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强
- 作品数:5 被引量:52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留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裂陷盆地构造-沉积耦合关系及其控藏作用——以渤海湾盆地埕北凹陷古近系为例被引量:12
- 2019年
- 构造-沉积耦合关系研究对沉积盆地的形成、演化分析以及盆地内构造和各种隐蔽油气藏的预测具有重要启示作用.本文整合中海油、中石化地震、测井和岩心等资料,对埕北凹陷古近系断裂体系、沉积相类型、构造-沉积耦合关系进行综合分析,认为凹陷北洼缓坡带T20、T50等不整合面上覆和下伏地层内、洼陷带周缘岩性上倾尖灭处、陡坡带次级断层发育处为有利的油气勘探区带.研究结果表明:凹陷古近系发育2组走向主干断层,其中NW向分段复活的埕北断层控制了埕北凹陷新生代结构,而NE/NEE走向的"顺坡"断层对凹陷结构起到改造作用;埕北断层存在Es3和Ed两期活动峰值,分别约154 m/Ma和41 m/Ma,而"顺坡"断层主要活动的Es3和Es2+Es1期,其活动速率均小于32 m/Ma;在各组走向断层和郯庐走滑断裂带的控制下,埕北凹陷古近纪构造演化经历了Ek+Es4继承裂陷期、Es3切割改造裂陷期和Es2-Ed走滑改造裂陷期3个阶段;凹陷内主要沉积相类型包括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湖底扇、近岸水下扇和湖泊等5种;构造-沉积耦合关系主要体现在埕北断层分段复活控制地层差异分布、断层演化控制沉积砂体展布和凹陷演化控制沉积体系3方面.基于构造-沉积耦合关系,结合凹陷南洼勘探成果,综合分析认为在凹陷北洼缓坡带、洼陷带周缘和陡坡带可能发育有岩性、地层削截、地层超覆、构造、岩性-构造等5种油气藏.
- 张晓庆宋明水侯中帅郝冉冉张强刘一鸣陈少平吴智平
- 关键词:古近系渤海湾盆地
- 潜山内幕一种新型储集体的形成与分布被引量:3
- 2019年
- 潜山油气藏是中国东部储量丰富的勘探开发对象,但受构造活动、岩性变化和流体溶蚀等影响,其内幕储集空间非常复杂。通过对胜利油区埕岛潜山的岩心观察,发现断层活动导致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形成裂缝段(裂缝密度小于10条/m)、碎裂岩(裂缝密度大于10条/m)和角砾岩(砾径为2~8 cm),其中角砾岩和碎裂岩的溶蚀现象明显、砾间空隙含油性好,而裂缝段及一般碳酸盐岩的含油性较差。利用测井和地震资料,提出了断层与裂缝段、碎裂岩、角砾岩的5种组合,查明潜山内幕以断层破碎带(碎裂岩-角砾岩)为主体的新型储集体的分布规律。进而利用岩矿鉴定和地化分析,阐明了地表水和热液流体对断层附近碎裂岩、角砾岩的溶蚀情况,认为油气成藏期地表水对断层破碎带形成储集体起到了控制作用。这种新型储集体的预测和评价,有助于查明潜山内幕储集空间及油气分布特征,也有利于复杂潜山内幕油藏的高效开发。
- 金强毛艺阳刘小琦程付启杜玉山张强
- 关键词:断层破碎带碎裂岩角砾岩溶蚀潜山内幕
- 北部湾盆地北部坳陷古近系构造发育特征及其对沉积的控制作用被引量:18
- 2018年
- 北部湾盆地北部坳陷古近系NE-NEE向断裂控制凸凹格局, NEE与NW向断裂控制次级构造单元发育展布,整体表现为一个北西断、南东超、呈NEE向展布的新生代箕状断陷盆地,其中涠西南凹陷为复式半地堑,海中凹陷为简单半地堑,而涠西南低凸起为单断式低凸起。研究区古近纪构造演化分为裂陷期(长流组—涠三段沉积期)和断拗转换期(涠二段—涠一段沉积期)两个阶段,而裂陷期又分为裂陷Ⅰ幕(长流组—流二段沉积期)和裂陷Ⅱ幕(流一段—涠三段沉积期)。响应于盆地结构特征和构造演化,研究区在裂陷Ⅰ幕,构造活动强烈,形成了统一湖盆,沿陡坡处发育较多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缓坡则为辫状河三角洲,洼陷内主要为湖相及少量湖底扇;裂陷Ⅱ幕,构造活动较强,涠西南低凸起出露水面而对涠西南凹陷与海中凹陷起一定分隔作用,在陡坡处仍发育有较多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缓坡处主要为大型辫状河三角洲,而洼陷内为湖相与较多湖底扇,且沿涠西南凹陷长轴方向发育大型辫状河三角洲和曲流河三角洲;断拗转换期,构造活动微弱,整体以滨浅湖亚相为主,陡坡和缓坡都发有大量辫状河三角洲,涠西南低凸起仍暴露水面而遭受剥蚀。
- 张强吴智平颜世永刘一鸣平明明张勐胡林张毅
- 关键词:盆地结构古近系
- 涠西南凹陷流沙港组二段至一段构造特征及其对沉积的控制作用被引量:9
- 2018年
- 根据断裂体系和盆地构造格局,分析涠西南凹陷流沙港组二段至一段构造特征;结合沉积相带展布,研究研究区构造对沉积充填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涠西南凹陷流沙港组二段至一段沉积期主要受NE-NEE向1号断裂控制,2号断裂由相对连续的NEE向大型断裂转变为多条小型的近EW向雁列式断裂,同时次级断裂数量明显减少,断裂方向由NE、NE-NEE向转变为近EW向,与太平洋板块俯冲方向由NNW向转变为NWW向、印度—澳大利亚板块与欧亚板块由软碰撞转变为硬碰撞密切相关;构造格局表现为北西断、南东超特征,流沙港组二段沉积期盆地内沉积水体、沉积范围明显较流沙港组一段沉积期的更深、更广,且在凹陷内2号断裂转变形成多个近EW向的构造转换带,成为沉积物有利搬运通道;半深湖亚相沉积范围明显减小,扇体沉积范围明显增加,且2号断裂转变形成的构造转换带对凹陷内湖底扇展布具有明显控制作用。该结果揭示涠西南凹陷流沙港组二段至一段构造—沉积耦合关系,可为研究区油气勘探实践提供参考。
- 刘一鸣胡林张强吴智平颜世永张毅平明明张勐郭甜甜陈明明
- 关键词:沉积充填构造转换带涠西南凹陷
- 埕北凹陷古近系构造对沉积的控制作用被引量:15
- 2017年
- 利用埕北凹陷钻井、录井、测井、地震资料等,分析研究区古近系构造结构特征,恢复古近纪构造演化,划分沉积相类型,研究沉积体系的时空展布规律,明确古近系构造对沉积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埕北凹陷古近系发育的NW向断裂控制研究区凸凹格局,NE、NEE向断裂改造NW向构造格局。埕北凹陷古近纪构造演化分为三个阶段,继承断陷期(Ek-Es4)表现为"窄盆、浅水"环境,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沉积;断陷扩张期(Es3)表现为"深盆、深水"环境,以发育半深湖—深湖沉积为主;断—坳转换(Es2-Ed)早期表现为"广盆、深水"环境,以发育半深湖—深湖沉积为主,晚期表现为"广盆、浅水"环境,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与曲流河三角洲沉积。研究区古近系发育陡坡断裂坡折带、缓坡断裂坡折带及洼陷边缘型坡折带三种类型,其中陡坡断裂坡折带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沉积,缓坡断裂坡折带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与曲流河三角洲沉积,洼陷边缘型坡折带主要发育巨厚的湖相沉积及少量湖底扇沉积。该结果为研究区古近系油气勘探提供指导。
- 张强刘丽芳张晓庆刘一鸣陈少平
- 关键词:构造坡折带古近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