT—proBNP判断住院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772(95%CI:0.718~0.825,P〈0.01),根据ROC曲线,将NT—proBNP判断住院死亡的切点值定为3500pmol/L,大于或等于此值时预测死亡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是70.3%、72.0%和71.9%,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7.8%和96.6%。大于此值者的住院病死率(17.8%)是小于此值者(3.4%)的5倍(P〈0.01)。回归分析表明,血浆NT—proBNP是失代偿心衰患者住院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P〈0.01)。结论入院时血浆NT—proBNP是急性失代偿心衰患者住院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以3500pmol/L为切点,预测住院死亡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超过70%,阴性预测值高达96.6%。
- 韦丙奇杨跃进张健张春玲顾晴高鑫窦克非张宇辉黄晓红康连鸣杨艳敏戴研于丽天张慧敏吕蓉
- 依折麦布联合辛伐他汀降脂疗效的荟萃分析被引量:19
- 2010年
- 目的对目前已发表的,研究依折麦布联合辛伐他汀降脂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荟萃分析。设计综述及随机对照试验的荟萃分析。方法系统检索三个电子数据库,并通过阅读相关综述及文章的参考文献进一步获取信息,两个作者独立阅读所有文献,按入选标准纳入试验。结果最终7个干预试验被纳入荟萃分析,研究对象共计4563人。荟萃分析显示,依折麦布联合辛伐他汀与单独口服辛伐他汀相比,血浆LDL-C水平下降-15.12%,(95%CI:-19.50,-10.73,P<0.0001)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相似的统计学差异也见于血浆HDL-C(1.89%,95%CI:1.21,2.57,P<0.0001)、TC(-13.5%,95%CI:-17.32,-9.68,P<0.0001)、TG(-3.09%,95%CI:-4.40,-1.78,P<0.0001)。结论经短期随机对照试验荟萃分析,依折麦布联合辛伐他汀相较于辛伐他汀单独应用能更有效的降低血脂水平,但是否能够降低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尚需要更多的长期干预试验提供证据。
- 马薇薇王倩倩孙凯王虎黄晓红
- 关键词:依折麦布辛伐他汀药物联合
- 高血小板反应性的非ST段抬高型ACS患者抗血小板药物应用临床研究
- 伍熙刘岗鲁洁郑欣馨崔锦刚赵雪燕郭颖黄晓红
- 外科手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合并主动脉瓣下隔膜14例临床特点及疗效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 分析接受外科治疗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合并主动脉瓣下隔膜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手术疗效.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于阜外医院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和主动脉瓣下隔膜切除术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合并主动脉瓣下隔膜患者的术前、术后和随访超声心动图结果,结合预后情况评估手术疗效.结果 14例患者纳入研究,平均年龄(48.1±11.9)岁;术前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Ⅲ~Ⅵ级患者11例,Ⅱ级患者3例.合并心房颤动患者4例,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5例.术后室间隔厚度[(13.9±5.3)mm比(18.1±4.5)mm]、左心室流出道压差[(11.6±7.9)mmHg(1 mmHg=0.133 kPa)比(94.2±37.3)mmHg]、左心房内径[(38.1±6.9)mm比(44.4±6.6)mm]和左心室射血分数[(63.2%±4.2%)比(69.0%±8.6%)]较术前明显降低(P均<0.05).术后随访(5.6±0.9)个月期间未发生死亡及其他不良心血管事件.随访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除1例患者再次出现心室间隔增厚,其余患者室间隔厚度、左心室流出道压差和左心房内径较术前明显降低.结论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合并主动脉瓣下隔膜患者临床合并症多,外科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 宋昌鹏黄晓红郭颖郑欣馨鲁洁房晓楠王水云
- 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发生肺动脉高压的单中心病例对照研究
- 伍熙黄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