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强

作品数:16 被引量:64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吴孟超医学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缺血
  • 7篇出血
  • 5篇脑缺血
  • 4篇再灌注
  • 4篇溶栓
  • 4篇卒中
  • 4篇脑出血
  • 3篇缺血再灌注
  • 3篇脑缺血再灌注
  • 3篇灌注
  • 2篇心房
  • 2篇血管
  • 2篇血性
  • 2篇早期脑出血
  • 2篇溶栓治疗
  • 2篇受体激动剂
  • 2篇鼠脑
  • 2篇凝血
  • 2篇缺血性脑卒中
  • 2篇转归

机构

  • 16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第二军医大学
  • 3篇约翰霍普金斯...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 1篇美国John...
  • 1篇上海健康医学...

作者

  • 16篇李强
  • 5篇翟宇
  • 4篇李威
  • 3篇丁素菊
  • 2篇唐学梅
  • 2篇刘建仁
  • 1篇孙旭红
  • 1篇潘辉
  • 1篇包关水
  • 1篇张婷
  • 1篇董幼镕
  • 1篇陈荣富
  • 1篇吴菁
  • 1篇李强
  • 1篇孙晓江
  • 1篇陈伟
  • 1篇方洁
  • 1篇王梅云
  • 1篇洪晓华

传媒

  • 6篇国际脑血管病...
  • 4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08
  • 1篇2007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甲状腺相关激素及抗体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的预后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索甲状腺相关激素及抗体与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2年5月—2018年8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13例。入院时检测甲状腺相关激素及抗体,溶栓后24h评估颅内出血(intracranial hemorrhage,ICH)。随访3个月,通过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估功能结局。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甲状腺相关激素及抗体与功能结局、ICH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回归分析,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总三碘甲腺原氨酸(total triiodothyronine,tT3)、总甲状腺素(total thyroxine,tT4)水平与不良功能预后相关(P=0.000,P=0.028,P=0.000);fT3、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水平与ICH相关(P=0.008,P=0.014)。然而,对其他因素进行校正后,低fT3水平与不良预后独立相关(OR=0.35,95%CI 0.138~0.890,P=0.027);fT3、fT4水平均与ICH无关。此外,fT3与脑卒中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291,P=0.000)。结论·低fT3水平与脑卒中的严重程度和功能结局相关。
徐婧涵何欣威李强包关水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颅内出血
腺苷A2b受体激动剂对tPA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的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 tPA是急性脑梗塞溶栓治疗的重要药物,但是tPA狭窄的治疗时间窗及出血转化副作用限制了其在临床的使用。因此在其出血转化机制的研究基础上,寻找有效的联合治疗药物是一种重要的治疗策略。腺苷A2b激动剂(Bay 60-6...
李强翟宇韩笑宁王建
文献传递
119例小脑梗死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探讨小脑梗死的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分型诊断(CISS)、受累血管区域、合并小脑外梗死病灶以及临床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119例急性小脑梗死住院患者的头颅MRI影像、病因学检查以及临床表现等资料。结果 119例小脑梗死患者中,单侧小脑梗死78例(UCI组),双侧小脑梗死41例(BCI组)。两组的CISS分型无明显差异。UCI组以小脑后下动脉区梗死发生率最高(35.9%),与BCI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BCI组中小脑后下动脉+小脑上动脉区梗死发生率最高(39.0%),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其余区域的梗死发生率在两组中差异无显著性。63/119例(52.9%)同时合并小脑外梗死灶。BCI组合并小脑外后循环梗死的发生率(53.7%)较单侧UCI组高(P<0.05),而UCI组合并前循环梗死较BCI组更多(P<0.05)。主要症状、体征包括:头晕/眩晕、眼球震颤、眼倾斜反应、听觉减退、小脑性构音障碍、共济失调,浅感觉障碍、锥体束征以及意识障碍等。意识障碍在BCI组的发生率高于UCI组(P<0.01),其余各项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小脑梗死的主要病因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小脑后下动脉区梗死在UCI中最常见,BCI常合并小脑外的后循环供血区梗死;UCI和BCI的受累小脑动脉以及合并小脑外梗死的区域有一定差异,提示两者病因机制存在不同;意识障碍等严重神经功能缺损表现在BCI更为常见。
吴菁陈伟董幼镕翟宇孙旭红潘辉李强方洁刘建仁
关键词:小脑梗死影像学
腺苷A2b受体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目的探讨缺血再灌注后脑内腺苷A2b受体表达分布特点方法利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模型,通过多模式MRI及TTC染色评价模型的稳定性,利用免疫荧光双标及Western blot检测缺血后不同脑区及不同类型脑细...
李强翟宇王建
磁共振酰氨质子转移(APT)成像区分早期脑出血和脑缺血的应用研究
目的酰氨质子转移(amide proton transfer’,APT)成像是一种新的分子MRI技术,它可用来测量组织中内源性蛋白质及组织pH改变.因此,本研究拟利用APT-MRI技术在脑出血和脑缺血动物模型中来检测其成...
李强王梅云洪晓华王建刘建仁周京元
文献传递
凝血酶在脑出血后脑水肿形成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08年
文章阐述了凝血酶和凝血酶受体的分子结构和生物学特性,重点讨论了凝血酶通过促发细胞炎症反应、细胞凋亡以及损害血脑屏障导致脑出血后脑水肿形成的机制。
李强李威丁素菊
关键词:凝血酶脑出血脑水肿血脑屏障炎症
心房颤动患者的卒中机制被引量:4
2019年
心房颤动与卒中发病密切相关。既往认为是由于心房颤动导致血液淤滞,进而造成血栓形成和脑栓塞。然而,随着研究的进展,目前认为血栓栓塞的机制是由心房颤动、全身因素和心房组织基质异常等多种因素所致。文章对心房颤动导致卒中的复杂机制进行了综述。
陈娇单慈李强
关键词:卒中
腺苷A2b受体激动剂对tPA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的保护作用研究
<正>目的 tPA是急性脑梗塞溶栓治疗的重要药物,但是tPA狭窄的治疗时间窗及出血转化副作用限制了其在临床的使用。寻找有效的联合治疗药物是一种重要的治疗策略。腺苷A2b激动剂(Bay 60-6583)已被证实其具有显著地...
李强翟宇王建
文献传递
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对大鼠脑出血后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观察重组活化凝血因子Ⅶ(rFⅦa)对大鼠脑出血后不同时点神经细胞凋亡及caspase-3活性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假手术组、脑出血模型组和rFⅦa治疗组,比较各组脑出血后不同时间点神经功能缺损、神经细胞调亡和caspase-3活性变化情况。结果:rFⅦa治疗组在24h、72h和7d时神经行为得分明显好于脑出血模型组;rFⅦa治疗组较脑出血模型组各时间点TUNEL阳性细胞数及caspase-3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结论:脑出血早期即出现神经细胞凋亡,24 ̄72h后达到高峰,rFⅦa早期治疗能够减轻脑出血后神经细胞凋亡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李强丁素菊李威
关键词:脑出血细胞凋亡CASPASE-3
肥厚型心肌病伴左心室血栓形成致心源性栓塞性卒中1例
2018年
心源性栓塞性卒中(cardioembolic stroke, CES)通常是由心源性栓子脱落闭塞前循环大血管所致,闭塞血管供血区通常缺乏良好的侧支循环,导致半暗带体积较小,梗死核心区体积较大 ,从而增高再灌注治疗后脑出血风险. CES 的致死和致残率较高,以往的治疗原则主要通过治疗原发病、对症处理及抗凝治疗来防止 CES 患者病情进展及再栓塞.
陈娇李强薛钢宋熙文李殿发吴秀娟
关键词:肥厚型心肌病再灌注治疗闭塞血管栓子脱落侧支循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