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篇碳化硅
  • 1篇形貌
  • 1篇润湿剂
  • 1篇凝胶注模
  • 1篇坯体
  • 1篇坯体密度
  • 1篇注模
  • 1篇显微结构
  • 1篇颗粒形貌
  • 1篇硅碳棒
  • 1篇反应烧结碳化...
  • 1篇SIC

机构

  • 3篇武汉理工大学

作者

  • 3篇武七德
  • 3篇李娜
  • 2篇刘开松
  • 2篇屠隆
  • 1篇陈海亚
  • 1篇华春松

传媒

  • 1篇粉末冶金技术
  • 1篇陶瓷学报
  • 1篇山东陶瓷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碳化硅悬浮浆料粘度损失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用硅烷偶联剂对1.2μSiC粉接枝改性,和100μSiC粉调制浆料,研究了SiC粉表面Zeta电位和浆料固相体积含量、粘度增量之间的关系;在碱性条件下,SiC表面水解是导致Zeta电位变化和浆料粘度损失的原因。考察了润湿剂烷基聚氧乙烯醚(Alcohol Ethoxylate,AEO)对浆料Zeta电位和粘度损失的影响,AEO含量为0.08wt%时,68vol%的改性浆料搅拌12h后,Zeta电位变化量由22%减少至10%,粘度增量由630mPa·s减少至230mPa·s,坯体密度提高到2.69g/cm^(-3)。
武七德屠隆刘开松李娜
关键词:碳化硅润湿剂
成型方式对反应烧结碳化硅显微结构及强度的影响被引量:13
2011年
本文以0.8μm改性SiC粉采用凝胶注模成型制备了超细晶反应烧结碳化硅陶瓷。研究了压制和凝胶注模两种成型方式对反应烧结碳化硅的微观结构及材料性能的影响。SEM分析显示,PF成型的素坯中微孔结构分布不均,GC成型的素坯中SiC与C相互包裹均匀分散,坯体的孔结构均匀;RBSC材料金相观察表明,采用常规的压汞仪测试不能真实反映素坯的孔结构。GC成型的RBSC中SiC和游离硅(fSi)的分布均匀细小是材料强度提高的主要原因。
武七德刘开松屠隆李娜
关键词:反应烧结碳化硅凝胶注模显微结构
颗粒形貌对硅碳棒挤出坯体密度的影响
2012年
采用不同的整形方法对粗(d50为140μm、600μm)、细(d50为7μm、20μm)两种SiC粉进行整形,分析整形前后SiC粉的球形度和SEM图,对比不同球形度粉的振实相对密度和整形前后粉挤出成形素坯密度。结果表明,振实相对密度和素坯密度随着颗粒球形度的增加而逐渐提高,对细粉整形比粗粉更利于素坯密度的提高。
陈海亚武七德华春松李娜
关键词:SIC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