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伟

作品数:14 被引量:66H指数:5
供职机构:石河子大学农学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绿洲生态农业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滴灌
  • 6篇小麦
  • 6篇间作
  • 4篇滴灌春小麦
  • 4篇春小麦
  • 3篇根长密度
  • 2篇玉米
  • 2篇枣麦间作
  • 2篇土地当量比
  • 2篇作物
  • 2篇绿洲
  • 2篇南疆
  • 2篇化学调控
  • 2篇根系
  • 2篇光合特性
  • 2篇LER
  • 1篇倒伏
  • 1篇滴灌技术
  • 1篇冬麦
  • 1篇冬小麦

机构

  • 14篇石河子大学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新疆农垦科学...
  • 1篇新疆天业(集...

作者

  • 14篇张伟
  • 7篇李鲁华
  • 4篇马富裕
  • 4篇樊华
  • 3篇甘雅文
  • 3篇李隆
  • 3篇王江丽
  • 3篇赖先齐
  • 3篇王宝驹
  • 2篇崔静
  • 2篇郑重
  • 2篇廖江
  • 2篇段志平
  • 2篇熊乐
  • 1篇张凤华
  • 1篇马玉香
  • 1篇王琼
  • 1篇王月娥
  • 1篇毛芸芸

传媒

  • 3篇麦类作物学报
  • 3篇石河子大学学...
  • 2篇干旱区资源与...
  • 2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绿洲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绿洲研究发展进程的探讨与展望被引量:4
2017年
以CNKI数据库作为数据源,通过检索,结合常规统计方法分析,将中国绿洲研究发展进程分为4个阶段:早期阶段,发展、建设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及拐点阶段。1995年在呼和浩特市召开的"绿洲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会议,总结了绿洲多年发展建设的经验与成果,丰富了绿洲研究的重要基础理论,发展、壮大了绿洲学研究,大大推进了绿洲的各项事业。目前,我国正在开展的"向西开放"及"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开辟了"亚洲中部干旱区绿洲"、"绿洲现代化"等研究内容,拓展了"绿洲学科领域",从内涵与外延方面提升了绿洲研究素质,促进了研究工作再度创新、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文化及生态与环境建设,推进绿洲可持续发展。
赖先齐王江丽张凤华李鲁华张伟帕尼古丽.阿汗别克
滴灌春小麦结实特性及产量对播种量和行位的响应被引量:2
2012年
为探究北疆地区滴灌春小麦的适宜播量,以新春6号为材料,于2009-2010年以畦灌种植为对照(CK),设置300 kg·hm-2(M1)、375 kg·hm-2(M2)、450 kg·hm-2(M3)、525 kg·hm-2(M4)、600kg·hm-2(M5)5个不同播量滴灌处理,分析了不同播量条件下滴灌春小麦结实特性及产量对种植行位的响应。结果表明,随播量增加,滴灌春小麦产量呈先升后降趋势,播量间差异显著,其中M3产量最高,比CK增产29.3%。M2、M3、M4和M5的穗粒数及穗粒重均表现为近行显著大于远行,行位效应明显,其中M3近行的穗粒数和穗粒重分别比远行高出18.0%和35.3%;最大结实数和小穗重在播量间差异显著。总体上,播量为450 kg·hm-2时,能有效调控滴灌小麦结实对行位的响应,充分发挥其高产潜力。
廖江马富裕樊华张伟
关键词:滴灌春小麦播量
亚洲中部干旱区主要绿洲滴灌技术适宜性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自石河子1996年在棉花种植中引进膜下滴灌技术成功后,滴灌技术在新疆迅速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和应用,后又被推广到甘肃、青海等干旱区绿洲。除此之外,我国在中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的干旱区绿洲上也合作开展了相关试验和示范。而在当前"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滴灌技术作为一项既节水增产、又能缓解土壤次生盐渍化危害、保护生态环境的技术,在亚洲中部干旱区主要绿洲有着很大的推广潜力。但该区域范围较大,不同区域适宜推广滴灌技术的程度如何,尚缺乏定量研究和全面分析。文中在生态环境分析的基础上,选取"中亚天山南北-新疆天山南北-祁连山南北(青海、甘肃)区域绿洲"一带作为主要研究区域,应用"滴灌设备理论利用率"作为主要指标,分析滴灌技术在研究区域的适宜性及应用前景,结果显示:新疆天山北面山前平原绿洲、甘肃祁连山北面山前平原绿洲适宜滴灌;南疆及柴达木盆地西、南部非常适宜滴灌;中亚天山北面山前平原绿洲种植一季冬小麦,目前不适宜采用滴灌技术,而甜菜等秋熟作物基本适宜采用滴灌技术。另天山南面塔吉克斯坦谷地适宜滴灌,很有潜力;中亚、新疆、甘肃及青海柴达木盆地等地的沙漠内绿洲均非常适宜滴灌。在"一带一路"合作共赢指导下,中亚天山西面广阔沙漠内的绿洲将成为试验、推广滴灌技术的主要区域,潜力巨大。
赖先齐王江丽程莲帕尼古丽.阿汗别克张伟
关键词:滴灌适宜性分析
焉耆盆地孜然与玉米间作种植对作物生产力及种间互作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于2019—2020年在焉耆盆地博湖县设置单作孜然(MC)、单作玉米(MM)、孜然||玉米(CIM)3种种植方式,测定作物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和产量构成因子,分析其种间互作效应指标,以明确孜然与玉米间作种植对作物产量、体系生产力及种间互作的影响。结果表明:2年试验期间间作种植下,孜然的株高、茎粗都提高,平均提高17.9%、51.5%,但玉米的株高、茎粗降低,平均降低22.7%、17.8%。间作对作物生物量影响显著,间作系统中孜然的地上部生物量、根系生物量分别比单作系统低10.3%、23.7%,玉米的地上部生物量、根系生物量分别比单作系统低7.3%、27.7%。间作种植下,孜然的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千粒重都显著提高,平均提高11.9%、54.5%、37.6%,玉米的单穗粒数、单穗粒重和百粒重显著降低,平均降低8.2%、12.5%、3.9%。间作系统土地当量比(LER)值均大于1.6,说明间作产量优势明显;间作系统中孜然相对竞争强度RCI;、玉米相对竞争强度RCI;和孜然相对于玉米的竞争力A;均小于0.00,说明两种作物之间的种内竞争高于种间竞争,同时玉米对水分、养分等产量形成相关资源的竞争力强于孜然。综上认为在新疆焉耆盆地孜然与玉米间作种植可有效提高系统生产力和土地等自然资源的利用率。
张文龙申磊王秀媛刘婷婷王琼李鲁华张伟
关键词:焉耆盆地作物生产力
亚欧大陆中心区域水热资源配合状况与绿洲农业适应性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采用水热作图和干燥度计算比较分析的方法,对中亚和新疆水热资源配合进行研究,发现中亚和新疆在"山地-绿洲-荒漠系统"及特殊地理、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水热配合,中亚属水热不同期配合、新疆属水热同期配合。人们在充分利用自然降水基础上实施灌溉,形成绿洲农业对水资源的适应性。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实力进步,膜下滴灌等现代农业技术的实施,促进光、热、水、土资源成为新型水热资源耦合,进一步发挥绿洲农业适应性优势,造就了绿洲特色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赖先齐王江丽马玉香帕尼古丽.阿汗别克张伟毛芸芸
关键词:绿洲农业灌溉模式膜下滴灌
冬灌与化学调控互作对滴灌春小麦抗倒伏能力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1
2012年
为给滴灌春小麦高产抗倒伏栽培提供参考依据,以新疆地区主栽品种新春6号和新春19号为材料,研究了冬前灌溉与化学调控互作对滴灌春小麦抗倒伏能力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前灌溉可促进滴灌春小麦植株干物质积累,增加产量,但降低抗倒伏能力。矮壮素浸种+分蘖期叶面喷施矮壮素能协调滴灌小麦地上和地下部分的生长,增强茎和根抗倒伏能力,且在两个品种上应用效果无差异;在此基础上配合冬灌能实现滴灌小麦抗倒和增产。
熊乐马富裕樊华张伟崔静郑重
关键词:滴灌春小麦化学调控倒伏
不同节间位化学调控对滴灌春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
2012年
为给滴灌小麦生产提供科学的调控优化方案,本研究使用当地主栽品种新春6号于2010年在石河子大学农学院实验站进行了单因子试验,从小麦茎秆节间发育状况人手分析化学调控对滴灌春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化学调控剂能够使滴灌小麦产量提高17%~32%。化学调控剂主要是通过增加小麦开花期株高构成指数以及茎杆各节间干物质积累量,提高开花后同化物向籽粒的运转率,从而使小麦结实率比对照提高1 5%~18%。增加节间干物质积累量能够增加滴灌春小麦穗粒数,随着节间位降低增粒效应降低。因此,在滴灌条件下,可通过化学调控剂有效调控同化物在小麦营养器官与生殖器官之间的转移,促进小麦穗部发育,从而为产量形成奠定了一定的生理基础。
熊乐马富裕樊华张伟崔静郑重
关键词:滴灌春小麦化学调控
南疆枣麦复合系统中冬小麦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在冬小麦成熟期采用根钻法采集单作冬小麦及与3、5年生枣树问作的冬小麦根样,利用Win—SURFERV.8.0软件进行根系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的分析,同时进行冬小麦经济产量和地上部生物量的测定。结果表明,相比单作冬小麦,间作冬小麦的产量(P=0.0003)和地上部生物量(P=0.001)均显著下降。间作和单作冬小麦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与3、5年生红枣问作的冬小麦20—60enl土层的根长密度值比单作冬小麦20~60cm土层的根长密度值分别减少了30.1%、46.2%:与3、5年生红枣间作的冬小麦20~40cm土层的根表面积密度值比单作冬小麦20~40cm土层的根表面积密度值分别减少了18.7%、31.3%。间作冬小麦根系与枣树的根系在20~60cm土层中生态位重叠,导致物种间根系竞争。5年生枣树较3年生枣树对间作冬小麦根长密度值、根表面积密度值的变化和分布影响较大。
王宝驹李隆李鲁华张伟甘雅文
关键词:间作冬小麦根长密度
玉米‖大豆对作物根系形态特征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19年
为探究不同种植模式对玉米、大豆根系形态特征及产量的影响,试验设计三种不同种植模式:玉米单作(MM)、大豆单作(SS)、玉米‖大豆(MS),分别对株高、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产量及根系参数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单、间作玉米株高在整个生育期中的增长率分别为188%和199%;单、间作大豆增长率分别为83%和103%。间作玉米籽粒产量为6617.97 kg·hm-2,比单作提高14%,有一定的增产效果。玉米‖大豆土地当量比(LER)为1.72,提高土地利用率72%。间作条件下玉米和大豆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长密度有所增大,其值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因此,玉米‖大豆对作物根系的生长发育有一定促进作用,进而增加作物产量。
尉雯雯刘婷婷滕元旭张伟
关键词:根系特征根长密度
枣棉间作系统棉花产量的形成与影响因素被引量:9
2018年
枣棉间作条件下,通过设置两行枣树之间种植4行棉花(Int-4)与2行棉花(Int-2)两种不同的间作模式,研究一年生枣树对间作棉花的产量形成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间作模式棉花在盛花期前LAI、SPAD及光合生理特性差异不显著,盛花期后差异显著。与单作棉花相比,Int-4间作模式下棉花的株高、LAI及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产量比单作下降5.85%、10.40%、15.51%、13.26%、9.18%和41.61%,其胞间CO_2浓度(Ci)比单作增加4.18%;Int-2间作模式下棉花的株高、LAI及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产量比单作下降3.10%、5.39%、11.80%、9.25%、6.09%和47.74%,其胞间CO_2浓度(Ci)比单作增加0.84%;SPAD差异不显著。而经济收入表现为间作4行棉花模式>间作2行棉花模式>单作棉花,4行枣棉间作与2行枣棉间作相比,株高、LAI和干物质质量分别显著下降2.85%、5.29%和6.85%,Int-4产量比Int-2显著增加11.73%,而SPAD值和光合生理特性差异不显著。因此在枣棉间作系统中,适当增加棉花种植密度有利于棉花高产,同时有利于经济收入的增加。
段志平刘天煜张永强焦超栾鹏飞杨涛石岩松田钰泉郝向东李鲁华张伟
关键词:间作模式光合特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