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血管
  • 2篇疗效
  • 2篇疗效观察
  • 1篇单个核细胞
  • 1篇低分
  • 1篇低分子
  • 1篇低分子量
  • 1篇低分子量肝素
  • 1篇低分子量肝素...
  • 1篇低能量
  • 1篇低能量氦-氖...
  • 1篇低能量氦-氖...
  • 1篇电图
  • 1篇血管内照射
  • 1篇血管内照射治...
  • 1篇血管性痴呆
  • 1篇血管性痴呆大...
  • 1篇药疗
  • 1篇药疗法
  • 1篇药物治疗

机构

  • 4篇解放军第15...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6篇孙鸣
  • 4篇彭昌鼎
  • 4篇王昌铭
  • 3篇吉国泰
  • 1篇程相铎
  • 1篇王艳霞
  • 1篇郑瑛
  • 1篇姬丽丽
  • 1篇郑鲁
  • 1篇王景周
  • 1篇孟雪
  • 1篇向静

传媒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临床神经电生...
  • 1篇中国行为医学...
  • 1篇人民军医
  • 1篇内科

年份

  • 2篇2008
  • 1篇2006
  • 2篇2003
  • 1篇199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免采血光子氧透射疗法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被引量:1
2003年
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迟发性脑病是指急性CO中毒患者在急性期的意识障碍恢复正常后,经过一段静止期又出现精神障碍、皮层功能障碍、基底核和锥体系损害等症状。应用免采血光子氧透射疗法合并药物治疗CO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36例,总有效率94%。证明免采血光子氧透射疗法治疗CO中毒后迟发脑病疗效满意,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王昌铭彭昌鼎孙鸣吉国泰
关键词: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并发症药物治疗康复
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帕金森病32例被引量:1
2003年
孙鸣彭昌鼎吉国泰王昌铭付丽
关键词: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帕金森病
神经肌电图在慢性吉兰—巴雷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2006年
慢性吉兰—巴雷综合征神经科临床较常见,起病隐袭,无明显前驱症状。临床主要表现为肌无力、肌萎缩,部分患者感觉障碍不明显,容易误诊为肌病、运动神经元病、颈椎病等,延误治疗。因此,及时行神经肌电图检测,明确诊断,给予正确治疗是非常重要的。现报告曾被误诊的3例典型病例如下。
郑瑛姬丽丽彭昌鼎孙鸣郑鲁
关键词:神经电图肌电图肌萎缩
低分子量肝素钙联合疏血通治疗脑梗死93例临床疗效观察
2008年
吉国泰彭昌鼎王艳霞王昌铭孙鸣
关键词:低分子量肝素钙疏血通脑梗死中医药疗法
氟桂利嗪、丙戊酸钠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
1999年
彭昌鼎孙鸣王昌铭
关键词:偏头痛氟桂利嗪丙戊酸钠
脐血单个核细胞颈内动脉输注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及脑组织神经生长因子的影响
2008年
目的观察颈内动脉输注脐血单个核细胞(human cord blood mononuclear cells,HCMNCs)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认知功能及脑组织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含量的影响。方法改良Pulsinellis四血管阻断法建立VD大鼠模型;体外分离HCMNCs,术后24h颈内动脉输注数量为3×10^6/0.5ml的Brdu标记细胞;利用穿梭箱系统和ELISA法检测注射HCMNCs后2,4,8周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以及脑组织NGF含量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AAR比率(55.4±4.5,42.1±4.5,44.2±3.6)明显低于对照组(91.7±3.9,90.0±4.3,92.5±5.0)(P〈0.01),治疗组(67.1±3.3,69.2±4.7,70.8±4.7)较模型组显著提高(P〈0.01)。术后2周模型组大鼠脑组织NGF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4周时达到高峰(P〈0.01),8周时则明显下降,与2周时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颈内动脉输注HCMNCs后治疗组大鼠脑组织NGF含量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1),4周时最高(P〈0.01),8周时略有下降,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与4周时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颈内动脉输注HCMNCs可显著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增加VD大鼠脑组织NGF含量,具有脑保护作用。
王昌铭孟雪向静程相铎王景周孙鸣吉国泰
关键词:脐血单个核细胞血管性痴呆神经生长因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