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鹏
- 作品数:15 被引量:106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能源木薯高淀粉抗逆分子育种研究进展与展望被引量:31
- 2014年
- 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我国非粮生物质能源发展的主要原材料。长期以来,传统杂交育种是木薯新品种培育的主要手段。随着全球生态的变化和木薯产业发展的推进,需要加速培育抗逆能力强、高淀粉的木薯新品种,因此,利用基因工程针对特定性状开展品种创新表现出巨大的潜力。随着组学技术的发展,在木薯基础研究领域,特别是针对储藏根发育、淀粉富集、逆境响应与调控等方面的研究逐步深入。强化木薯基础理论研究和发展应用技术,对推动能源木薯的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张鹏张鹏杨俊周文智王红霞
- 关键词:木薯生物能源高淀粉分子育种
- 薯类植物中的淀粉生物合成及关键酶被引量:5
- 2013年
- 薯类作物富含淀粉,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和食品加工原料,也是变性淀粉和生物质能源的优势原材料。淀粉包含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两种组分,生物合成是其唯一的来源。各类作物中淀粉生物合成由多种功能保守的关键酶类相互协调、共同作用来完成。根据其功能,这些酶分为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淀粉合成酶、淀粉分支酶、淀粉去分支酶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这些关键酶在生物学功能及作用机制上的新进展,分析了淀粉合成过程中可能包含的新酶种类如淀粉磷酸化酶、D-酶等的功能,并总结了这些酶类在薯类作物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合成中的功能特点。这为开展薯类作物中淀粉合成酶的鉴别和功能研究,以及建立薯类淀粉结构与性质的关联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 赵姗姗杨俊杨俊周文智
- 关键词:薯类作物淀粉酶类
- 不同品种紫薯全粉糊化特性比较被引量:2
- 2013年
- 以11个紫薯品种为研究对象,探究品种间全粉糊化特性。结果表明,加与不加硝酸银各紫薯品种间全粉的RVA谱特征值均有显著差异。不加硝酸银全粉的峰值黏度范围为113.50—1129.00RVU;谷值黏度以渝紫7号最大,为674.50RVU;烟0747和徐2001谷值黏度最小,同为56.50RVU;徐8008崩解值最小,为54.50RVU;渝紫7号终值黏度和回复值最大,分别为945.00、270.50RVu,烟0747终值黏度和回复值最小,分别为71.50RVU和15.00RVU。加入硝酸银后,各紫薯品种全粉的RVA谱特征值均相应地增大。渝紫7号峰值粘度、谷值黏度、终值黏度和回复值最大,而烟0747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崩解值、终值黏度和回复值最小;峰值时间较不加硝酸银平均增加了0.89min;糊化温度较不加硝酸银降低了0.92℃。
- 刘中良郑建利刘桂玲杨俊田长庚赵丰玲张鹏
- 关键词:紫薯全粉
- 甘薯遗传转化及其在分子育种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1年
- 甘薯是全球重要的块根类作物,不仅为人类提供了粮食,同时也是动物饲料、淀粉及燃料乙醇等工业加工的原材料。建立甘薯遗传转化体系不仅是开展甘薯重要基因功能验证的平台,同时也是甘薯转基因分子育种的必要手段。本文对甘薯遗传转化技术的发展及应用进行了综述。
- 杨俊张敏张鹏
- 关键词:甘薯植株再生
- 不同基因型对木薯胚状体诱导的影响被引量:1
- 2009年
- 以3个有代表性的木薯品种TMS60444、SC124和GR911为材料,研究不同基因型对木薯胚状体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对木薯胚状体诱导的影响较大,在同样的胚状体诱导培养基MS+CuSO40.5mg/L+2,4-D8.0mg/L上,TMS60444的诱导率高达58.90%,而SC124和GR911的诱导率分别为5.56%和3.33%。
- 尹彩霞乔爱民张鹏张继栋
- 关键词:基因型木薯胚状体
- 甘薯不同品种田间产量与淀粉糊化特性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为了系统比较研究不同品种甘薯的产量、干率、淀粉含量及淀粉糊特性之间的差异和相关性。采用大田试验,测定了中国近年来31个甘薯主栽品种的产量、干率和淀粉含量,并利用快速粘度分析仪(RVA)测定了这些甘薯品种淀粉的糊化特性。结果表明,供试各品种间以‘南薯88’单株薯重最高,达到1.56 kg/株;品种间干率和淀粉率也存在一定差异,变幅分别为20.57%~40.87%和11.54%~29.13%;鲜薯产量以‘南薯88’最高,达到78065.61 kg/hm2,其次是‘泰中10号’,为63325.17 kg/hm2,各品种间差异极显著。不同品种的RVA谱差异明显,主要表现在各个黏滞性特征值上,其中最终粘度和回复值的品种间差异较大。峰值粘度与终值黏度、峰值黏度与回复值、谷值黏度与终值黏度、谷值黏度与回复值、终值黏度与回复值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糊化温度与各特征值(除峰值时间)存在负相关。
- 郑建利刘桂玲刘中良杨俊田昌庚赵丰玲孙哲张鹏
- 关键词:甘薯淀粉
- 能源型甘薯新品种泰中9号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被引量:4
- 2010年
- 能源型甘薯新品种"泰中9号"是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合作,2004年以徐薯18为母本,放任授粉选育而成。该品种参加了2007年-2008年山东省组织的甘薯新品种区域试验,6个点两年平均鲜薯产量2299.69kg/667m2,比对照"徐薯18"增产337.71kg/667m2,增产幅度为17.21%;薯干产量701.39kg/667m2,比对照增产99.64kg/667m2,增产幅度为16.56%;2009年参加山东省甘薯新品种生产试验,4个点平均鲜薯产量2108.93kg/667m2,比对照徐薯18增产323.65kg/667m2,增产幅度为18.13%,薯干产量730.34kg/667m2,比对照增产87.68kg/667m2,增产幅度为13.66%;增产淀粉19.06kg/667m2。三年试验的平均烘干率为32.27%,淀粉率为21.74%,属于高产、高干、高淀粉型甘薯新品种,可作为能源型的甘薯新种质。2010年通过山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 刘桂玲柳新明郑建利田昌庚张鹏
- 关键词:甘薯
- 木薯非胚性与胚性组织蛋白质双向电泳差异初步分析被引量:3
- 2011年
- 以木薯体非胚性和胚性组织为材料研究胚发生的蛋白表达机制,利用IEF/SDS-PAGE凝胶电泳技术,对其蛋白质特异性进行了比较分析,分别得到470和344个清晰的蛋白点。结果表明非胚性组织蛋白质谱和胚性组织蛋白质表达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对其中5个区域中的39个差异显著的点进行分析发现,差异表达上调和下调在2倍以下的蛋白点有6个,上调或下调2倍以上的蛋白点有22个,非胚性组织中特异存在的蛋白点有5个,而胚性组织中特异存在的蛋白点有6个。
- 段瑞军符少萍王静郭建春胡新文张鹏李瑞梅
- 关键词:木薯蛋白质双向电泳
- 甘薯不同生育期种薯萌芽性及耐储性差异研究被引量:6
- 2014年
- 以食用型甘薯品种泰中6号为研究材料,对不同生育期(158天,T1;127天,T2;104天,T3)种薯萌芽性及耐贮性进行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总苗数以T3处理最多,为262个,苗高变幅为31.0~37.6 cm。3个处理种薯的平均芽粗无差异。 T3处理的单苗均重和总重均最大,分别为11.61 g/株和2898.84 g。总重相近的种薯,大薯(>200 g)个数以T2处理最多为66个,其次是T1,T3最少,为1个;而中等薯块(50~200 g)和小薯(<50 g)个数以T3处理最多,分别为118个和92个。从耐储性来看,T1处理种薯感病率最大,为6.25%,主要是软腐病和干腐病,耐储性最差;T3处理种薯感病率最小,耐储性最强。
- 刘中良郑建利杨俊田昌庚赵丰玲张鹏张鹏
- 关键词:甘薯耐储性
- 能源型甘薯新品种“泰中9号”高产栽培技术标准被引量:2
- 2010年
- 探索适合不同基因型甘薯品种综合栽培技术,合理配置影响甘薯产量的主要因子,提高甘薯产量,并适当降低化肥的过度使用量,起到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环境的目的。对淀粉型甘薯新品种"泰中9号"采用五因素(1/2实施)通用旋转回归组合设计试验方法,分析了氮肥、磷肥、钾肥、密度、插秧期对该甘薯品种鲜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程度依次为:钾肥(X3)〉磷肥(X2)〉密度(X4)〉氮肥(X1)〉插秧期(X5)。"泰中9号"甘薯产量在48977.25~61919.4kg/hm2的1532个组合中优化栽培方案是:折合纯氮160.5~178.2kg/hm2,纯磷81.6~90.15kg/hm2,纯钾227.255~297.45kg/hm2,适宜的栽培密度范围是60720~67875株/hm2,适宜的插秧期范围为4月22—29日。研究可为能源型甘薯"泰中9号"的高产栽培提供依据和参考。
- 刘桂玲郑建利柳新明田昌庚张鹏
- 关键词:甘薯数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