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 作品数:50 被引量:713 H指数:15 供职机构: 合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经济管理 环境科学与工程 文化科学 水利工程 更多>>
政府补贴扩大员工工资差距了吗 2014年 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研究补贴行为对企业员工工资的"溢价"假说,并进一步使用广义倾向得分匹配法刻画补贴强度与员工收入增长之间的因果对应关系。研究结论表明,作为政治关联的政府补贴行为确实能为企业员工带来收入上的"回报",其中国有、亏损以及中西部企业表现出更高的工资"溢价"。当补贴强度大于5%时,随着补贴力度的增强,政府补贴越能够显著地促进员工收入的增长。政策含义表明需要关注政企关系在收入差距中的影响;逐步调整补贴政策的激励导向,发挥市场对企业绩效进而对员工收入的调节作用。 李静 彭飞关键词:政府补贴 工资差距 基于环境核算的中国省区TFP增长估计:1990—2011 被引量:1 2013年 我国传统的TFP的增长核算办法没有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对TFP增长的估计是有偏的.在传统生产函数中引入能源消费作为环境排放的引致变量,设置一定的碳税率,利用我国29个省区1990~2011年的面板数据,对中国绿色TFP增长率进行估计,结果表明,忽略环境因素的TFP核算高估了技术进步等因素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考虑环境因素的绿色TFP远低于传统TFP的增长率;特别是西部地区,即便以最小税率考察,多数年份仍然处于负增长态势.考虑到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针对我国各省区设置较低的碳税率可能更加有利于经济发展. 谢众 李静关键词:环境外部性 能源 碳税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含污量与变动因素——兼论环境恩格尔假说的检验 被引量:2 2017年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强并日益成为新常态,在农村居民消费能力提升的同时,适时转换消费模式,降低其对环境的损害是可持续性发展的应有之意。本文利用2002-2012年中国30省的投入产出表及延长表测算了农村居民消费含污量并利用SDA方法对其分解,结果表明,除固体废物外,中西部农村居民消费含污量高于东部地区且均呈下降趋势,其变化主要受消费规模正效应和污染排放强度负效应影响,同时也与居民收入呈反向变动关系,环境恩格尔假说成立。研究对于推动农村居民消费转型升级,提倡绿色消费以及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等都具有较好的政策含义。 李静 吴文瑾 刘丽雯资源与环境约束下的产粮区粮食生产用水效率与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8 2015年 选取产粮区玉米、水稻和小麦三种作物,在考虑农业水污染的情况下,利用能够弥补决策单元(decision making unit,DMU)数量相对不足的窗式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方法探究产粮区2003-2012年三种作物用水效率及其决定因素。结果表明:三种粮食作物生产用水效率随着时间的推移均有所提高,但明显低于各自的技术效率;用水效率从高至低依次为玉米、小麦和水稻,而技术效率则依次为水稻、玉米和小麦;粮食主产省用水效率均比非粮食主产省高;长期偏低的农业水价并未真正反映水资源的经济价值。依据以上情况,提出产粮区应通过引入先进农业灌溉设备与技术,并根据产粮区粮食生产与环境特点制定适宜的水价机制来提高用水效率。 李静 马潇璨关键词:粮食主产省 用水效率 技术效率 中国农业技术进步的绿色产出偏向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1999-2018年农业绿色TFP增长的技术进步产出偏向分解 被引量:12 2020年 在中国农业生产持续增长的同时,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将农业主要水污染物(总氮和总磷)排放量作为非期望产出,采用基于RDM方向性距离函数的DEA模型测算并分解1999-2018年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指数,并进一步分析农业技术进步的产出偏向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农业绿色TFP增长率持续提高,产出偏向型技术进步是农业绿色TFP增长的重要来源;中国农业技术进步具有明显的产出偏向性并总体上偏向绿色产出(即偏向减少污染物排放),表现为技术进步偏向减少总氮和总磷排放的省份数波动上升以及各区域的技术进步绿色产出偏向程度都有所提升,但也存在时空差异;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农业人力资本水平、粮食播种面积占比、城乡收入差距、农业政策支持力度的提高有利于农业技术进步绿色产出偏向程度的提升,而城市化水平和农业化肥施用量的增加会阻碍农业技术进步绿色产出偏向程度的提升。应从农业支持政策、环境规制、绿色技术供给、农业生产者发展等多方面多措并举,不断提升农业技术进步的绿色产出偏向程度,以实现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李静 张传慧关键词:农业技术进步 方向性距离函数 中国家庭消费的能源环境代价 被引量:9 2017年 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模式,居民家庭消费日益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如何更好地引导其尽可能地降低对环境的损害效应,是决定经济绿色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问题。利用WIOD(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数据,本文通过投入产出分析法测算了2000—2014年中国家庭消费对能源消耗、CO2排放和SO2排放的影响,采用LMDI分解法研究了家庭消费规模、家庭消费结构和效率变化三个因素对其变化的影响,并对中国家庭消费含能(污)量进行脱钩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4年,家庭消费含能量和含碳量都呈现增加趋势,其中煤和油是最主要的家庭能源消费品种,而家庭消费含硫量呈现递减趋势;制造业和服务业是家庭消费含能(污)量的主要引致来源;家庭消费含能(污)量的增加主要是家庭消费规模快速增长带来的规模效应引起的,能耗或排污效率的提高带来的效率效应有效地抑制了规模效应,部门家庭消费结构的变动带来的结构效应影响较小;近年来,中国家庭消费含能(污)量与经济增长之间表现出强脱钩状态,反映出经济增长的同时家庭消费引起的能耗和排污有所下降的向好形势。政策含义表明,要有效控制家庭能耗和排污规模,需进一步优化家庭能源消费结构,加快绿色清洁能源消费的转型;以家庭消费含能(污)量的部门分布为突破口,鼓励居民家庭选择消费较为清洁型的制造业产品或环保型的服务;提高消费品关联的产业部门的能源利用效率或污染治理效率,进而倒逼或引导部门结构的可持续性转变。研究对于发展绿色消费、优化能源结构、促进节能减排都具有重要的现实含义。 李静 刘丽雯城市空气污染与收入关系的EKC再检验 被引量:3 2013年 文章通过构建污染健康损害指数,考察空气污染浓度对人体健康的损害程度,检验中国城市空气污染与收入间关系的EKC特征。基于2000—2010年11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健康损害指数的Tobit随机效应回归结果与利用污染物浓度的估计结果基本具有相同的变化形态,三类污染物与人均GDP间关系均呈N型特征,即倒u型的翘尾态势。表明中国城市空气污染的健康损害在经历了有效地控制之后,又出现了反弹的迹象。 李静 彭飞关键词:空气污染 人均GDP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淮河流域污染的“行政边界效应”与新环境政策影响 被引量:10 2015年 本文基于淮河流域2004-2013年国控重点监测断面周数据,运用OLS法和最邻近匹配方法(NNM,Nearest Neighbor Matching)考察地级市行政边界对河流污染的影响。研究表明,淮河流域行政边界下游比上游污染更为严重,"行政边界效应"分别达到-13.764%(DO,溶解氧)、46.453%(COD,化学需氧量)和145.736%(NH3-N,氨氮)。使用双重差分法检验了"十一五"和"十二五"环境政策对淮河流域跨界污染问题的影响,发现纳入考核范围的COD的"行政边界效应"在"十一五"后期才有所改善,"十二五"政策则显著缓解了约束性指标COD和NH3-N的"行政边界效应"。研究对于打破淮河流域各地级市"逐底竞争"的考核机制、制定更为合理的考核办法、鼓励地级市间环境合作治理都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李静 陶璐 杨娜关键词:河流污染 环境政策 不良贷款约束下的商业银行成本效率及再分解——基于拓展的成本方向距离函数模型 被引量:3 2021年 基于构建的成本方向距离函数模型,度量在不良贷款约束下商业银行的成本效率及构成成分,并使用分数响应模型解析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发现,中国商业银行成本效率波动上升,但近年来呈现下滑趋势,成本效率损失前期来源于价格无效率损失,后期则是配置无效率的损失;国有商业银行的成本效率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区域性商业银行,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的优势,是国有银行成本效率高的主要原因;银行规模、经营稳健性、盈利能力、资源配置能力和创新程度对银行成本效率有推动作用,而以不良贷款率衡量的银行资产质量对成本效率起相反效应。 李静 陆玲玲 张淑安关键词:不良贷款 方向性距离函数 基于Bootstrap面板分位数回归的冠状动脉心脏病住院费用影响因素研究 2022年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方法基于山西省某三级综合医院2014—2020年4188例冠心病患者病案首页数据,采用Bootstrap面板分位数回归对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药费、材料费和实际住院天数对住院费用各个分位点上均产生正向影响,自费比例则表现出相反结果。患者入院时病情在低分位数点上与住院费用关系为正,但在中高分位数点上关系为负且显著。年龄和是否手术对高分位上的住院费用有显著正向影响。结论不同影响因素对冠心病患者不同水平住院费用的作用差异显著,应通过探索医疗诊断相关分组(DRGs)支付和关口前移、加强此类疾病的预防等途径来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陆玲玲 李静 路伟关键词:冠心病 住院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