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静

作品数:10 被引量:43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生防菌
  • 5篇防菌
  • 5篇稗草
  • 3篇新月
  • 3篇新月弯孢菌
  • 3篇弯孢菌
  • 3篇除草
  • 3篇除草剂
  • 2篇带菌
  • 2篇带菌检测
  • 2篇药剂
  • 2篇药剂消毒
  • 2篇生物学
  • 2篇生物学特性
  • 2篇消毒
  • 2篇消毒处理
  • 2篇和药
  • 1篇滇重楼
  • 1篇冬小麦
  • 1篇皂苷

机构

  • 10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武汉大学

作者

  • 10篇李静
  • 6篇倪汉文
  • 6篇韦韬
  • 2篇李健强
  • 2篇淡红梅
  • 2篇李先恩
  • 1篇曹晓冬
  • 1篇王志敏
  • 1篇张英华
  • 1篇李家儒
  • 1篇赵江林
  • 1篇周立刚
  • 1篇徐利剑
  • 1篇孙艾蕊
  • 1篇李睎

传媒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国生物防治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天然产物研究...
  • 1篇农药
  • 1篇中国第三届植...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稗草生防菌新月弯孢菌株J15(2)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新月弯孢菌株J15(2)是从稗草上分离到的一个致病菌,具有开发为除稗剂的潜力。本论文研究了该菌基本生物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该菌菌丝生长、产孢的最适温度为28
韦韬李静倪汉文
关键词:新月弯孢菌稗草生物学特性
文献传递
具有开发潜力的稗草生防菌弯孢B
从不同生态区域天然发病的稗草病斑上分离到65个真菌菌株并进行单孢分离。通过离体叶段法及整株接种法经柯赫氏法则检测这些真菌对稗草的致病性和致病力。用这些真菌的孢子悬浮液接种稗草,结果发现一株编号为B6弯孢属(Curvula...
李静韦韬倪汉文
茎叶处理除草剂微量活体筛选方法初探被引量:1
2008年
以反枝苋、莴苣、马唐和稗草4种植物为指示植物,以常用喷雾法为对照,采用阔叶植物子叶期涂抹法和禾本科植物一叶期涂抹法对化合物除草活性微量活体筛选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试38%莠去津SC、23.5%乙氧氟草醚EC和41%草甘膦异丙胺盐SL除草剂采用微量涂抹法对4种指示植物所表现出的活性均高于常用喷雾法;3种供试除草剂微量涂抹法的EC50值分别是喷雾法的1/100~5/6。微量涂抹法试验结果的重复性和喷雾法相当。微量涂抹法达到了微量、敏感和节省时间的要求。
孙艾蕊倪汉文韦韬李静
关键词:除草活性喷雾法
稗草生防菌新月弯孢菌株J15(2)的生物学特性被引量:13
2009年
研究了分离自稗草上的一个致病菌新月弯孢Curvularia lunata菌株J15(2)的基本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该菌菌丝生长、产孢的最适温度为28~32℃,pH为6~8。菌丝生长对光照无要求,黑暗利于增加产孢量,培养至15d可达产孢高峰。碳、氮、磷和硫等元素是该菌菌丝体生长、产孢的必需元素,钾、镁和铁对菌丝体的生长、产孢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0~35℃,最适温度28℃;适宜培养基初始pH值在4~10之间。在58℃下,分生孢子10min失活。
韦韬李静倪汉文
关键词:稗草新月弯孢菌真菌除草剂生物学特性
ELISA方法测定滇重楼内生真菌中薯蓣皂苷元的含量被引量:7
2007年
采用间接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滇重楼内生真菌中薯蓣皂苷元的含量。该方法快速、灵敏、操作简便,可以同时检测多个样品,其检测结果与薄层层析方法的检测结果一致,这为高效筛选产薯蓣皂苷元类化合物的内生真菌创造了条件。
曹晓冬李家儒周立刚徐利剑李静赵江林
关键词:ELISA薯蓣皂苷元滇重楼内生真菌
稗草生防菌新月弯孢菌Culvularia lunata菌株J15(2)的安全性和致病力被引量:6
2011年
为了确定生防菌新月弯孢菌Culvularia lunata菌株J15(2)的安全性及防除稗草的潜力,研究了该菌株的寄主范围,接种孢子时稗草叶龄、接种后保湿时间、接种浓度对该菌株致病力的影响,土壤带菌对稗草出苗的影响,以及与化学除草剂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菌株J15(2)只能在稗草上侵染并扩展;接种孢子后保湿24 h,对2叶期稗草抑制率可达55.6%,对1.5叶期稗草抑制率可达100%;保湿48 h,对2叶期稗草防效提高至91.6%;接种孢子量需达1012孢子/hm2才能较好地抑制稗草生长;土壤带菌亦可抑制稗草生长。该菌与化学除草剂精噁唑禾草灵或二氯喹啉酸混用能显著提高除稗效果,菌株J15(2)3.3×1012孢子/hm2分别与精噁唑禾草灵有效剂量3.83 g/hm2、二氯喹啉酸有效剂量250.00 g/hm2混用,对稗草防效分别为99.5%和88.6%,远高于这两个除草剂单用时的药效。该试验结果表明,菌株J15(2)具有作为微生物除草剂的开发潜力。
韦韬李静倪汉文
关键词:稗草新月弯孢菌致病力化学除草剂
具有开发潜力的稗草生防菌弯孢B6
从不同生态区域天然发病的稗草病斑上分离到65个真菌菌株并进行单孢分离。通过离体叶段法及整株接种法经柯赫氏法则检测这些真菌对稗草的致病性和致病力。用这些真菌的孢子悬浮液接种稗草,结果发现一株编号为B6弯孢属(Curvula...
李静韦韬倪汉文
关键词:生防菌
文献传递
甘草种子带菌检测和药剂消毒处理效果研究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的甘草种子寄藏真菌优势菌群和带菌量差异,比较不同药剂处理甘草种子的消毒效果,为甘草种子预防保健处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离体平皿法对甘草种子表面和内部进行带菌检测;通过平皿培养法观察药剂拌种的消毒效果.结果与结论:甘草种子表面的孢子负荷量(孢子数/粒种子)为0.3%~37.0%,产地间差异显著;携带的优势真菌群主要为青霉属Penicillium spp.、曲霉属Aspergillus spp.真菌,产地间差异不显著,但分离频率差异显著;种子种皮带菌率在8.0%~48.3%,种仁的带菌率在3.5%~42.0%,内部寄藏的优势菌群主要有青霉属、根霉属Rhizopus spp.、曲霉属和交链孢属真菌,产地间带菌率和优势菌群都有较大差异;福美双和代森锰锌的表面消毒效果最好,达到89.0%以上,建议选择其作为甘草种子药剂消毒处理实现预防保健的药剂.
淡红梅李静李先恩李健强
关键词:甘草种子药剂消毒
外源激素与蔗糖对冬小麦穗粒数和粒重的调控效应
2022年
为阐明外源激素和蔗糖调控冬小麦穗粒数和粒重的机理,以冬小麦农大211为材料,设置不同浓度蔗糖和激素,通过离体穗培养及盆栽不同水分条件下喷施激素处理,考察了冬小麦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以及穗部糖含量对外源蔗糖和激素的响应。离体穗培养试验表明,蔗糖浓度为40g·L^(-1),IAA、GA、6-BA和ABA浓度分别为10-4 mol·L^(-1)、10-5 mol·L^(-1)、10-5 mol·L^(-1)和10-6 mol·L^(-1)时取得了较高的穗粒数,且穗粒数以穗上部强势粒数与穗中部弱势粒数增幅较大;适当增加培养基GA和ABA浓度也能提高粒重,从而提升穗粒重。盆栽试验表明,与水分适宜处理相比,干旱使成熟期穗粒数、穗粒重和单株生物量显著下降,千粒重无显著变化,干旱处理的幼穗中CTK和ABA含量显著增加。干旱条件下,喷施IAA较其对照显著增加了穗粒重和单株生物量以及幼穗中可溶性糖和IAA含量,显著降低了幼穗ABA含量;喷施GA较其对照显著增加了单株生物量和幼穗GA含量,显著降低了幼穗ABA含量;喷施6-BA较其对照显著增加了单株生物量和幼穗CTK含量,显著降低了幼穗可溶性糖和ABA含量;喷施ABA较其对照显著增加了穗粒重和单株生物量,显著降低了幼穗蔗糖和可溶性糖含量。水分适宜条件下,喷施IAA较其对照显著降低了穗粒数、穗粒重和单株生物量,但显著增加了千粒重和幼穗可溶性糖、CTK和ABA含量;喷施GA较其对照显著增加了幼穗可溶性糖、GA、CTK和ABA含量,但显著降低了幼穗蔗糖含量;喷施6-BA较其对照显著增加了幼穗可溶性糖、CTK和ABA含量;喷施ABA较其对照显著降低了穗粒数,显著增加了幼穗可溶性糖、IAA、CTK和ABA含量。总之,外源蔗糖与激素对冬小麦穗粒数、穗粒重和千粒重都有显著影响,适宜蔗糖和激素处理提高穗粒数,主要由于增加了穗上部强势粒和穗中部弱势粒数。外源喷施激素可缓解干旱胁迫对冬小�
李静郑晓宇代礼涛张震王志敏张英华
关键词:冬小麦蔗糖穗粒数粒重
牛膝种子带菌检测和药剂消毒处理效果研究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研究3个不同产地的牛膝种子寄藏真菌情况,比较不同药剂处理牛膝种子的消毒效果,为牛膝种子预防保健处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离体平皿法对牛膝种子表面和内部进行带菌检测;通过平皿培养法观察药剂拌种的消毒效果。结果牛膝种子表面的孢予负荷量为17.8孢予/粒种子-321.9孢子/粒种子,产地间差异极显著;携带的优势真菌群主要为青霉属Penicillium spp.,曲霉属Aspergillus spp.真菌,产地间差异不显著,但分离频率差异显著;种子颖壳带菌率在19.5%-67.3%,种仁的带菌率在13.5%-47.5%,内部寄藏的优势菌群主要有铰链孢属Alternaria spp.,根霉属Rhizoptts spp.,曲霉属和交链孢属真菌,产地间带菌率和优势菌群都有较大差异。结论在7种农作物常用的种子处理消毒剂中敌克松表面消毒效果相对较好,可达到50.0%以上。
淡红梅李静李睎李先恩李健强
关键词:药剂消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