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急性鼻源性眶并发症的诊治
- 姜彦于龙刚秦作荣张胜男赵丽娟李玲玲李娜
- 鼻-鼻窦炎眶并发症2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 分析鼻-鼻窦炎眶并发症的临床特点,为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7年4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28例鼻-鼻窦炎眶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28例患者中并发眶周蜂窝织炎1例,眶内蜂窝织炎9例,眶骨膜下脓肿13例,眶内脓肿5例;其中年龄小于14岁者19例,14-17岁者2例,18岁及以上者7例;单纯药物治疗8例,药物联合手术治疗20例.分析28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2-19个月,全身症状及眼部症状均消失,鼻腔通气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鼻-鼻窦炎眶并发症的治疗包括单纯药物治疗和药物联合手术治疗,治疗方案的选择取决于患者病情的分期.及时的诊断、合理的治疗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 李娜于龙刚陈敏杨柳秦作荣姜彦
- 关键词:鼻窦炎眶疾病
- 咽胃吻合术后颈胃坏死折叠胸大肌肌皮瓣修补1例
- 2018年
- 1临床资料 患者,男,59岁。因进食呛咳1个月于2017-07-06入院,术前诊断:下咽恶性肿瘤、食管癌。患者于2017-07-13全麻下行"气管切开术、全喉全下咽切除术、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气管造瘘术、食管切除术、胃上徙管状胃成形术、咽胃吻合术、空肠造瘘术"。手术顺利,术后患者一般情况可,术后5天颈部引流管口有棕褐色液体流出,急诊手术探查,术中见颈部大量黄色脓性分泌物流出,颈段胃壁前份颜色淡黄色,无血运,上至舌根。
- 楚庆刚邱杰臧传善秦作荣孙彦孙莎莎
- JMJD3和EZH2在45例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分析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研究JMJD3及EZH2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5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喉癌、癌旁组织切片及相关临床特征数据,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标本。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JMJD3与EZH2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Kaplan-Meier分析JMJD3及EZH2与喉鳞状细胞癌3年总生存率的关联。[结果] JMJD3及EZH2在喉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χ^(2)=9.800、10.766,P均<0.01)。在喉癌组织中,JMJD3及EZH2的表达与患者肿瘤分化程度、肿瘤部位、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相关。JMJD3阳性表达及阴性表达患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68.2%、87.0%(χ^(2)=2.631,P=0.105);EZH2阳性表达及阴性表达患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70.8%、85.7%(χ^(2)=1.688,P=0.194)。JMJD3和EZH2在喉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2)。[结论]在喉鳞状细胞癌中JMJD3和EZH2均起了促癌基因的作用。JMJD3及EZH2的高表达与喉鳞状细胞癌的发生、转移、恶性程度存在显著关联,两者的失衡共同促进了喉癌的发生发展。
- 唐艳珍臧传善秦作荣姜立伟邱杰
- 关键词:喉鳞状细胞癌
- 三位欧美名人与头颈肿瘤
- 2021年
- 在医学知识普及深入的今天,发病率不低的头颈恶性肿瘤仍然被人们所忽视.许多国际名人罹患头颈肿瘤,他们与疾病抗争的故事会唤醒公众对头颈肿瘤及其危险因素的关注,鼓励患者战胜疾病,早日康复.本文介绍三位公众熟知的、病史公开的罹患头颈肿瘤的欧美历史名人的诊疗过程,他们是奥地利现代心理学之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意大利著名歌剧作曲家普契尼和美国著名歌唱家小萨米·戴维斯.
- 陈凯璇秦作荣孙彦
- 关键词:头颈肿瘤头颈恶性肿瘤历史名人诊疗过程现代心理学
- LncRNA XIST、miR-204及FN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 2021年
- 目的:探讨LncRNA XIST,miR-204及FN1在PTC组织和癌旁组织及LncRNA XIST在PTC细胞系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2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其癌旁组织中LncRNA XIST,miR-204及FN1的表达情况,应用QPCR检测3株甲状腺癌细胞系(BCPAP, TPC-1, KTC-1) LncRNA XIST、miR-204-5p的表达水平,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PTC细胞系BCPAP中LncRNA XIST的表达定位,应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人293T细胞的LncRNA XIST、miR-204及FN1相互作用。结果:与癌旁组相比,PTC癌组织组的LncRNA XIST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 <0.05),PTC癌组织组的FN1的表达水平极显著上调(p <0.01),而PTC癌组织组的miR-204-5p的表达水平极显著下调(p <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BCPAP细胞的LncRNA XIST的表达水平最高,且miR-204-5p的表达水平最低;LncRNA XIST主要在细胞质中表达;LncRNA XIST与miR-204有相互作用(p <0.05),FN1与miR-204有相互作用(p <0.05)。结论:LncRNA XIST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高表达,miR-204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低表达,FN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高表达;LncRNA XIST,miR-204及FN1相互作用,参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并可为甲状腺乳头状癌潜在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的寻找提供理论依据,LncRNA XIST可能是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和治疗的一个新靶点。
- 孙茂林张文伟姜立伟臧传善秦作荣王效军孙彦刘明波邱杰
-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
- NCOA5在4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NCOA5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NCOA5蛋白在4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配对癌旁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NCOA5蛋白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75%)高于癌旁组织(20%)(χ~2=24.261,P<0.01)。NCOA5表达与肿瘤分期(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χ~2=4.126,P<0.05;χ~2=4.043,P<0.05);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预后指数呈正相关(r=5.647,P<0.05)。[结论] NCOA5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高表达,对甲状腺癌的诊疗和预后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 楚庆刚张文伟姜立伟秦作荣邱杰
-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免疫组化
-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喉部分切除术1例
- 2022年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应用使一些存在手术必要性却因冠状动脉疾患而存在禁忌证的患者获得了根治性手术的机会[1]。临床上为合并较严重冠心病的恶性肿瘤患者实施手术极具挑战性。有学者同期进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恶性肿瘤切除术取得初步经验。喉癌合并较严重冠心病的患者进行同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喉癌切除术,经我们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依据关键词“喉癌、冠状动脉狭窄”进行了检索,在Pubmed上对主题词“laryngeal neoplams、coronary stenosis”进行了检索,尚未见相关报道。我们在2018年4月为1例T3声门型喉癌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并同期行喉部分切除术,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葛瑞锋秦作荣臧传善王效军孙彦
- 关键词: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喉部分切除术声门型喉癌根治性手术知识服务平台冠状动脉狭窄
- 马德龙病合并喉癌1例被引量:2
- 2020年
- 1临床资料患者,男,67岁.因声嘶7年、呼吸困难2月余,于2019-04-08入院.患者饮酒史20年,约100 ml白酒/天,吸烟史20年,约40支/天.既往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病史,无遗传性疾病家族史和传染性疾病史.查体: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8.7,颈围对称性增粗,颈部前区软组织增厚、质软、无压痛,颈动脉搏动正常,颈静脉无怒张,气管居中;间接喉镜:会厌无卷曲,表面光滑,会厌黏膜无红肿,抬举良好,声带欠清晰.辅助检查: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6.86 mmol/L,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2.26 mmol/L,载脂蛋白A1(apolipoprotein A1,APOA1)1.75 g/L,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3.59 mmo1/L.颈部超声:喉前区探及1.3 cm×1.2 cm及0.6 cm×0.4 cm低回声结节,边界尚清,结构欠清,不除外喉前淋巴结内癌转移.
- 徐文瑞葛瑞峰秦作荣孙钰博姜彦
- 关键词:喉肿瘤
- 接头蛋白Gab1和酪氨酸磷酸酶SHP2在5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接头蛋白Gab1和酪氨酸磷酸酶SHP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20年4月至2021年3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5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统计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分期(TNM分期)等临床资料。应用RT-qPCR、Western blot检测20例患者的新鲜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0例患者的组织石蜡切片,探讨Gab1和SHP2的表达情况和临床意义。[结果](1)RT-qPCR和Western blot显示,Gab1和SHP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免疫组化结果显示,Gab1和SHP2在癌组织中的表达(68.0%、64.0%)高于癌旁组织(36.0%、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Gab1和SHP2的表达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大小有关(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较晚的分期和较大的肿瘤直径组中表达较高。(4)Gab1和SHP2高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Gab1和SHP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468,P=0.001)。[结论]Gab1和SHP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中起着促癌基因的作用,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展、转移及恶性程度有关。Gab1和SHP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发展中存在协同作用的关系。
- 王得力张文伟秦作荣姜立伟刘明波邱杰
-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免疫组化RT-QP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