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296篇“ 体认“的相关文章
体认即反思
2025年
体认是宋明理学的重要概念之一,主要是指由心灵自身所发动的、面对自身的活动。这种对自身的心灵活动便是现代哲学的反思。体认既是对天理的体合、实现心理合一,也是让本性澄明。理学家认为,自然的浊气遮蔽了天生的本性,而体认便是心灵对气质浑浊的心灵的活动,通过纯洁气质,让性澄明。心理合一也是本性澄明——理即性;对本性的觉察也是对自身身份的觉悟,形成主体——性即体。对性的认可便是对理的接受与遵循;体认天理的活动便是合“理”的超越性活动。
沈顺福
关键词:体认理学
汉语场景主语句的容器体认机制研究
2025年
目前对汉语存现句及翻转句的研究忽略了二者之间的共性特征。本文尝试用场景主语句统摄两类句式,以容器意象图式的体认识解理论为框架,解释场景主语句获得语言编码的容器体认机制,探讨容器体认方式对场景主语句语法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容器具有具体性、抽象性、有界性、有定性等体认特征,容器与容纳物之间具有静态、动态、同构、包含等体认关系,体认特征和体认关系构成容器体认方式的两个层面,共同影响和制约场景主语句的语法表征。
沈艳萍
关键词:意象图式
“连”字文化基因的体认语言学考察
2025年
王寅先生指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表现形式,又是文化的主要内容,文化必然会在许多方面影响认知方式和语言表达。”在“体”和“认”的共同作用下,本文主要考察了“连”字的文化基因,即文化特征及所负载的文化信息。研究发现:首先,《连山易》是上古远祖在生产生活中创新和创造的成果,是中华民族集体哲学智慧的结晶;其次,“连”字原初文化信息揭示了华夏先祖彼时杰出社会治理能力和先进军事管理等历史情状;再次,“连”作为姓氏,是中华文明中血浓于水的家族文化的见证;最后,“连理枝”蕴含着兄友弟恭的孔怀之情和演绎着惊天动地但是凄美绝伦的爱情故事。
黄健平张昕晗赵春生
关键词:文化基因
Talmy认知语义学的理论、实践和发展——体认语义学刍议(之三)
2025年
我们在前文修补了Talmy在《认知语义学》中的五大图式系统,且论述了“注意窗和图形-背景”和“空间和运动”,本文接着论述其余的系统及其应用:1)在“数性与界性”部分重点指出名词与动词都可用“界性”作出统一解释,以体现体认语言学(ECL)所追求的“用较少的体认方式来统一解释语言各层面”目标,同时还介绍了值得推广的“数量前缀+名词词根”构词学习法;2)在“事件域体认模型”部分简介其基本理论及相关应用;3)在互动与“主客主多重互动理解模型”(SOS)部分将Talmy所述的心理学中主客互动论发展为哲学层面的主客主多重互动,这才是我们理解世界的基本方式。
王寅
关键词:认知语义学
体认中性符号学——基于体认符号学与中性符号学的交叉研究
2025年
中性符号学崇尚大符号概念,消解了语符号与象符号的二元对立,为研究符号学的普遍现象提供了新的范式。广义的符号与主体感知、意义及生活世界相互交织,使得符号与认知产生深层次的关联。借鉴后现代体验人本观中“体认”的概念,本文尝试提出体认中性符号学这一新兴交叉方向,并从认知生态位、空间区域位、社会建构位、文化叙事位视角阐释中性符号学的体认性,旨在从深度上探索中性符号的本体特征,完善“语象合治”的中性符号学理论,并从广度上推动符号学与认知科学的交叉融合,拓展东西对话、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互鉴的符号学模式。
王铭玉康喆文
关键词:体认符号学
体认”视域下的小学英语单元结构化教学
2025年
体认”视域下的小学英语单元结构化教学是践行《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应用、在迁移中创新”等学习理念而展开的实践研究。教师应遵循“体察—体认—体用”的核心原则,构建结构化单元教学框架,实施连续、递进的结构化单元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整合性地学习语言知识,促进学科结构化大概念的形成。本文以译林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三年级起点)》六年级下册Unit 6 An interesting country单元教学为例,探讨“体认”视域下的小学英语单元结构化教学实施的有效路径和策略。
史丹丹
关键词:体察体认
基于体认语法的英语非限定动词研究
2025年
体认语法遵循“现实—认知—语言”的核心原则,涉及现实域、认知域和语言域之间的投射,具有较强解释力。非限定动词(即非谓语动词)的结构及用法多变,缺乏认知层面的解释。文章尝试运用事件域认知模型解释不同形式非谓语的句法功能,主要发现:1)不定式和动名词可体认为两个具有逻辑关系(因果、目的关系等)的动作,但不定式指称到现实域,动名词投射到认知域;2)动名词可突显某种属性功能,而两类分词可以表现施事受事关系。在此基础上,对非限定动词的认知机制提供更为全面的识解,以期促进相关语法研究和教学。
朱殷彤
关键词:非限定动词
体认对话句法学视野下的对话者识解互动
2025年
体认语言学主张从体(感性)和认(理性)的角度分析语言的理据,强调语言产生于人类基于身体感知客观外界的过程,且与人类对感知结果进行认知处理密切相关。整合体认语言学的体认观和对话句法学理论的语言结构对称观,可进一步发现人类身体在语言及其意义建构中具有基础性作用,本文尝试从话语互动的体认性出发建构体认对话句法学,主张语言本身是对话者的体验对象。对话中,说话人对他者的语言使用经历体验在本质上是说话者基于他者的视觉和/或心智注意力协调自身识解事体的方式,形成识解互动的过程。说话人在识解互动中协商话语的意义,从而扩展对话语篇。
曾国才
关键词:互动识解
中国译学理论的本土化构建——《体认翻译学》介评
2025年
王寅教授的专著《体认翻译学》在对西方认知翻译学进行移植和改造的基础之上,结合中国学术传统,建构起具有本土化特色的翻译理论——体认翻译学,为新时期中国译学的发展注入新动力。该书具有以下4点特色:打通学科间交流通道,建构本土化翻译理论;创造译学新范式,引领译论新前沿;修补既有理论之漏洞,拓展新兴概念之外延;充分发挥理论机制的解释力,兼具实践与理论的交会融通。此外,王寅教授在书中提出“上下联通”的治学思想也为发展具有中国本土化特色的译学理论提供了重要启示。
李星宇张凌
关键词:本土化构建
体认翻译学视域下《德伯家的苔丝》中译本对比研究
2025年
《德伯家的苔丝》中主人公苔丝,以其坚韧的农村少女形象和强烈的反抗精神,成为文学史上一个独特标识。本文以王寅教授体认翻译学中的“互动体验”和“认知加工”为切入点,从文化语言、人物形象、自然环境三个方面进行深入的“体认”分析,旨在揭示不同译本中蕴含的独特译者风格以及所塑造的译本风格,从而更全面地理解原著的丰富内涵和深远意义。
周静
关键词:《德伯家的苔丝》

相关作者

王寅
作品数:208被引量:5,390H指数:45
供职机构:四川外国语大学
研究主题:认知语言学 体认 语言学 体验哲学 后现代哲学
林克勤
作品数:44被引量:145H指数:8
供职机构:四川外国语大学
研究主题:体认 传播学 传播观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学术视野
王天翼
作品数:44被引量:329H指数:10
供职机构:四川外国语大学
研究主题:认知语言学 体认 构式 转喻 语言哲学
林正军
作品数:96被引量:1,032H指数:20
供职机构:北京外国语大学
研究主题:构式 语法隐喻 隐喻 英语 体认
廖光蓉
作品数:60被引量:531H指数:11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研究主题:汉语 体认 转喻 语言学 经贸英语