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刚

作品数:15 被引量:48H指数:4
供职机构: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江苏省卫生厅重大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脑梗
  • 9篇脑梗死
  • 9篇梗死
  • 6篇急性
  • 6篇急性脑梗死
  • 4篇蛋白
  • 4篇髓鞘
  • 4篇髓鞘碱性
  • 4篇髓鞘碱性蛋白
  • 3篇血清
  • 3篇血液流变
  • 3篇评分
  • 3篇脑梗死患者
  • 3篇急性脑梗死患...
  • 3篇NIHSS
  • 3篇OCSP
  • 2篇血液
  • 2篇血液流变性
  • 2篇预后
  • 2篇预后研究

机构

  • 15篇扬州大学
  • 3篇苏州大学附属...

作者

  • 15篇刘刚
  • 3篇包仕尧
  • 1篇田野
  • 1篇李军

传媒

  • 3篇中华全科医学
  • 2篇中风与神经疾...
  • 2篇中国急救医学
  • 2篇中国血液流变...
  • 2篇神经疾病与精...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全科护理

年份

  • 4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通心络对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小板活化标记物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及通心络治疗对血小板活化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检测方法,对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小板活化标记物P选择素(CD62p)及PAC-1进行检测研究。结果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小板活化标记物表达高于单纯脑梗死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通心络及阿司匹林能明显抑制血小板活化标记物表达,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脑梗死发生过程中,血小板活化起着重要作用,且高血糖促进体内血小板活化,加重脑血管病的发生;通心络及阿司匹林在治疗急性脑梗死及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中能明显抑制血小板活化,在一定程度上阻断了血小板活化过程,具有治疗作用。
黄金忠陈应柱刘刚徐耀
关键词:通心络脑梗死糖尿病CD62PPAC-1
不同TOAST亚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髓鞘碱性蛋白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变化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28例住院老年ACI患者血清MBP含量,并按照急性卒中治疗低分子肝素试验(TOAST)分型标准分为5大亚型,分析TOAST各亚型血清MBP含量变化及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本组TOAST各亚型构成比:大动脉粥样硬化型(IJAA)42.99%、小动脉闭塞型(SAO)21.95%、心源性栓塞型(CE)15.85%、不明原因型(SUE)15.55%及其他明确病因型(SDE)3.66%;CE、LAA、SUE血清MBP含量升高,SAO变化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LAA、C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MBP含量与TC、TG、LDL—C、SBP、DBP和年龄呈正相关,与HDL呈负相关;血清MBP含量在LAA、SUE亚型与相应NIHSS评分具有相关性(r=0.68、0.51),在CE、SAO亚型中相关性较差。结论血清MBP含量随TOAST亚型的不同而变化。LAA、SUE亚型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在发病后血清MBP含量可以作为病情、预后判断的一个参考依据。
陈应柱刘刚杨璞朱艳杨德刚黄金忠包仕尧
关键词:髓鞘碱性蛋白
不同类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性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2009年
目的观察不同亚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变化。方法对164例ACI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测定,并按照牛津郡社区卒中计划(OCSP)分型标准分为4大亚型,分析OCSP各亚型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该组OCSP各亚型构成比为:完全前循环型13.4%、部分前循环型30.5%、后循环型19.5%、腔隙性梗死型36.6%。完全前循环型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最高,其次为部分前循环型,而腔隙性梗死型最低-1与腔隙性梗死型比较,完全前循环型、部分前循环型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CI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随OCSP亚型的不同而变化。
朱艳徐耀刘刚杨德刚刘筱洁黄金忠陈应柱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血液流变性
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分型特点与预后研究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了解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牛津郡社区卒中计划(OCSP)分型的构成特点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208例ACI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按照OCSP标准分为4大亚型,分析不同亚型与NIHSS评分的关系。结果本组OCSP各亚型构成比:完全前循环型13.46%、部分前循环型30.29%、后循环型19.71%、腔隙性梗死型36.54%;OCSP四个亚型中,完全前循环型NIHSS评分最高、预后最差;其次为后循环型和部分前循环型,腔隙性梗死型NIHSS评分最低。与腔隙性梗死型比较,完全前循环型和后循环亚型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CI患者NIHSS评分随OCSP不同亚型而变化,OCSP分型可作为ACI患者预后评估的指标之一。
陈应柱刘刚杨璞杨德刚黄金忠刘筱洁朱艳
急性脑梗死患者病因分型特点及其预后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了解急性脑梗死(ACI)患者急性卒中治疗低分子肝素试验(TOAST)分型的构成特点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164例ACI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按照TOAST标准分为5大亚型,分析不同亚型与NIHSS评分的关系。结果本组TOAST各亚型构成比:小动脉闭塞型42.68%、大动脉粥样硬化型17.07%、心源性栓塞型10.37%、其他病因型3.66%和不明原因型26.22%;TOAST五个亚型中,心源性栓塞型NIHSS评分最高,其次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而小动脉闭塞型最低;与小动脉闭塞型比较,心源性栓塞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CI患者NIHSS评分水平随TOAST亚型的不同而变化。
朱艳刘刚杨德刚徐耀黄金忠刘筱洁陈应柱袁成林
髓鞘碱性蛋白水平在不同OCSP亚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的变化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不同临床亚型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28例连续收住入院、发病在3d内的老年ACI患者血清MBP水平,并按照牛津郡社区卒中计划(OCSP)分型标准分为4大亚型并行NIHSS、mRS评分,分析不同OCSP亚型MBP水平变化及其与预后相关性。结果:OCSP分型中完全前循环型脑梗死(TACI)、部分前循环型脑梗死(PACI)、后循环型脑梗死(POCI)MBP水平升高,腔隙性脑梗死(LACI)变化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TACI、PACI及POCI亚型有显著性差异(P<0.05);LACI亚型90天时mRS 0-2分患者比率最高,其次为PACI、POCI亚型,而TACI亚型90天时mRS 0-2分患者比率最低。MBP与TC、TG、LD-C、SBP、DBP、年龄呈正相关,与HDL呈负相关。结论:MBP随OCSP亚型的不同而变化,发病后血清MBP可以作为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朱艳刘刚肖璐张娴娴易琼玄丽慧陈应柱李军
关键词:卒中危险因素
通心络对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性的影响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通心络治疗对血脂及血液流变性的影响,为急性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采用全自动血液粘度仪检测血粘度.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甘油三酯、胆固醇。结果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粘度及血脂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脑梗死伴糖尿病患者血液粘度及血脂高于单纯脑梗死组,通心络治疗能够降低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粘度,同时对血脂也有作用。结论急性脑梗死疾病发生过程中,血粘度及血脂异常系重要发病因素.且糖尿病患者存在血粘度增高、血脂代谢异常,加重脑血管病的发生,通心络在治疗急性脑梗死及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中能明显降低血粘度及血脂,在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具有治疗作用。
黄金忠陈应柱刘刚徐耀
关键词:通心络脑梗死糖尿病血粘度血脂
POEMS综合征1例报道及经验总结
2012年
POEMS(Crow—Fukase综合征)是累积多系统的以周围神经损害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临床较少见,诊断困难并极易误诊[1]。现就我院收治的1例POEMS综合征患者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71岁,因“四肢乏力八月余”收治。
徐耀刘刚杨德刚陈应柱刘筱洁
关键词:多发性神经病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与护理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52例急性脑梗死病人被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同时两组予以积极的系统化整体护理,在治疗前后行美国国立卒中卫生院评分量表(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观察其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依达拉奉辅以积极的系统化整体护理可以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邹庆霞刘刚顾巧华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依达拉奉整体护理
脑梗死血清髓鞘碱性蛋白水平与TOAST分型相关性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84例连续收住入院、发病在3 d内的ACI患者血清MBP水平,并按照急性卒中治疗低分子肝素试验(TOAST)分型标准分为5大亚型,分析TOAST各亚型MBP水平变化及其与改良Rankin评分(mRS)的相关性。结果TOAST各亚型构成比依次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35.16%、小动脉闭塞型(SAO)21.09%、心源性栓塞型(CE)17.19%、其他明确病因型(SDE)16.41%、不明原因型(SUE)10.15%。CE、LAA、SUE亚型MBP水平较对照组升高、SAO亚型变化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LAA、CE亚型MBP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LAA、CE预后不良率高,SAO、SUE预后良好率高。结论 MBP随TOAST亚型不同而异,发病后血清MBP可以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戚艳红刘刚沈雪肖璐张娴娴杨璞朱艳陈应柱
关键词:髓鞘碱性蛋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