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3982篇“ 人肿瘤细胞系“的相关文章
- ELANE、ELA1、HPPE基因过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对人肿瘤细胞系的作用研究
- 研究背景: 中性粒细胞作为人类髓系白细胞中最丰富的一种细胞,是抵御包括细菌、病毒等多种病原体的主要应答者。成熟的中性粒细胞在调控因子作用下或保留在骨髓中或释放入血,释放入血的中性粒细胞在各种整合蛋白及趋化因子的作用下滚...
- 徐子钧
- 关键词:人肿瘤细胞系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基因过表达
- 国内建立的人肿瘤细胞系的身份认证问题及对策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为国内建立的人肿瘤细胞系进行身份认证,确认这些细胞系使用的可靠性。方法收集、整理国内实验室建立的人肿瘤来源细胞系,提取细胞的基因组DNA,PCR扩增其中的多个短串联重复序列(STRs)位点后进行毛细管电泳,分析获得细胞的STR图谱作为细胞系的DNA指纹,然后与原始组织或国际数据库中已有细胞的STR谱进行比对,通过匹配度的高低判断该细胞是否被其他细胞交叉污染。对怀疑He La细胞污染的肿瘤细胞,检测其基因组中是否有人乳头瘤病毒18型(HPV-18)病毒插入片段。对怀疑T细胞白血病细胞污染的,则检测T细胞的各种特性(表面标志),根据表面标志表达情况判断是否为错误细胞。结果本研究共收集了37种国内建立的肿瘤细胞系46个样品。本中心建立的6株细胞系均STR正确。其他单位建立的细胞系中有8株系正确,有23(62. 2%)株系认定为错误细胞,人宫颈癌细胞He La是主要污染源;另外发现有些国内自建的细胞系被人结直肠癌细胞HCT-8、宫颈鳞癌细胞Si Ha、T细胞白血病细胞CCRF-CEM及大鼠细胞污染。结论国内建立的肿瘤细胞很高比例地发生了细胞间的交叉污染,科研人员在实验前一定要首先进行细胞身份认定,或者从国家实验细胞资源共享服务平台选择细胞。另外,建立细胞系时保留原始组织用于后续细胞系的身份认证。
- 卞晓翠刘玉琴杨振丽冯海凉
- 关键词:交叉污染聚合酶链反应肿瘤细胞细胞培养
- 不同来源相同背景人肿瘤细胞系的转录组特征比较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通过对来源不同而遗传背景一致的2种肿瘤细胞系进行转录组测序与分析,了解不同条件对细胞潜在表型的影响,为基于细胞模型的严谨药物筛选实验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新近由美国模式培养物保藏中心(ATCC)引入和实验室自存的人宫颈癌细胞HeLa和人肝癌细胞HepG2为实验对象,采用二代高通量测序平台Illumina Novoseq进行转录组测序,并对差异表达基因(DEG)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融合基因分析和变异位点分析;同时测序分析了不同培养时间对ATCC来源的HeLa细胞转录组的影响。结果两种不同来源HeLa和HepG2细胞分别筛选出7366和8786个DEG,经GO功能和KEGG富集将这些DEG分别归类于519和778个代谢通路。2株HeLa细胞的DEG主要富集于细胞外基质组织、物质代谢途径、癌症信号通路、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相互作用环节等,2株HepG2细胞的DEG主要富集于细胞外基质组织、神经活性配体及其受体相互作用、癌症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等;其中自存HeLa细胞癌信号通路减弱,而自存HepG2细胞癌信号通路增强,并伴有神经活性因子与受体结合活性、细胞因子与受体结合活性改变。此外,由ATCC新引入的HeLa细胞在完全贴壁后6~24 h内,离子通道、G蛋白偶联受体等多种细胞膜受体和胞内钙信号通路相关的基因显著改变。结论与ATCC新引入的HeLa和HepG2细胞相比,实验室自存的HeLa和HepG2细胞转录组发生显著变化,涉及了广泛的细胞功能。通过细胞转录组测序可为了解细胞身份、控制药物筛选与评价的实验条件提供有用的信息。
- 贾鹏陈伟贾新飞王莉莉
- 关键词:肿瘤细胞转录组测序差异表达基因
-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在人肿瘤细胞系K562、A549、SGC7901和SGC7901/VCR的表达
- 2013年
-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l)在常见人肿瘤细胞的表达。方法:培养K562、A549、SCK;7901和SGC7901/VCR细胞,RT-PCR检测ABCClmRNA的表达;SABC法检测MRPl蛋白的表达。结果:4种细胞均有ABCClmRNA的表达,SCK27901/VCR细胞的ABCClmRNA水平显著高于SCX27901细胞;SGC7901/VCR细胞MRPl表达显著高于SGC7901。结论:ABCC1/MRP1可能参与SGC7901细胞获得性多药耐药。
- 曹兴玥靳艳路军秀王国栋高福莲
- 关键词: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人肿瘤细胞系
- 土槿乙酸对不同人肿瘤细胞系的抑制作用及机制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土槿乙酸(PLAB)对人不同肿瘤细胞系的抑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MGC803、AGS、SMMC7721、LOVO、A375、SK-28和624 mel细胞培养后,取对数生长期细胞,采用不同浓度PLAB干预;采用MTT法检测肿瘤细胞存活率;RT-PCR法检测细胞内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mRNA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变化。结果 PLAB干预后肿瘤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P均<0.05);PPARγmR-NA在MGC803细胞中表达最强,SMMC7721细胞中次之,LOVO细胞中表达最低;PLAB(10μmol/L)作用肿瘤细胞后,AGS、MGC803、SK-28细胞G2/M期细胞百分比明显增加(P<0.05)。结论 PLAB在体外能明显诱导肿瘤细胞G2/M期阻滞,在表达野生型p53的肿瘤细胞,可能与抑制p53表达有关;在表达突变型p53的肿瘤细胞,可能与激活PPARγ表达有关。
- 孟爱国刘春艳
- 关键词:土槿乙酸P53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细胞周期
- 去氢表雄酮及其代谢产物对人肿瘤细胞系的抗增殖作用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研究去氢表雄酮(DHEA)及其代谢物去氢表雄酮硫酸酯(DHEAs)对HepG2和HT-2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HepG2和HT-29细胞分别分为对照组、不同浓度(1、10、50、100及200μmol·L-1)DHEA组和DHEAs组,孵育8、24、48及72h后,分别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和BrdU测定法检测DHEA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同时测定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A还原酶(HMGR)、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及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结果:①MTT法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DHEA组HepG2和HT-29细胞增殖抑制率均显著增加(P<0.05)。作用24h时,100μmol·L-1DHEA组细胞增殖抑制率降低最显著(P<0.05),而DHEAs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BrdU法结果显示,当DHEA浓度在50、100和200μmol·L-1时细胞的生长均显著受到抑制,尤其以HepG2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最高(P<0.05)。③DHEA对HepG2细胞HMGR活性抑制率为62%,对HT-29细胞HMGR活性抑制率为51%,而DHEAs则无明显作用。④100μmol·L-1DHEA抑制G6PD的效力为85%,而DHEAs的抑制效力仅为6%。⑤DHEA和DHEAs对细胞LDH的活性影响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DHEA对HepG2和HT-29两种肿瘤细胞系均具有较强的抗增殖作用,能明显降低细胞的G6PD或HMGR活性,DHEAs则无明显作用。
- 姜艳芳赵平伟谭岩方艳秋松崎静司
- 关键词:去氢表雄酮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 干细胞相关基因Oct-4在人肿瘤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干细胞相关基因Oct-4在多种人肿瘤细胞系中的表达。方法体外培养人胰腺癌、宫颈癌、肝癌、乳腺癌、结肠癌细胞系,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Oct-4mRNA和蛋白在各种人肿瘤细胞系中的表达。结果Oct-4mRNA和蛋白在胰腺癌细胞系SW1990、PANC1、BxPC3、PC3,宫颈癌细胞系HELA,肝癌细胞系HepG2,乳腺癌细胞系MCF-7和结肠癌细胞系CaCo2中均有表达。结论干细胞相关基因Oct-4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一方面说明恶性肿瘤与干细胞具有密切的关系,另一方面也说明Oct-4基因在这些肿瘤的发生中起到重要作用。
- 夏维田锐秦仁义
- 关键词:干细胞OCT-4
- Dickkopf(DKK1)在肝癌组织及多种人肿瘤细胞系中的表达分析被引量:17
- 2006年
- 目曲:检测dickkopf(DKK1)在肝癌组织及多种恶性肿瘤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real time PCR、RT—PCR及Western blot对DKK1在肝癌组织及多种恶性肿瘤细胞系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肝癌组织检测RT—PCR,10/15肝癌中高表达;Real—time PCR方法检测,8/8肝癌中高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检测,5/8肝癌中高表达。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到DKK1在多种恶性肿瘤细胞系的细胞培养液上清液中均有表达,蛋白质表达量波动于5~210ng/mL之间;10种人恶性肿瘤细胞系在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DKK1的表达均能检测到。结论:DKK1高表达于肝癌组织及广泛表达于多种恶性肿瘤细胞系,提示DKK1可能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 余艳军万晓桢于彬游海燕舒惠群姚根富覃文新
- 人肿瘤细胞系Ligase Ⅳ基因突变与放射敏感性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 研究人肿瘤细胞DNA LigaseⅣ基因突变与放射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常规集落形成方法测定人鼻咽鳞癌 (CNE)、肺腺癌 (SPC A1)和乳腺腺癌 (MCF 7)细胞系不同剂量照射后的细胞存活分数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克隆技术测定 3种细胞参与DNA损伤修复的DNAligaseⅣ基因序列 ,分析它们的同源性变化和突变对基因产物亲疏水性的影响。结果 3种细胞存活参数比较存在较大差异 ,CNE细胞较SPC A1和MCF 7细胞显示出较高的放射敏感性。CNE、SPC A1和MCF 7细胞LigaseⅣ基因同源性分别为 99.95 %、99.99%和 99.98% ,包括碱基转换和颠换突变。部分突变碱基导致氨基酸替代并影响基因产物的亲疏水结构。CNE细胞LigaseⅣp的 313aaHis→Arg、5 38aaGly→Arg、5 79aaLys→Arg和 5 85aaAsn→Ser替代与CNE细胞放射敏感性高于SPC A1和MCF 7细胞有关。结论 LigaseⅣp在非同源性末端连接 (NHEJ)途径中起关键和最终连接作用 ,该基因突变影响肿瘤细胞的双链断裂损伤修复能力和放射敏感性。
- 王顺陆雪官张纬建胡超苏冯炎
- 关键词:人肿瘤细胞LIGASE基因突变
- 东亚钳蝎毒抗癌多肽对人肿瘤细胞系和动物移植瘤的作用被引量:12
- 2002年
- 目的 :研究东亚钳蝎毒抗癌多肽 (APBMV)对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系HL 6 0和人肝癌细胞系SMMC 772 1及对小鼠肝癌H2 2 移植瘤的作用。方法 :体外应用MTT法、生长抑制实验和集落形成实验 ,观察APBMV对HL 6 0、SMMC 772 1及H2 2 瘤细胞的作用 ;体内实验采用小鼠H2 2 实体瘤模型 ,检测肿瘤生长抑制率 (IR)、白细胞计数(WBC)和脾脏指数 (SI) ,观察APBMV对H2 2 带瘤小鼠的影响。结果 :APBMV对HL 6 0和SMMC 772 1细胞均具较强的毒性作用 ,其IC50 值分别为 10 .74 μg ml和 11.33μg ml;APBMV可显著抑制两种细胞的生长 ,剂量效应关系明显 ,HL 6 0和SMMC 772 1细胞 2 4h、4 8h和 96h的IC50 值分别为 19.4 1μg ml、9.90 μg ml、11.4 1μg ml和l5 .87μg ml、13.0 5μg ml、8.70 μg ml;APBMV浓度 >8μg ml时 ,可明显抑制SMMC 772 1细胞的集落形成 (P <0 .0 1) ,IC50 为 10 .83μg ml。H2 2 细胞经APBMV处理后 ,代谢MTT的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 ,但剂量效应关系不明显 (P >0 .0 5 )。APBMV能显著抑制H2 2 带瘤小鼠的肿瘤生长 ,IR最高达 4 0 .30 % (P <0 .0 1) ,小鼠WBC和SI无明显变化或略高于对照组 ,而 5 Fu组小鼠WBC和SI均明显下降 (P <0 .0 1)。结论 :APBMV是东亚钳蝎蝎毒中有效低毒的抗肿瘤成分 ,对HL 6 0、SMMC
- 魏玲董伟华孔天翰
- 关键词:东亚钳蝎毒人肿瘤细胞系APBMV
相关作者
- 夏维

- 作品数:10被引量:30H指数:3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 研究主题:胰腺肿瘤 胰腺癌细胞 人胰腺癌 胰腺癌 蛋白质组
- 孔天翰

- 作品数:177被引量:545H指数:16
-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蝎毒 蝎毒抗癌多肽 蛇毒 APBMV 蝎毒多肽
- 秦仁义

- 作品数:308被引量:1,836H指数:21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研究主题:胰腺癌 胰腺肿瘤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腹腔镜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 董伟华

- 作品数:134被引量:570H指数:18
-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蝎毒 蝎毒抗癌多肽 蝎毒多肽 APBMV 蛇毒
- 林贤东

- 作品数:80被引量:224H指数:7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胃癌 胃肿瘤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组织化学 单核苷酸多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