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
- 作品数:130 被引量:1,919H指数:24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放置宫内节育器后子宫异常出血的治疗被引量:27
- 2004年
- 宫内节育器(IUD)是我国育龄妇女使用最广泛的避孕方法,具有高效、安全、方便等优点。但放置IUD后,月经量增多,出血期延长等,是影响继续使用IUD的主要原因,为保护广大妇女生殖健康,国内外开展了多项研究。目前主要治疗方法有,抗纤溶制剂、抗前列腺素制剂、止血药、抗氧化剂、含药IUD以及中药针灸等治疗,以提高IUD的续用率。
- 王欣韩丽晖
- 关键词:宫内节育器子宫出血
- 临床进修与短期强化模拟培训相结合在妇科宫腔镜技能培训中的效果评价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评价临床进修与短期强化模拟培训相结合的模式在妇科宫腔镜技能培训中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接受宫腔镜培训的初学学员根据培训模式不同分为两组;组1(临床进修组),参加3个月的官腔镜临床进修学习,共24人;组2(临床进修+短期强化模拟培训组),临床进修3个月,其中包括1周宫腔镜技能强化模拟培训,共22人。培训结束后,两组均行宫腔镜技能操作考核,对各项考核指标采用等级评分。两组间各指标得分均值的比较选用秩和检验,P〈O.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组1相比,组2在宫腔镜时间控制(聘0.03)、镜下操作前瞻性(P=0.02)、手术操作准确性(P=0.00)、术中特殊情况处理(P=0.04)方面掌握得更好。得分更高。结论临床进修与短期强化模拟培训相结合的模式能明显提高宫腔镜技能培训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张颖王永军刘芸王欣郭银树成九梅段华
- 关键词:宫腔镜
- 北京地区低出生体重儿的现状调查被引量:15
- 2014年
- 目的:探讨北京地区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病情况、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对北京地区2011年1月~2011年12月分娩的孕妇,采用多中心、分层的方法,选取北京妇产医院、友谊医院、大兴妇幼保健院、通州妇幼保健院进行调查,采集病例18396例,回顾性分析低出生体重儿的现状。结果北京地区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为4.4%,超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为0.03%,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为0.46%,巨大儿发生率为7.55%;低出生体重儿中,平均分娩孕周为34.69±2.831,其中早产儿占71.22%,胎膜早破新生儿占38.2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早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居民类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和多胎妊娠是低出生体重儿的危险因素。结论北京地区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为4.4%,低出生体重儿中早产儿及胎膜早破新生儿居多,北京地区低出生体重儿的危险因素是早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居民类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和多胎妊娠。
- 姜海利王欣张为远
- 关键词:低出生体重儿发病率
- 羊膜腔穿刺与脐静脉穿刺指征分析被引量:7
- 2008年
- 目的探讨羊膜腔穿刺及脐静脉穿刺用于产前诊断指征的掌握。方法对2005年8月至2007年2月1583例经羊膜腔穿刺及137例经脐静脉穿刺进行胎儿染色体检查的孕妇产前诊断指征分析。结果羊膜腔穿刺发现异常核型41例(2.59%),脐静脉穿刺检出异常核型28例(20.4%),羊膜腔穿刺主要产前诊断指征为高龄,唐筛高危,B超提示胎儿异常,不良孕史,孕妇本人或丈夫染色体异常,其中B超提示胎儿异常及孕妇本人或丈夫染色体异常者染色体异常核型检出率为8.33%和7.69%,较其他组明显增高,有统计学意义.脐静脉穿刺的主要指征为B超提示胎儿异常,胎儿宫内发育受限等,其染色体异常核型检出率明显增高分别为21.3%和23.1%。结论B超提示胎儿异常及胎儿宫内发育受限、应积极行产前诊断。
- 陈奕王欣王清黄醒华
- 关键词:羊膜腔穿刺脐静脉穿刺产前诊断指征
- 输卵管性不孕的介入治疗及效果评价被引量:12
- 2011年
- 输卵管具有拾卵功能,输卵管内完成配子运送、成熟、受精以及胚胎早期发育。输卵管性不孕是指各种因素导致输卵管管腔的蠕动能力减退、拾卵及将受精卵运送到宫腔的三大功能丧失。近年来,随着性传播疾病发生率的上升以及宫腔操作增加等,
- 王欣段华
- 关键词:输卵管性不孕介入治疗宫腔操作疾病发生率输卵管内早期发育
- 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联合子宫腺肌病灶切除对子宫、卵巢血流及内分泌激素的影响被引量:23
- 2012年
- 目的观察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联合子宫腺肌病灶切除对子宫、卵巢血流与内分泌激素的影响。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2月97例子宫腺肌病在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接受治疗,对随访资料完整的37例进行研究,比较手术前后子宫体积、子宫动脉及卵巢动脉血流指数变化,并观察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早卵泡期FSH、LH、E2水平。结果术后1、3、6、12个月子宫体积分别为(172.85±65.38)、(166.40±51.57)、(149.62±58.76)、(153.91±62.42)cm3,较术前(428.96±79.23)cm3明显缩小(q=24.294,P<0.05;q=24.906,P<0.05;q=26.497,P<0.05;q=26.090,P<0.05)。术后1、3、6、12个月子宫动脉Vmax分别为(0.29±0.12)、(0.27±0.09)、(0.28±0.11)、(0.22±0.13)m/s,较术前(0.49±0.17)m/s明显下降(q=9.594,P<0.05;q=10.553,P<0.05;q=10.073,P<0.05;q=12.952,P<0.05)。术后1、3、6、12个月子宫动脉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分别为0.82±0.18、0.79±0.14、0.78±0.08、0.77±0.15,较术前0.69±0.13明显增高(q=5.654,P<0.05;q=4.349,P<0.05;q=3.914,P<0.05;q=3.479,P<0.05)。术后1、3、6、12个月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分别为1.84±0.43、1.69±0.56、1.72±0.40、1.79±0.69,较术前1.13±0.48明显增高(q=8.266,P<0.05;q=6.519,P<0.05;q=6.869,P<0.05;q=7.684,P<0.05)。术后各时点卵巢动脉Vmax、RI、PI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F=1.40,P=0.236;F=0.38,P=0.814;F=0.33,P=0.857)。手术前后患者E2、FSH、LH水平无明显变化(F=1.46,P=0.215;F=0.20,P=0.937;F=0.08,P=0.989)。结论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联合子宫腺肌病灶切除使子宫体积明显缩小、血供明显降低,对卵巢血流及体内内分泌激素水平无明显影响,可作为无生育要求子宫腺肌病患者的微创治疗选择。
- 王欣成九梅段华
- 关键词:子宫动脉阻断术腹腔镜卵巢血流
- 孕产妇早期深静脉血栓形成13例诊治分析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探讨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孕产妇的临床诊治过程与母儿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2004年11月至2013年9月间妊娠期及产褥期深静脉血栓形成孕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依据临床表现及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共有13例孕产妇符合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2例,肺栓塞1例同时合并右下肢静脉血栓形成,69.2%的患者存在除血液高凝外的其他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史与高危因素。血液化验纤维蛋白原定量(4.82±0.87)g/L,D-dimer定量(659.00±142)ng/ml,均超出参考值范围,符合孕产妇高凝状态及继发纤溶亢进,所有的患者均进行了抗凝治疗,对肺栓塞患者采取了手术取栓治疗,无出血并发症,所有患者正常生存。2例为孕期发生深静脉血栓,孕周分别为25周双胎和38周单胎妊娠;双胎孕25周患者行米索前列醇引产术,孕38周单胎妊娠者行剖宫产终止妊娠。11例为产褥期发生,行抗凝治疗后未观察到产后出血(>500ml/d)。所有患者中7例剖宫产终止妊娠,新生儿正常生存,6例阴道分娩,其中4例足月儿生存,2例行米索前列醇引产胎儿丢失。结论妊娠期及产褥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存在诱发因素时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明显增加,对于确诊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孕产妇,抗凝治疗是有效的措施;对于严重影响血流动力学稳定的肺栓塞患者,手术取栓结局良好。
- 任明保王欣李巍郑月红张超纪
- 关键词:孕产妇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诊治
- 高龄产妇界定线对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被引量:4
- 2015年
- 在国内的相对剖宫产指征中,高龄产妇(年龄≥35岁)是较为常见的指征,广泛的存在于各级别医院,包括三级医院,无任何医学指征的高龄产妇要求剖宫产分娩可放宽手术指征,同意实施手术。国外指南显示,虽然高龄产妇发生产程停滞的风险增加,但高龄并不作为剖宫产的医学指征用于临床。本研究针对高龄产妇界定线-35岁前后的产妇分娩方式作以研究,以明确高龄产妇这一界定是否影响产妇的分娩方式。
- 侯磊王欣邹丽颖姜海利任明保张为远
- 关键词:高龄产妇产妇分娩方式剖宫产分娩产程停滞高龄经产妇胎位异常
- 羊膜制品对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宫腔渗出液中细胞因子的影响及意义被引量:27
- 2016年
- 目的:探讨羊膜制品对宫腔粘连分离术( 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adhesions ,TCRA)后宫腔渗出液中与粘连有关细胞因子浓度变化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选择30例因重度宫腔粘连实施TCRA,随机分为研究组15例:宫腔内放置覆盖羊膜制品的Foley’ s球囊导管;对照组15例:宫腔内仅放置Foley’ s球囊导管。分别于术后3 h、6 h、9 h、12 h、24 h、48 h、72 h和4 d、5 d、6 d、7 d经球囊导管收集宫腔渗出液,测量肿瘤坏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和白细胞介素1( interleukin-1,IL-1)的浓度,观察羊膜制品使用后子宫腔创面渗液量与上述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宫腔渗液量的变化:研究组总渗液量(30.6±18.2)ml,显著少于对照组(62.7±32.9)ml (t=-3.307,P=0.003);研究组术后48 h渗液量达峰值,中位数5.50 ml(0.50~13.00 ml),7 d时渗液量显著低于48 h水平(χ^2=15.691,P=0.000);对照组术后4 d渗液量达峰值,中位数11.50 ml(3.00~23.00 ml),7 d时渗液量显著低于4 d水平(χ^2=9.549,P=0.002);研究组术后7 d渗液量中位数1.00 ml(0.00~2.00 ml),显著少于对照组中位数6.50 ml (5.00~8.00 ml)(Z=-4.666,P=0.000)。3种粘连相关细胞因子:研究组术后48 h TNF-α达峰值浓度(279.35±29.52)ng/L,术后7 d降为(243.56±43.99)ng/L(q=3.990,P<0.05);对照组TNF-α术后48 h达峰值浓度(309.18±35.20)ng/L,与术后7 d (285.06±38.20)ng/L无统计学差异(q=2.485,P>0.05)。研究组VEGF术后72 h达峰值浓度(629.24±101.38)ng/L,术后7 d降为(428.16±104.35)ng/L(q=6.974,P<0.05);对照组VEGF术后24 h达峰值浓度(713.47±110.20)ng/L,术后7 d降为(564.59±119.92)n
- 祝鑫瑜段华王欣汪沙甘露
- 关键词:宫腔粘连宫腔粘连分离术白介素1
- 阻击阴道炎的7条防线
- 2010年
- 准妈妈是阴道炎症的易感人群。哪些方法可以帮助她们远离阴道炎呢?
- 赵艺王欣
- 关键词:海上油田开发合同谈判财政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