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
- 作品数:300 被引量:3,484H指数:32
- 供职机构:西安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岩土工程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水利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静动载下共面非贯通裂隙贯通机制分析
- 共面非贯通裂隙的贯通机制对于确定外载下岩质边坡的滑动面位置及滑动面综合抗剪强度至关重要。采用预制共面非贯通裂隙石膏模型试样单轴静动载对比试验,对不同裂隙倾角共面排列裂隙的扩展、贯通过程进行了观测.研究显示:共面非贯通裂隙...
- 张平李宁李夕兵
- 关键词:动载贯通机制抗剪强度
- 文献传递
- 饱和正冻土多孔多相介质的理论构架被引量:59
- 2002年
- 通过对冻土多孔多相微元体的平衡方程、各相成分之间的变形协调方程 ,推导出冻土体 (考虑土骨架与冰颗粒之间相互作用力———冻胀力 )的有效应力原理、正冻土单元的连续性方程及各相成分的能量转换与传递方程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正冻土的控制微分方程的理论框架 ,从而建立了在多孔固液介质的质量守恒方程与多孔多相介质的热、能守恒方程的基础上的全面考虑冻土中骨架、冰、水三相介质水、热、力与变形真正的耦合作用的数理方程 ,比当前国际流行的正冻土流体动力学模型、刚冰模型和热力学模型更全面地描述了正冻土的水、热。
- 陈飞熊李宁程国栋
- 软弱围岩中隧洞衬砌裂缝机理分析被引量:3
- 2000年
- 本文针对一实际膨胀性围岩隧洞工程中衬砌出现裂缝的现象 ,应用引进的岩土工程仿真分析软件 FINAL对隧洞施工期的围岩变形与薄拱片钢筋混凝土衬砌结构的内力、强度特性进行了较系统的数值仿真分析。分析中考虑了围岩本身的膨胀、流变特性 ,重点探讨了衬砌支护时间和回填灌浆质量对衬砌裂缝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 :a.该隧洞围岩在运行期受膨胀压力的影响较小 ;b.衬砌支护时间是一重要因素 ,但在本文条件下仍不是主要原因 ;c.回填灌浆质量对衬砌裂缝的产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 陈飞熊李宁魏俊鸿姜福基
- 关键词:膨胀围岩
- 基于修正FDA方法的黄土高填方地基工后沉降分析被引量:13
- 2015年
- 为了进一步探索黄土高填方机场工后沉降的形成机制,以便于对其进行预测,以吕梁机场试验段为研究对象,结合大量的原位监测资料和室内压缩试验,采用修正FDA方法,试图将工后期排水固结变形和次固结(蠕变)变形进行分离,并采用基于Mikasa固结理论和Voigt-Kelvin黏弹性模型的沉降量–沉降速率曲线法进一步对该方法进行对比验证。研究表明:黄土高填方地基工后总沉降中约74%的沉降分量为深厚黄土地基的主固结沉降,其余的沉降主要以原地基及填筑体的蠕变引起,故基于修正FDA方法在分析黄土高填方工后沉降量形成机制的应用中比较符合工程实际,对类似工程的设计和工后沉降预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朱才辉李宁
- 关键词:地基基础工后沉降
- 旋压入土式静力触探机制研究被引量:5
- 2011年
- 由于现有静力触探机械设备提供的动力有限,使得静力触探技术无法应用于较硬土层或较深土层中(应力较高)。保证探头顺利平稳地探入较硬土层,是触探技术应用于硬土层的前提条件。通过对旋压式触探时探头上的受力进行分析,推导了不考虑侧壁摩擦力的旋压式触探的总锥尖阻力和扭矩的理论模型,同时也推导了用旋压式触探测试成果计算锥土间摩擦系数的数学模型,并在室内旋压式触探仪上进行相应的试验,试验结果不仅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而且试验结果表明:对同一土体制成不同含水率、干重度的试样进行相同的探入速度和旋转速度下的旋压式触探,所得的扭矩与总锥尖阻力呈线性关系。根据数学模型计算的锥土间摩擦系数要比土体的内摩擦系数大得多,但两者具有较明显的一致性。结合土层的各向异性的特点、锥土间的摩阻力的存在等因素分析了旋压式触探方式能够降低总锥尖阻力的原因。
- 宋玲刘奉银李宁
- 关键词:岩土工程工程勘察触探试验
- 锦屏一级电站左岸边坡稳定性分析
- 锦屏一级水电站各水工建筑物岩体在开挖过程中将形成一系列高边坡,自然边坡达到1000 m,开挖边坡的高度达到了300~500m,边坡问题十分突出。针对左岸边坡由于深部裂缝,断层f42-9,f5(f8),煌斑岩脉组成巨大变形...
- 李宁何敏张鹏于冲
- 关键词:边坡稳定性三维有限元断层
- 文献传递
- 边坡潜在滑动面模拟方法研究
- 潜在滑动面的确定和模拟是研究边坡稳定性的关键问题,滑动面的确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较为均质的土质边坡可通过理论方法直接确定,非均质的岩质边坡均需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综合确定。目前常用的滑动面模拟方法有:无滑动面模型、薄层实体...
- 李宁郭双枫姚显春
- 关键词:边坡潜在滑动面
- 基于FLAC^(3D)的含相变三场耦合简化算法被引量:8
- 2017年
- 为了探求简便实用且可服务于实际冻土工程研究的含相变THM(温度场–渗流场–应力场)耦合算法,基于含相变三场耦合能量平衡方程和冻融过程能量阶段假设,提出水–冰相变简化算法;对热–流–力算法进行串并联,得到三场耦合简化算法;并将该简化联合算法应用于FLAC^(3D)对室内岩样冻融试验进行再现,模拟结果与室内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表明该简化算法可行。同时对试验进行扩展,探讨不同因素对温度场和变形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流换热系数、冻结温度、环境温度越高相变持续时间越短,径向最大冻结应变越大;孔隙率或含水率越大,相变持续时间越长,径向最大冻结应变越大;膨胀系数和冻融循环次数越大,径向最大冻结应变也越大。研究成果对认识岩石冻融环境下温度、变形规律以及相关室内试验设计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李国锋李宁李宁刘乃飞
- 关键词:岩石力学冻融循环
- 某古建筑砖土结构基座病害探测分析被引量:3
- 2018年
- 古建筑基座主要由砖–土材料构成,因年久失修而产生的病害问题较为严重。以某古建筑为研究对象,采用地质雷达和面波等无损探测方法,结合土壤电阻法和TDR等方法对其水害和结构病害特征进行大量现场监测,结果表明:(1)降雨后,基座外砖墙以内厚约3.0 m范围和内置排水管外围约1.0 m范围内的夯土层饱和度明显高于其他部位,由于外墙裂缝、内置排水管管口裂缝及海墁下部防渗层的失效等,是造成基座渗漏水、泛碱、脱皮的主要诱因;(2)基座顶部以下5.0 m深度范围内的砖土结构损伤较底部严重,且基座4个侧面的病害差异分布不均;(3)受降雨影响,基座顶部夯土层的含水率有上升趋势,基座底部的含水率明显高于基座中上部,电阻率也明显低于中上部,但基座底部夯土层和地基内含水率呈下降趋势,表明基座上部的水分有向基座底部和地基内迁移的趋势。通过多角度的相互验证研究,为深入探索古建筑基座结构病害的形成机制提供了一套可行的研究思路。
- 朱才辉李宁郭炳煊刘钦佩
- 关键词:病害探测
- 非贯通裂隙介质中波传播特性试验研究被引量:10
- 2009年
- 以研究非贯通裂隙对波传播的影响为主要目标,采用类岩石材料模型试件模拟节理裂隙介质,对不同裂隙长度、裂隙厚度、裂隙倾角、裂隙密度、裂隙形态(连续与非连续)的非贯通裂隙试件的声波特性进行超声波试验研究,测试和分析纵波在裂隙介质中的波速变化和振幅衰减规律。以国际大型的岩土工程分析程序FINAL为数值分析平台,进行与模型试验相对应的裂隙介质中的波传播数值仿真分析,对比分析纵波波速和波幅衰减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波速随裂隙长度变化很不明显;波幅的衰减取决于与波传播方向相垂直方向的裂隙水平投影长度,裂隙水平投影长度越大,波幅衰减量越大;随裂隙排数的增加,波幅发生衰减,2排裂隙试件的波幅值约为1排裂隙波幅值的1/2,3排裂隙试样的波幅值约为1排裂隙波幅值的1/3,且随裂隙增加,最大波幅值发生滞后现象。
- 毕贵权李宁李宁
- 关键词:岩石力学非贯通裂隙波传播纵波波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