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602篇“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相关文章
一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儿茶酚衍生物及其制备和应用
本发明涉及药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儿茶酚衍生物及其制备和应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儿茶酚衍生物为式一所示化合物,<Image file="DDA0005054768670000011.GIF" he="531"...
王淑君杨伯阳姚潇婕程木华
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用阿米卡星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疗效观察
2024年
分析研究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阿米卡星联合使用应用于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以2022年6月到2023年6月间本院诊断及接受 HAP治疗的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将病人分成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观察组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阿米卡星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独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副作用。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但观察组住院时间民明显较短,两组治疗治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阿米卡星在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在提高药物疗效方面并不显著,但是可以加快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痛苦,减轻患者经济压力。
张孟娟
关键词:Β内酰胺类阿米卡星医院获得性肺炎
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去标签措施及其效果的范围综述
2024年
目的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去标签措施及其效果研究进行范围综述。方法检索PubMed、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限为2013年1月1日至2023年9月1日,对国抗生素过敏去标签相关研究进行分析,梳理去标签的常见方法及其效果。结果共纳入56项符合入选标准的研究,55.4%发表于2021年及以后,98.2%开展于高收入国家,82.1%关注去除青霉过敏标签,83.9%为病例系列。所有研究均先进行病史评估,41.1%的研究仅通过药物激发试验对风险最低人群去标签;60.7%研究有医生参与,53.6%有药师参与,44.6%有护士参与。对于抗生素过敏去标签的有效性和安全性,78.6%的研究成功率在85%及以上;41(73.2%)项研究报告了不良反应,但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去标签可在成人及儿童中安全有效地开展,中国应尽快制订相关指南或规范,推动抗生素过敏去标签试点,促进抗生素规范管理。
周心怡胡琳傅孟元海沙尔江·吾守尔史录文管晓东
关键词:抗菌药物管理药物过敏
新多环大环内酰胺类抗生素与产酶溶杆菌C3活性分子的挖掘
夏欣
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阿奇霉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23年
分析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头孢他啶)联合阿奇霉治疗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7,头孢他啶+阿奇霉)和对照组(n=37,头孢他啶)。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主要实验室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头孢他啶)联合阿奇霉治疗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显著,缩短病程,并能够改善患儿的主要检验指标和免疫功能,且不会增加其不良反应。
相红霞
关键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头孢他啶阿奇霉素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免疫功能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曲松、美罗培南致血小板减少症病例报道暨β内酰胺类抗生素致血小板减少交叉耐药探讨
2023年
1例82岁女性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置换术后重度狭窄,伴心衰、肺部感染,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抗感染治疗,4天后出现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81×109/L),换用头孢曲松继续抗感染治疗,3天后血小板回升至100×109/L,感染未能有效控制,升级抗生素为美罗培南,2天后血小板降至60×109/L,9天后血小板计数30×109/L。探讨同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药物之间是否存在交叉耐药性。
张海红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症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曲松美罗培南
重视A群链球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敏感性降低的问题被引量:3
2022年
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导致老年患者中出现耐药病原体,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青霉肺炎链球菌、耐万古霉肠球菌等阳性菌和多重耐药的革兰阴性杆菌。除非尽快制定预防策略、加快新药物开发,否则临床医师将会面临与“前抗生素时代”一样无法有效控制感染的挫败感[1]。
禹定乐郑跃杰郑跃杰
关键词:A群链球菌Β内酰胺类抗生素抗生素敏感性
梧州地区儿童肺炎链球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性及耐药相关基因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分析梧州地区儿童肺炎链球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性及耐药相关基因。方法选取梧州地区儿童医院呼吸科2017年8月—2019年8月收集的162例肺炎链球菌临床分离株进行研究,检测其对常见的抗生素(14种)敏感性,扩增β内酰胺高耐株耐药相关基因(pbp2X、pbp2B、pbp1A),进行分子生物学分型[限制性切酶长度多态性分析(RELP)]。结果 162株肺炎链球菌临床分离株,涉及患者中男100例,女62例;青霉不敏感概率为74.69%,4种头孢菌中耐药率最高的为头孢呋辛(69.14%),头孢噻肟、头孢吡肟相对较高,头孢曲松和阿莫西林敏感性较好。大环如阿奇霉、红霉等耐药率较高,本地区所有分离株对万古霉、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利奈唑胺、替加环均敏感。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株有25株,A1-B1-X1为最常见的耐药型。11株阿莫西林耐药株中8株A1-B1-X1型,分离时间15 d,可能为同一多耐药克隆株。结论梧州地区儿童对青霉耐药率较高,与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有交叉耐药情况存在,通过分子分型发现存在阿莫西林耐药株小范围克隆传播的情况。
陶建萍蔡永林
关键词:儿童Β内酰胺类肺炎链球菌耐药性相关基因
海洋链霉菌Streptomyces parvus SCSIO Mla-L010中大环内酰胺类抗生素vicenistatin的糖基定向改造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利用海洋链霉菌Streptomyces parvus SCSIO Mla-L010中糖基转移酶的底物宽泛性对vicenistatin进行糖基定向化改造。方法采用组合生物合成技术分别将其他糖苷天然产物生物合成途径中的糖基合成基因导入到SCSIO Mla-L010菌株中,构建糖基合成基因异源表达重组菌株;以有机溶剂萃取重组菌株发酵产物并利用现代色谱分离技术进行化合物纯化,进一步使用质谱、核磁共振光谱技术鉴定所获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将streptolydigin、grincamycin和lobophorin生物合成途径中合成d-olivose、L-rhodinose、d-kijanose和L-digitoxose糖基的基因导入到SCSIO Mla-L010菌株中,构建了3株异源糖基合成基因重组菌株,并从中分离得到4个含有不同糖基的新vicenistatin天然产物。结论不仅丰富了糖苷天然产物结构库,为海洋药物的研发提供化学实体,还为利用糖基转移酶的底物宽泛性对其他天然产物进行糖基定向改造提供参考和借鉴。
梁智铖李骏凌春耀许润谭彬黄洪波鞠建华李青连
关键词:组合生物合成
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阿奇霉治疗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阿奇霉治疗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CAP住院治疗的患儿8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和试验组32例。对照组单用头孢呋辛,试验组采用头孢呋辛联合阿奇霉治疗。比较2组病情严重度、临床疗效、退热时间、咳嗽咳痰消失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血常规恢复正常时间以及住院天数、不良反应发生率、成本-效果。结果 2组病情重度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退热时间、咳嗽咳痰消失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血常规恢复正常时间以及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成本-效果和增量分析,试验组成本效果比高于对照组,试验组较对照组,每增加一个疗效单位,抗菌药物费用增加146.79元,住院费用增加414.21元。通过敏感性分析,将所涉及的抗菌药物成本下降15%或住院成本下降10%,其他参数不变,结果趋势一致。结论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头孢呋辛、阿奇霉联用组与头孢呋辛单用组相比,在治疗4月~5岁的儿童CAP的临床疗效方面未见明显优势,联合治疗应个体化考量,需联合时可以在给药顺序上先给予杀菌剂后给予抑菌剂,在考虑有生物被膜存在的情况下,可先给予低剂量的大环药物治疗,再加足量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张文钟慧干小红
关键词:社区获得性肺炎儿童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头孢呋辛阿奇霉素

相关作者

胡昌勤
作品数:692被引量:5,808H指数:40
供职机构: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研究主题:抗生素 药品 高效液相色谱法 近红外光谱 耐药性
孙爱华
作品数:188被引量:707H指数:13
供职机构:杭州医学院
研究主题:生物化学 耐药性 肺炎链球菌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问号钩端螺旋体
姚尚辰
作品数:163被引量:520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研究主题:柱切换 Β-内酰胺抗生素 LC/MS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晶型
周红
作品数:345被引量:812H指数:13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
研究主题:青蒿琥酯 脓毒症 CPG 药理学 内毒素
严杰
作品数:359被引量:1,073H指数:14
供职机构:杭州医学院
研究主题:问号钩端螺旋体 钩端螺旋体 幽门螺杆菌 原核表达系统 外膜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