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作品数:25 被引量:216 H指数:8 供职机构: 辽宁省血液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社会学 经济管理 更多>>
119例疑似非输血感染者抗-HCV与HCVRNA检测结果比较与分析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对119例疑似医源性非输血感染丙肝患者的血液进行HCV检测。方法采用2种第3代酶免抗-HCV试剂检测,并同时进行单人份核酸HCV RNA检测。结果 119例疑似HCV血液用万泰酶免试剂检出抗-HCV(+)68例,阳性率为57.14%;丽珠酶免试剂检出抗-HCV(+)61例,阳性率为51.26%。酶免双试剂检出抗-HCV(+)61例,反应符合率为89.70%。万泰酶免抗-HCV(+)最小S/CO值是0.79,最大S/CO值是21.43,平均S/CO值是7.95,中位数是6.23;丽珠酶免抗-HCV(+)最小S/CO值是0.66,最大S/CO值是17.65,平均S/CO值是4.23,中位数是2.87。浩源核酸试剂检出HCV RNA(+)98例,阳性率为82.35%。万泰酶免抗-HCV(+)和浩源核酸HCV RNA(+)63例,丽珠酶免抗-HCV(+)和浩源核酸HCV RNA(+)56例。万泰和丽珠酶免试剂检出灰区的样本,浩源核酸试剂检测全部是阳性。5例酶免双试剂抗-HCV(+),核酸是HCV RNA(-)。结论酶免和核酸方法检测HCV结果存在差异,联合应用酶免和核酸方法筛查血液传染性疾病更能保证输血安全。 刘炜 王芳 张宁 金钊 高金艳 栾燕关键词:丙型肝炎 血液检测 乙型肝炎病毒血液核酸筛查及阳性献血者追踪的研究 被引量:22 2010年 目的了解沈阳地区献血者中乙肝病毒感染状况,探讨采用核酸扩增检测(NAT)对血液进行筛查的可行性。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EIA)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NAT方法对50190人份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筛查,以确定血液标本中是否含HBV DNA。结果在50190人份血液标本中发现HBsAgEIA阴性但HBV DNA NAT检测阳性的标本5份,经追踪检测证实其中1例为HBV血清转换窗口期感染。结论核酸检测(NAT)能够显著提高HBV的检测灵敏度,在献血者大规模筛查中发现HBV低水平窗口期感染的标本。 王芳 金钊 栾燕 刘显智关键词:核酸检测 荧光定量PCR 乙型肝炎病毒 窗口期 溶血和乳糜微粒对ALT检测的影响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溶血和乳糜微粒对ALT检测的影响。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和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研究院(CLSI)相关文件,进行干扰实验验证。结果干扰实验结果显示,样本在反复冻融1次以上和震荡2 min以上时,以及外源性干扰物血红蛋白(HB)>2.5 g/L时ALT检测均产生正干扰,乳糜微粒>5 g/L对ALT检测有明显负干扰。结论血红蛋白产生的是正干扰,乳糜微粒产生的是负干扰,通过评估溶血和脂血标本的干扰方向和干扰偏差的大小,对如何处理生物参考区间上限附近的标本具有指导作用。 高景波 刘艳春 王芳关键词:血红蛋白 乳糜微粒 全自动血型仪在血站血型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观察全自动血型仪在血站血型检测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17 541例无偿献血者血型标本采用全自动血型仪进行血型检测及分析。结果:ABO血型一次判读正确率99.94%,Rh D血型一次判读正确率100%。结论:全自动血型分析仪可用于血站血型检测。 高景波 王芳关键词:血型鉴定 ABO血型 RH血型 采供血机构血液检测关键设备维修后性能验证方案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建立采供血机构血液检测关键设备维修后性能验证方案。方法把维修的设备分为3种情况,参考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的标准,验证顺序设计为精密度、准确度、携带污染率、室内质控4个验证步骤。验证的内容结合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于2012年9月发布的临床免疫学、临床化学和输血医学领域的应用说明5.3.1.5条款。根据检测设备的系统属性,全自动样品处理系统和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为定性试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为定量试验,全自动血型仪为鉴别试验,选择可行性方法制作维修后性能验证流程图。结果关键设备维修后的性能验证,定性试验的设备全自动样品处理系统和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可通过设备的校准。定量试验的设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可以通过项目定标,质控品检测结果在允许范围内。鉴别试验的设备全自动血型仪通过留样再测。结论实验室应指定专人对设备进行确认工作,根据所用设备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实施相适应的方法进行性能验证。 刘炜 刘艳春 王芳2014-2018年沈阳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0 2021年 目的输血是救治患者生命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本研究分析2014-2018年沈阳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情况,为本地区采供血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4-01-01-2018-12-31沈阳地区无偿献血者为研究对象,共计869723人次采用两种不同试剂对其血液标本进行传染病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4-2018年沈阳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总体不合格率为1.35%,其中梅毒螺旋体(TP)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是主要不合格项,不合格率分别为0.36%和0.56%;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为0.17%,丙型肝炎病毒(HCV)为0.10%,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为0.07%。不同年份的ALT(χ2=598.05,P<0.01)、HBsAg(χ2=101.95,P<0.01)、HCV(χ2=586.35,P<0.01)、HIV(χ2=148.36,P<0.01)和TP(χ2=304.34,P<0.01)检测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双试剂阳性检出率TP最高,达到0.25%,不同年份HBsAg(χ2=75.97,P<0.01)、HCV(χ2=136.84,P<0.01)、HIV(χ2=49.12,P<0.01)和TP(χ2=258.94,P<0.01)双阳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P和ALT是沈阳地区无偿献血者主要不合格项目,HCV不合格率和双阳检出率处于较低水平。应加强对初次献血者的问询、对重复献血者的历史记录查询,增加ALT和TP项目的献血前快速筛查,降低血液报废率,提高血液质量,确保用血安全。 隋丽红 王芳关键词:无偿献血 血液检测 传染病 梅毒螺旋体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血站仪器设备管理浅析 被引量:10 2009年 栾燕 沈光 刘显智 王芳关键词:血站 血站核酸筛查模式对输血传播HBV残余风险影响的评估研究 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初步评估探讨核酸筛查模式对献血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传播残余风险度的影响。方法采用中国大陆执业比对工作组信息管理系统的相关数据,利用NAT单阳性率-窗口期比率数学模型(NAT yield/WP ratio model),对2015—2019年度我国18家血液中心的献血人群HBV传播的残余风险度进行趋势分析;同时分析比较2019年18家血液中心的ELISA联合核酸单检/混检(ELISA+ID-NAT/MP-NAT)和ELISA联合核酸混检(ELISA+MP-NAT)2种血液筛查(简称血筛)模式对残余风险度的影响。结果18家血液中心5年的HBV血筛残余风险度总体趋势经趋势卡方检验显示:核酸检测单阳性率趋势χ^(2)=39.42(P<0.01),残余风险度趋势χ^(2)=279.792(P<0.01);ELISA+ID-NAT/MP-NAT和ELISA+MP-NAT 2种不同血筛模式对残余风险度RR的影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卡方检验显示χ^(2)=7.4(P<0.01)。结论自2015年我国将核酸检测用于血筛以来,HBV输血传播的残余风险度呈逐年下降趋势,目前主要的2种血筛模式对血液残余风险度有可能造成差别。 黄敏 白林 卢长春 朱姗姗 李玉军 张志安 马海莉 尤榕 秦䶮丽 居兵 韩卫 王芳 陈雪 袁晓华 任星历 赵磊 张铃浩 易星 邱艳核酸检测在血液HBV筛查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4 2010年 目的:了解沈阳地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阴性献血者中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状况,探讨HBV核酸扩增检测(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testing,NAT)技术应用于血液筛查的意义。方法:在酶联免疫法(enzyme immunoassay,EIA)检测的基础上,应用TaqMan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对HBsAg EIA阴性血液标本进行HBV DNA的NAT检测。对NAT阳性标本进一步做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 Marker,HBV-M)及核酸定量检测。结果:共检测了105,152例HBsAg阴性的血液标本,检出HBV DNA阳性标本15例,阳性率0.014%。Abbott酶联免疫试剂检测发现,15例标本中有6例标本的HBV-M五项指标检测全部阴性,9例为HBsAg阴性但其它标志物阳性。其中10例HBV DNA阳性标本再经Roche试剂进行核酸定量检测,HBV DNA核酸含量最高为149 IU/ml。结论:在HBsAg ELA阴性献血者中仍有极少数的HBV感染者;核酸扩增检测和酶联免疫检测互补,能够缩短血液筛查中HBV检测窗口期,特别是对提高HBsAg阴性血液标本中HBV感染检出率具有重要价值。 王芳 金钊 林松峰 栾燕 刘显智关键词:核酸扩增检测 乙型肝炎病毒DNA 窗口期 输血传播SEN病毒研究进展 2006年 刘炜 王芳关键词:SEN病毒 输血传播 肝炎病毒 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