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孝彬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术后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细胞
  • 2篇肝癌
  • 2篇肝切除
  • 2篇肝切除术
  • 1篇胆管
  • 1篇胆管支气管瘘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通路
  • 1篇信号通路调控
  • 1篇胰腺
  • 1篇胰腺癌
  • 1篇预警
  • 1篇预警系统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小肝癌
  • 1篇增殖
  • 1篇镇痛

机构

  • 5篇川北医学院附...
  • 1篇川北医学院
  • 1篇德阳市人民医...
  • 1篇自贡市妇幼保...

作者

  • 5篇黄孝彬
  • 4篇李建水
  • 1篇王强君
  • 1篇兰川
  • 1篇王亮
  • 1篇梁云
  • 1篇李晓琴
  • 1篇张光年
  • 1篇陈祖德
  • 1篇吴林
  • 1篇李勇

传媒

  • 2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实用医院临床...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咪达唑仑不同给药途径与右美托咪定静脉给药在儿童术后镇静镇痛效果对比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比较咪达唑仑不同给药方式与右美托咪定在儿童术后镇静及镇痛的有效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5年11月至2016年12在接受腹腔镜下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手术,需术后常规接受镇静治疗的1~3岁患儿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咪达唑仑肌肉注射组(0.2 mg/kg),咪达唑仑直肠给药组(0.2 mg/kg),咪达唑仑静脉给药组(0.05 mg/kg),盐酸右美托咪定静脉给药组(1.0μg/kg)各30例。比较各组给药后15分钟、30分钟、60分钟、2小时、6小时的镇静和镇痛深度。结果用药后15分钟、30分钟、60分钟、2小时,各组CHEOPS疼痛评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第6小时,咪达唑仑静脉给药组镇静效果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用药后各时点,各组间Brussel镇静评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术后需要镇静和镇痛的儿童,咪达唑仑和右美托咪定均是有效、安全的药物。如果需要短时间镇静镇痛,建议咪达唑仑直肠给药,尽量不采取静脉用药途径。如果需要长时间维持用药,建议使用右美托咪定持续静脉用药。
梁云李晓琴王亮陈祖德黄孝彬王强君吴林
关键词:咪达唑仑镇痛
肝癌综合治疗后胆管支气管瘘一例并文献复习
2022年
通过1例肝癌综合治疗后胆管支气管瘘患者的临床诊疗,回顾性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就胆管支气管瘘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手段予以讨论,以增强临床医师对其的认识,减少误诊的发生。现回顾2021年10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胆管支气管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就其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手段予以讨论。
曾新唐豪佑杨洋黄孝彬李建水
关键词:胆管支气管瘘肝癌
CTNND1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胰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2024年
目的:研究CTNND1调控胰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机制,为胰腺癌精准治疗提供新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生信分析验证CTNND1在胰腺癌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IHC)和qPCR进一步验证。Transwell、划痕实验和细胞增殖试验用于研究CTNND1对胰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裸鼠皮下成瘤实验检测CTNND1对人胰腺癌细胞成瘤能力的影响。结果:在胰腺癌细胞中敲低CTNND1可以抑制胰腺癌细胞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以及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加入LiCl(Wnt/β-catenin特异性激活剂)能部分恢复CTNND1敲低胰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裸鼠皮下成瘤显示,敲低CTNND1抑制了肿瘤裸鼠皮下成瘤。结论:敲低CTNND1能从体内外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胰腺癌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及皮下成瘤能力。
黄孝彬谢梦忆刘星宇黄小东李佳雨兰川兰川张光年张光年李勇
关键词:胰腺癌WNT/Β-CATENIN细胞迁移肿瘤侵袭细胞增殖
基于SEER数据的原发性小肝癌肝切除术后生存率列线图模型的构建及验证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基于SEER数据和中国数据建立并验证原发性小肝癌肝切除术后总生存率列线图模型。方法提取2004年—2015年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SEER数据库所登记的原发性小肝癌接受肝切除术治疗的1809例患者资料作为建模组;收集2010年—2017年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肝切除术治疗的小肝癌患者158例为验证组。采用单因素Cox风险回归、lasso回归、多因素Cox风险回归分析小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OS的影响因素。根据OS的独立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利用一致性指数(C-index)、绘制校准曲线及ROC曲线检验模型的预测能力。利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log-rank检验分析高、低风险组间的生存差异。结果多因素Cox风险回归分析发现性别(HR=1.22,95%CI:1.05~1.41,P=0.010)、Seer分期(HR=1.51,95%CI:1.23~1.85,P<0.001;HR=10.31,95%CI:2.53~42.04,P=0.001)、肿瘤直径(HR=1.22,95%CI:1.06~1.39,P=0.004)、脉管侵犯或转移(HR=1.43,95%CI:1.24~1.65,P<0.001)、AFP(HR=1.33,95%CI:1.16~1.54,P<0.001)是小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OS的独立危险因素。建模组C指数为0.621,其1、2、3年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66(95%CI:0.628~0.704),0.678(95%CI:0.647~0.708),0.663(95%CI:0.635~0.690);验证组C指数为0.718;其1、2、3年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5(95%CI:0.593~0.797),0.781(95%CI:0.706~0.856),0.759(95%CI:0.669~0.848)。根据列线图模型进行风险分层,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建模组和验证组的低风险组的预后均明显优于高风险组(P<0.01)。结论建立的原发性小肝癌肝切除术后生存率模型可以用于预测1、2、3年OS,可以使用于国内临床工作。
唐豪佑刘胜曾新黄孝彬杨洋邓大炜李建水
关键词:肝切除术列线图
BCLC 0/A期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评分预警系统的建立及其预测价值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建立BCLC 0/A期肝细胞癌(HCC)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评分预警系统(PLC-EWSPRS)并对其预测价值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09年1月—2015年1月行根治性切除的232例BCLC 0/A期HC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电话或门诊资料随访术后5年内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103例)和非复发组(129例)。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法检验。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BCLC 0/A期HCC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将独立危险因素赋值为2分,危险因素赋值为1分,建立PLC-EWSPRS系统。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其诊断效能。结果两组患者术前AST(Z=3.864,P<0.001)、ALT(Z=4.587,P<0.001)复发组明显高于非复发组,术前Alb(t=-5.628,P<0.001)复发组明显低于非复发组;复发组HBsAg阳性、包膜侵犯、微血管侵犯(MVI)、肿瘤直径≥5 cm、肝硬化(中重度)、非R0切除、5年死亡数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非复发组(χ2值分别为35.539、22.325、13.398、7.130、4.312、4.034、18.527,P值均<0.05)。回归分析显示:术前Alb<40 g/L(OR=5.796,P<0.001)、术前ALT≥40 U/L(OR=3.029,P=0.002)、MVI(OR=3.981,P=0.003)、HBsAg阳性(OR=7.829,P<0.001)、包膜侵犯(OR=5.357,P<0.001)、非R0切除(OR=3.048,P=0.018)均为根治性切除的BCLC 0/A期HCC术后5年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PLC-EWSPRS系统拟定的赋分标准,复发组最低分2分,最高分14分;非复发组最低分0分,最高分11分,复发组分值明显高于非复发组,两组患者分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预测根治性切除的BCLC 0/A期HCC者术后5年内复发的AUC(95%CI)为0.918(0.883~0.953),P<0.001;亚组预测低、中、高分数段术后5年内复发的AUC(95%CI)分别为:0.796(0.695~0.896),P=0.002;0.859(0.791
刘胜唐豪佑杨洋曾新黄孝彬顾秋红李建水
关键词:肝切除术复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