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
- 作品数:7 被引量:37H指数:3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化学工程更多>>
- 急流与低层大气重力波能量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 2011年
- 通过分析武汉(30.5°N,114°E)上空2000至2004年的Radiosonde常规观测数据,对当地对流层(1~10km)与低平流层(18~25 km)的某些惯性重力波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重力波能量与急流强度变化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同时分析了海口(20°N,114°E)(2000至2004年)、北京(40°N,116°E)(2001年12月至2003年2月)的Radiosonde观测数据并进行了比较,发现较高纬度地区的相关性明显大于低纬度地区.通过对武汉地区2006年1月5天Radiosonde加密观测数据的分析,讨论了重力波动能与势能的高度变化,进一步发现纬向风的垂直剪切与急流中心的分布分别与重力波势能和动能的强弱分布相对应.
- 李伟李伟
- 关键词:重力波急流
- 武汉与海口地区对流层顶的变化特征被引量:7
- 2009年
- 通过对武汉和海口地区2000—2004年Radiosonde常规观测数据的分析,讨论了当地对流层顶温度与高度的年变化特征,并与热带地区站点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各等压面温度的扰动、温度递减率及对流层厚度的年变化特征显示,对流层顶更多地受到了平流层的影响。通过对武汉地区2006年1月11—15日Radiosonde加密观测数据的分析,对武汉地区对流层顶周日变化的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武汉地区对流层顶的温度存在显著的周日变化。
- 李伟李伟樊超
- 关键词:RADIOSONDE对流层顶周日变化
- 应用于移动互联网的Peer-to-Peer关键技术被引量:22
- 2009年
- 对现有的应用于移动互联网的P2P技术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分析.首先介绍了P2P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的概念,并提出将P2P技术应用在移动互联网所面临的挑战和应用模式.其次,分别针对集中式架构、超级节点体系架构和ad hoc架构对应用于互联网的P2P网络体系架构进行了阐述.再其次,针对移动终端的两种接入模式,分别在资源定位算法和跨层优化两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对各关键技术的特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指出其存在的不足.最后,对未来的工作进行了展望.
- 李伟李伟徐正全
-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PEER-TO-PEERMOBILEADHOC资源定位
- 利用虚拟节点的动态结构化P2P网络性能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利用P2P节点会话时间呈重尾Pareto分布、少数节点具有较长的会话时间的特征,在稳定的物理节点中,实现若干个虚拟节点,以改善P2P网络会话时间的分布状态。仿真结果显示,在少量的稳定节点中生成少数虚拟节点能够有效地提高网络的查询性能。
- 李伟李伟徐正全
- 关键词:P2PDHTCHURN
- 武汉地区无线电探空仪加密观测的初步结果被引量:2
- 2008年
- 利用武汉地区2006年1月11-15日的Radiosonde加密观测数据,本文讨论了当地对流层与低平流层(25km以内)温度、纬向风与经向风周日潮汐变化的振幅与相位(振幅最大值对应的时间)的变化,同时与其他地区统计平均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风场振幅的变化与统计平均的结果存在较大差异,这归结于当地冬季对流层内强烈变化而低平流层内相对稳定的风场;温度在23km以上存在稳定的周日变化,气压在更大的范围内存在与温度类似的周日变化,这使得在23km以上大气密度的周日变化十分微弱,在各个高度上近似为一个常数.
- 李伟易帆
- 关键词:RADIOSONDE周日变化逐日变化低平流层
- 人工神经网络用于除草剂活性与结构关系预测
- 本文论述除草剂分子的电子结构及其原子的空间排列情况是影响除草活性的重要因素.陆荣健<'[1~3]>等从量子药理学的角度,对不同类型的、具有相同作用机制的稠杂磺酰胺除草剂进行分子力学、量子化学及构效关系研究.
- 胡耀垓李伟叶勇胡继明
- 关键词:人工神经网络除草剂电子结构除草活性
- 文献传递
- 基于双目视觉的相对定位定向研究
- 2010年
- 设计一个基于尺寸不变特征变换SIFT特征提取算子的双目相对定位定向系统,可解决极端环境下一般导航系统无法准确定位定向的问题。实现过程采用2个相对位置固定的相机,利用SIFT特征点尺度及旋转不变的性质精确匹配图像序列中的投影点,并根据坐标变换来测定相机的移动距离和旋转角度,从而可以计算出相机轨迹的变化,达到了相对的定位和定向的效果。该系统的定位定向精度可达86%。
- 徐安莹李伟王慕
- 关键词:MATLABSIFT双目立体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