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连锋

作品数:6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油田
  • 3篇油藏
  • 3篇双河油田
  • 3篇聚合物驱
  • 2篇剩余油
  • 2篇提高采收率
  • 2篇普通稠油
  • 2篇普通稠油油藏
  • 2篇采收率
  • 2篇稠油
  • 2篇稠油油藏
  • 1篇断块
  • 1篇性能研究
  • 1篇岩心
  • 1篇数值模拟
  • 1篇驱油
  • 1篇驱油体系
  • 1篇微观剩余油
  • 1篇井网
  • 1篇井网调整

机构

  • 6篇中国石化

作者

  • 6篇张连锋
  • 3篇李洪生
  • 2篇李俊杰
  • 2篇卢军
  • 1篇于春生
  • 1篇杨晓培
  • 1篇胡书奎
  • 1篇苏娜
  • 1篇王建军
  • 1篇郭欢欢
  • 1篇王艳霞
  • 1篇张小静

传媒

  • 3篇石油地质与工...
  • 2篇油气藏评价与...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双河油田强边水小断块普通稠油油藏聚合物驱开发实践与认识被引量:1
2017年
双河油田核二段油层层数多、单层含油面积小、非均质性严重、边水活跃,属于典型的强边水小断块油藏,综合含水高,开发效果逐年变差,为此,开展小断块油藏聚合物驱边水控制技术、井网调整技术、注采参数优化技术、前缘段塞优化技术以及合理配产配注技术等研究和初步应用,应用结果表明,聚合物驱可有效提高强边水小断块油藏最终采收率。
张连锋
关键词:双河油田聚合物驱
交联聚合物在岩心孔隙中长期滞留性能研究——以双河油田Eh3Ⅳ5-11岩心为例被引量:1
2020年
为进一步认识交联聚合物在岩心孔隙中长期滞留的性能变化及对储层孔渗伤害的程度,采用双河油田核三段Ⅳ油组5-11层系天然岩心进行室内实验。通过CT扫描,研究了不同渗透率岩心进行交联聚合物驱后孔隙度、渗透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天然岩心在注交联聚合物结束后,岩心孔隙和喉道中充满交联聚合物,岩心孔渗降低幅度较大;在地层条件下静置12个月后,交联聚合物在岩心中会产生降解,岩心孔、渗可以恢复,其中,高、中渗岩心孔渗恢复最好,恢复率均在90%以上,但低渗岩心恢复程度较差。实验结果进一步明确了交联聚合物适宜的油藏条件,为矿场调剖提供了依据。
钟玉龙张连锋李洪生卢军王建军满强
关键词:双河油田交联聚合物
近废弃油藏延长生命周期开发调整技术被引量:1
2024年
针对近废弃油藏特高含水、优势通道发育、剩余油高度分散、非均质性强等主要矛盾,以双河油田北块Ⅱ(2油组)4—5层系为例,采用油藏精细地质建模、数值模拟方法和微观驱替实验方法,表征了聚合物驱后油藏剩余油分布特征。聚合物驱后宏观剩余油平面上注采非主流线、主流线弱势区及注采井距较大的边部区域剩余油饱和度较高,纵向上正韵律顶部剩余油富集;微观剩余油以半束缚态为主,依据剩余油分布特征提出了非均相复合驱变流线井网加密调整技术思路。通过井网变流线加密调整,形成交错式行列井网模式,流线方向转变30°以上,流线转向率达80%,促使剩余油有效动用。数值模拟预测该技术可提高采收率10.96%,新增可采储量70.61×10^(4) t,延长生命周期15 a,为聚合物驱后油藏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提供新的技术方法。
张连锋张伊琳郭欢欢郭欢欢李洪生梁丽梅李俊杰胡书奎
关键词:聚合物驱后油藏数值模拟剩余油加密调整提高采收率
普通稠油油藏聚合物驱技术应用——以古城油田泌125区块为例被引量:6
2020年
针对古城油田泌125区块特有的油藏条件,运用油藏工程方法及数值模拟技术系统地开展普通稠油油藏井网调整技术研究,为驱油体系发挥驱油作用提供了适宜的井网条件;采用室内实验及数值模拟技术优化注入参数,有效地发挥了聚合物驱降低油水流度比、扩大波及体积的作用;形成的普通稠油油藏聚合物驱技术应用于古城油田泌125区块,取得较好的增油降水效果。从注入能力、油井见效率、增油降水幅度等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开采特征,实现了普通稠油油藏化学驱技术的突破,对油田化学驱、资源接替、提高普通稠油油藏采收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申乃敏张连锋张小静李俊杰王艳霞张伊琳
关键词:古城油田普通稠油井网调整聚合物驱
特高含水开发后期微观剩余油量化方法
特高含水开发后期储集层中剩余油的多少、微观形态及其分布特征是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基础条件,目前研究剩余油的方法主要包括精细油藏数值模拟、油藏动态分析、密闭取芯分析等,这些方法可以对宏观剩余油进行量化表征,而对微观剩余油只能...
于春生杨晓培李洪生张连锋苏娜
关键词:高含水微观剩余油
适用于双河油田聚驱后油藏的非均相复合驱油体系研究被引量:5
2020年
聚合物驱后油藏储层非均质矛盾加剧,剩余油分布更加分散,常规化学驱进一步提高采收率难度大。针对双河油田北块Ⅱx层系聚驱后中高渗透率砂砾岩油藏特点,设计一种由聚合物、黏弹颗粒驱油剂PPG和高效表面活性剂组成的非均相复合体系,开展了驱剂优选、热稳定性评价及注入方式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得到的P/PPG/S非均相复合体系具有高黏弹、超低界面张力的优异性能,热稳定性能良好,能够有效改善储层非均质性,扩大波及体积,同时提高驱油效率。岩心驱油实验表明,模拟油藏条件下,采用P/PPG与P/PPG/S非均相复合体系组合驱替的方式,聚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27.8%,从而为双河油田聚合物驱后油藏有效提高采收率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法。
王正欣张连锋杨璐刘艳华卢军张卓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提高采收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