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勇

作品数:12 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无锡市科技发展指导性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胆管
  • 7篇胆总管
  • 6篇一期缝合
  • 4篇胆总管探查
  • 4篇胆总管探查术
  • 4篇探查
  • 4篇探查术
  • 3篇胆管损伤
  • 3篇胆管引流
  • 3篇胆总管一期缝...
  • 3篇医源
  • 3篇医源性
  • 3篇医源性胆管
  • 3篇医源性胆管损...
  • 3篇引流
  • 3篇源性
  • 3篇手术
  • 2篇胆漏
  • 2篇胆总管切开
  • 2篇胆总管切开术

机构

  • 12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无锡市第四人...

作者

  • 12篇周鹏
  • 12篇郭子健
  • 12篇张勇
  • 10篇戴赛民
  • 10篇过建工
  • 8篇周俊晶
  • 4篇吴二斌
  • 4篇陈青
  • 1篇李莉华
  • 1篇贺锋
  • 1篇张勇

传媒

  • 2篇中华肝胆外科...
  • 2篇山东医药
  • 2篇第14届全国...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肝胆外科杂志
  • 1篇肝胆胰外科杂...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自制新型鼻胆管在胆总管探查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05年
对34例胆石症患者(观察组)行胆总管探查术,术中置自制新型鼻胆管、行胆总管一期缝合,并与同期32例行传统T管引流术患者(对照组)比较。结果观察组置新型鼻胆管成功率100%,无1例发生胆漏;拔管时间[(5.0±1.5)d]、术后住院时间[(9.2±1.3)d]较对照组[(15.2±3.6)d]、[(17.1±5.6)d]短,P均<0.05。证明术中采用新型鼻胆管引流、胆总管一期缝合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可避免T型管引流所致胆漏等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
郭子健过建工周鹏戴赛民张勇
关键词:鼻胆管胆总管切开术胆漏一期缝合
原发性肝细胞癌自发性破裂的手术处理
2009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手术疗效。方法:观察33例因肝细胞癌破裂出血行手术处理的病例急症手术和择期手术处理后的生存时间。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急症手术和择期手术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3个月和14个月。结论:择期手术处理更利于手术方案的选择和提高生存时间。
戴赛民张勇郭子健过建工周鹏周俊晶
关键词:肝细胞癌自发性破裂外科手术
胆总管端端吻合自然愈合过程的实验研究
陈青吴二斌郭子健戴赛明张勇过建工周鹏周俊晶
关键词:医源性胆管损伤一期缝合胶原含量伤口愈合
术中置胃胆管、胆总管一期缝合在胆总管探查术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 建立胆总管探查术后胃胆管引流、胆总管一期缝合的动物模型(简称胃胆管引流术),探讨胃胆管引流术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 将30只犬随机分为3组: 对照组(仅行腹腔探查,n=5),胆总管一期缝合组(简称一期缝合组,n=10),胃胆管引流、胆总管一期缝合组(简称胃胆管组,n=15)。观察术后肝功能的变化、胆漏等并发症,评估胃胆管引流术的安全性。结果 对照组术后无一血清总胆红素(TBil)升高。一期缝合组术后3只犬血清TBil显著升高,4只犬血清TBil轻度升高;胃胆管组术后无一血清TBil显著升高,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胆管组平均拔管时间(7.0±1.7)d,无一发生胆漏、腹腔感染及切口感染、裂开;一期缝合组术后5只犬胆漏,其中3只犬发生胆汁性腹膜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胆管引流术安全可行,胆道引流时间短、避免了胆总管一期缝合术后胆漏等并发症,具有其独特的临床应用价值。
陈青吴二斌郭子健张勇戴赛民过建工周鹏周俊晶
关键词:一期缝合胆总管探查
胃胆管引流、胆总管一期缝合在胆总管探查术中的应用
陈青吴二斌郭子健张勇戴赛明过建工周鹏周俊晶
关键词:一期缝合胆漏胆总管探查
捆绑式胰肠吻合的改良及其在老年壶腹周围癌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总结改良捆绑式胰肠吻合技术在老年壶腹周围癌行根治性手术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17例采用改良捆绑式胰肠吻合技术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的老年壶腹周围癌患者 ,观察术后并发症。结果 :17例采用改良捆绑式胰肠吻合技术行根治性切除者无 1例发生胰瘘 ,无围手术期死亡。全组病例的 1年 ,3年 ,5年生存率分别为 5 2 .9% ( 9/17) ,2 9.4 % ( 5 /17)及 11.8( 2 /17)。结论 :改良捆绑式胰肠吻合技术和恰当的围手术期处理 。
郭子健过建工周鹏戴赛民张勇
关键词:捆绑式胰肠吻合壶腹周围癌老年人围手术期处理
胃胆管治疗医源性胆管损伤的体会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原因及应用胃胆管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医源性胆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患者的胆管损伤均在术中及时发现。5例系金属探条暴力所致,2例取石钳损伤,1例腹腔镜分离钳损伤,1例肝总管横断。经注水试验、胆管造影或胆道镜检查证实后,即在胆总管内置入细硅胶管(胃胆管)经十二指肠乳头、幽门、胃前壁引出固定于腹壁,胃胆管头端固定有自制弹力圈以防自胆管脱出。常规于胆管损伤处或后腹膜胆总管损伤处置引流管。9例患者均恢复顺利,8例胃胆管引流6~10d后拔除,1例30d后拔除,随访9个月至5年,未出现胆管狭窄、腹膜后感染等并发症。结论术中胆道镜、胆管注水试验和术中胆管造影有助于诊断;胃胆管引流对胆管损伤有一定应用价值,但临床应用例数太少,有待进一步积累资料和观察。
周鹏郭子健戴赛民张勇周俊晶
关键词:医源性胆管损伤
术中置自制新型鼻胆管、胆总管一期缝合在胆总管探查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6
2006年
目的探讨术中置自制新型鼻胆管、胆总管一期缝合替代 T 管引流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2年10月至2004年10月,共施行术中置自制新型鼻胆管、胆总管一期缝合术34例,并与同期32例传统 T 管引流术、6例直接胆总管一期缝合术相比较。手术方法为切开胆总管取净结石,鼻胆管引导器插入胆总管通过十二指肠乳头进入十二指肠,引导器开口指向幽门。内镜活检钳在鼻胆管引导器的导引下进入十二指肠并向上通过幽门到达胃腔,活检钳在胃腔内夹住术前置入的鼻胃管前端的尾状乳胶条,将鼻胃管导入十二指肠、十二指肠乳头进入胆总管,再由鼻胃管引导新型鼻胆管进入十二指肠,最后出外鼻孔。新型鼻胆管头端的环型乳胶弹力圈支撑于肝总管内,一期缝合胆总管。术后5~7 d 拔除鼻胆管。结果 34例术中置新型鼻胆管成功率100%,无一例发生胆漏,拔管时间(5.0±1.5)d、术后住院时间(9.2±1.3)d 较 T 管引流组(分别为15.2±3.6 d、17.1±5.6 d)短,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术中置新型鼻胆管、胆总管一期缝合术适应证广、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彻底消除了 T 型管引流所致胆漏等并发症,缩短了住院天数,值得进一步推广。
郭子健李莉华过建工周鹏戴赛民张勇
关键词:胆道外科手术鼻胆管胆总管切开术一期缝合
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及肝硬变患者脾切除术后血小板变化情况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比较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与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术后血小板变化的差异,分析可能的原因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统计我院2008年7月至2009年12月期间47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及36例肝硬变患者行脾切除术前后的血小板计数,比较脾切除术后2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及其变化趋势的差异。结果脾破裂组47例患者术后均出现血小板异常升高,血小板计数最高值300×109/L~600×109/L者6例,600×109/L~900×109/L者21例,>900×109/L者20例;肝硬变组36例患者中有26例术后血小板最高值超过300×109/L,8例在100×109/L~300×109/L之间,2例仍低于100×109/L。2组患者术后血小板最高值分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脾破裂组患者与肝硬变组患者相比,术后血小板升高更明显,下降更缓慢(P<0.05)。Child A级患者血小板异常的持续时间及血小板升高幅度均超过Child B、C级患者(P=0.006,P=0.002)。结论脾破裂和肝硬变患者,因肝功能及全身状况的差异,术后血小板数量的变化有明显的不同。术后应根据血小板计数及凝血功能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方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周俊晶郭子健戴赛民过建工周鹏张勇
关键词:血小板脾破裂肝硬变脾切除术
阴性法多排螺旋CT胆系成像诊断阻塞性黄疸的价值
2004年
近年来,随着超高档螺旋CT的临床应用,在此基础上的胆管三维成像技术也逐渐成熟,成为诊断胆系疾病无创、敏感的方法.目前主要有阴性法多排螺旋CT胆系成像(N-CTCP)和螺旋CT胆管造影术(SCTC).为探讨N-CTCP诊断重度阻塞性黄疸的价值,我们对40例阻塞性黄疸患者的N-CTCP结果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周鹏郭子健过建工戴赛民张勇贺锋
关键词:阻塞性黄疸成像诊断多排螺旋CT阴性胆系疾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