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静

作品数:15 被引量:53H指数:5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电子电信一般工业技术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化学工程
  • 3篇电子电信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生物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理学

主题

  • 3篇电泳
  • 3篇电泳显示
  • 3篇电子墨水
  • 2篇电子纸
  • 2篇原位聚合
  • 2篇正交
  • 2篇微胶囊
  • 2篇显示技术
  • 2篇均匀设计
  • 2篇发酵
  • 2篇发酵生产
  • 2篇发酵条件
  • 2篇发酵条件优化
  • 2篇复凝聚
  • 1篇单粒子
  • 1篇等温
  • 1篇电泳显示器
  • 1篇定态
  • 1篇动力学
  • 1篇多定态

机构

  • 15篇天津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天津现代职业...
  • 1篇中国石油

作者

  • 15篇王静
  • 10篇冯亚青
  • 8篇李祥高
  • 6篇谢建宇
  • 3篇周康
  • 3篇孟舒献
  • 2篇韩烨
  • 2篇吕加平
  • 2篇许嫚
  • 2篇王静
  • 1篇张香文
  • 1篇薛金强
  • 1篇赵冰
  • 1篇周志江
  • 1篇张美景
  • 1篇李红娟
  • 1篇梁智妍
  • 1篇刘大尉
  • 1篇刘源
  • 1篇尹秋响

传媒

  • 2篇化学工业与工...
  • 2篇食品科技
  • 2篇精细化工
  • 1篇化学通报
  • 1篇化工学报
  • 1篇工程塑料应用
  • 1篇功能材料
  • 1篇石油学报(石...
  • 1篇天津大学学报
  • 1篇化工中间体
  • 1篇材料科学与工...
  • 1篇2006年绿...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4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供氢剂和结焦抑制剂对正十二烷超临界热裂解沉积的影响被引量:7
2006年
选用航空燃料的主要成分正十二烷为探针燃料,考察了超临界反应条件下供氢剂、结焦抑制剂以及二者组成的复合添加剂对碳氢燃料热裂解沉积的影响。结果表明,供氢剂苯甲醇、四氢萘以及四氢萘/四氢萘酮二元供氢剂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正十二烷的裂解;其中四氢萘/四氢萘酮二元供氢剂效果较好,在相同裂解率下,比纯正十二烷的稳定温度高出43℃。结焦抑制剂二苯硒、二苯二硒都能明显减少正十二烷的热裂解沉积,二苯二硒降沉积效果更好。复合添加剂比单一试剂效果更明显,二元供氢剂与二苯二硒的复合添加剂可减少77.5%的裂解沉积。
王静张香文郭伟米镇涛
关键词:正十二烷热裂解供氢剂结焦抑制剂
颜料电泳粒子的制备及其在电子墨水中的应用
2011年
以汉沙黄10G为原料,以超分散剂和协同分散剂为改性剂制备了颜料电泳粒子。研究了改性汉沙黄10G在电泳介质中的分散性、粒径分布和电泳淌度,通过FTIR和SEM对超分散剂改性的汉沙黄10G进行了结构和形貌的表征。并以包含改性汉沙黄10G的分散液为核材料,通过复凝聚法制备了电子墨水微胶囊,研究发现改性汉沙黄10G在微胶囊内具有可逆的电场响应行为。
王静王静冯亚青
关键词:超分散剂复凝聚电子墨水微胶囊
彩色电泳显示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07年
电泳显示是一种新型的显示技术,具有低成本、高亮度、全视角、低能耗和可弯曲等特点。该文综述了彩色电泳显示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通过彩色滤光膜法、控制电泳速度法和子像素法实现彩色电泳显示的技术及彩色电泳显示器的制备方法,比较了各种技术的优缺点,并展望了其在未来显示技术中的应用前景。
谢建宇冯亚青王静李祥高周康
关键词:电泳显示
等温CMSMPR结晶器定态及瞬态特性分析(Ⅱ)分岔行为及瞬态特性被引量:2
2002年
应用非线性方程组的延拓解法 ,对同时发生初级成核和二次成核的等温连续混合悬浮混合排料(CMSMPR)结晶器的定态方程组进行了求解 ,考察了结晶过程的定态在不同参数区域之间的分岔行为 ,确定了各参数区域内结晶过程的定态数目 ,并应用Routh -Hurwitz准则对各定态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 .采用四阶Runge -Kutta法求解CMSMPR结晶器的动态方程组 。
尹秋响张美景王静康徐昭
关键词:多定态稳定性
电泳显示双层微胶囊的制备被引量:5
2007年
以尿素-甲醛原位聚合法与明胶-阿拉伯胶复凝聚法相结合制备了电泳显示双层微胶囊.考察了系统调节剂、搅拌速度、pH值和加醛方式对单层微胶囊粒径分布及表面形貌的影响,以及双层微胶囊与单层脲醛树脂微胶囊在干燥过程中的破损率.实验结果表明,以明胶为系统调节剂,pH值为3.0-3.5,采用滴加方式加入甲醛制备的单层脲醛树脂微胶囊,囊壁透明、光滑、球形度好;单层脲醛树脂微胶囊包覆明胶后制备的双层微胶囊壁材强度和韧性有显著提高.
谢建宇冯亚青王静李祥高周康
关键词:电泳显示原位聚合复凝聚
电泳粒子的制备及其在电子墨水中的应用
2013年
以苯乙烯和二乙烯苯为共聚单体,乙醇为反应介质,聚乙烯吡咯烷酮为稳定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油红G为染色剂,甲基丙烯酸为电荷控制剂,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了聚合物电泳粒子。测定了聚合物电泳粒子的密度、电泳淌度、染料包裹率和粒径分布等性能。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热重分析等手段表征了聚合物电泳粒子的化学结构、表面形状、粒径及粒径分布和热稳定性。通过复凝聚法制备了包含聚合物电泳粒子的电子墨水。结果表明制备的聚合物电泳粒子密度为1.07g/m3,可与分散介质匹配。油红G包裹率为69.96%,聚合物电泳粒子呈粉红色。聚合物电泳粒子固体状态下粒径为1.0μm^1.5μm,分散状态下粒径为1.0μm^2.0μm,分布狭窄。电泳淌度为-0.03942m2 V-1s-1,聚合物电泳粒子在微胶囊内具有可逆的电泳行为,可用于电子墨水。
王静王静冯亚青李祥高
关键词:分散聚合电子墨水
微胶囊电泳显示技术被引量:16
2005年
微胶囊电泳显示是一种可逆、双稳态、柔性的电子纸显示技术。本文描述了微胶囊电泳显示技术的“单粒子”和“双粒子”两种基本显示原理,并分别针对其制备技术中的电泳颗粒的表面处理、显示液的配制以及微胶囊化三个关键步骤作了详细的介绍。还介绍了微胶囊电泳显示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王静冯亚青李祥高孟舒献谢建宇李刚
关键词:微胶囊化双稳态电子纸单粒子可逆
发酵生产紫色杆菌素的培养基及发酵条件优化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考察一株分离自北京小汤山山羊乳中能够生产紫色杆菌素的嗜冷菌,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提高紫色杆菌素的产量。方法:采用均匀设计的方法对碳源、氮源、生长因子、初始p H值、接种量及装液量进行优化,根据试验结果,分别对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正交试验,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紫色杆菌素的产量。结果:该嗜冷菌生产紫色杆菌素的最佳发酵条件为:麦芽糖1.8 g/L,胰蛋白胨+牛肉浸膏7 g/L,色氨酸1.3 g/L,初始p H值7.5,接种量5%,装液量30 mL/250 mL。在最优条件下,紫色杆菌素产量达到2.87 g/L,较原产量2.13 g/L增长了34.7%。结论:采用均匀设计和正交试验联用的方法可以简化试验步骤,克服单独使用的局限性,具有更大的发展价值。
许嫚吕加平韩烨王静逄晓阳张书文
关键词:均匀设计法正交试验法发酵嗜冷菌
发酵生产乳酸片球菌素的工业培养基及发酵条件优化被引量:5
2014年
乳酸片球菌素对革兰阳性菌有很高的抑菌活性,作为天然防腐剂前景广阔。实验通过均匀设计的方法筛选了适合乳酸片球菌高密度发酵生产片球菌素的工业培养基,并在发酵罐上利用正交实验研究其最适的发酵条件。通过单因素实验在摇瓶的条件下考察了工业碳源、氮源以及无机盐对乳酸片球菌发酵生产片球菌素的影响,单因素实验结果显示糖蜜、玉米浆及磷酸氢二钾对乳酸片球菌素的效价影响显著。以上述显著因素作为随机因子,进行均匀设计实验,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糖蜜36.13 g/L、玉米浆9.00 g/L,磷酸氢二钾0.60 g/L时,乳酸片球菌素效价达到最大,即1309.60 AU/mL,是未优化前的2倍。在最佳工业培养基的条件下利用正交实验通过1 L的Li Flus GM发酵罐优化发酵条件,包括接种量、通风量及转速。实验结果表明:当接种量为2%、通风量为6 vvm、转速为150 r/min时,发酵生产的乳酸片球菌素效价达到最大为2347.28 AU/mL。
王静王静周志江吕加平韩烨李红娟
关键词:均匀设计正交实验设计
微囊型铁卟啉的制备及催化氧化环己烷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将四苯基铁(Ⅲ)卟啉包埋在苯乙烯和二乙烯苯的共聚物中制备微囊型催化剂。研究了苯乙烯和二乙烯苯摩尔比和搅拌速度对微囊型催化剂制备的影响,结果表明,苯乙烯和二乙烯苯摩尔比为1∶1,搅拌速度为800r/m in时,催化剂的粒子表面光滑、圆整。通过红外、扫描电镜对其进行了表征。用所制备的微囊型催化剂催化环己烷氧化,比游离的铁卟啉催化活性高,当其粒径在30-50μm时,环己醇产率为73.5%。该催化剂回收使用5次后,环己醇的产率仍可达到63.1%。
梁智妍冯亚青薛金强王静赵冰
关键词:铁卟啉共聚物环己烷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